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培训课件】药品gmp检查员培训讲义
药品GMP检查员培训讲义药品医疗器械认证管理中心第一部分我省药品GMP认证基本情况药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根据2005年底《药品生产许可证》换证统计,我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301家,其中:原料药与制剂企业数24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2家,空心胶囊生产企业6家,药用辅料生产企业9家,医用氧生产企业21家,熊胆粉生产企业11家,体外诊断试剂企业2家。GMP认证基本情况到目前为止,全省通过GMP认证企业数243家,其中:原料药与制剂企业23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家,医用氧生产企业1家,体外诊断试剂企业2家。组织实施GMP认证现场检查400余次,其中省内认证250次,已完成GMP认证的阶段性工作2005年共省内共认证106次,其中:国家认证18次,省里组织认证88次,认证中心成立之后组织实施现场检查46次。2005年开展了医用氧、中药饮片认证试点工作,并实现了零的突破历年认证数情况统计1998年1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达标1999年2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2000年16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2001年28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2002年49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2003年66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2004年140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2005年106户企业(车间)通过GMP认证目前全省已有243户企业通过GMP认证。实施GMP取得的主要成绩2000-2004年五年间,全省GMP改造共投入80亿元,平均每户企业投入3600万元,厂区面貌、生产条件焕然一新。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平均每户企业建立管理文件千余份。规范了药品生产行为,强化了企业的质量意识。药品的合格率逐年上升。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全省有40余户药品生产企业被淘汰。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药品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生产问题应时有发生。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诚信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企业自律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为认证而认证,实施GMP的精神和理念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下去,认证后存在管理滑坡的问题。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制度保障缺乏连续认证工作-对在2005年进行GMP改造收尾企业的认证-新建企业、新建车间、新增生产线、新增剂型企业的认证-五年认证到期企业的认证-医用氧、中药饮片企业的认证监督检查-跟踪检查、有因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日常监管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通过监督检查,促进GMP的深入实施,巩固实施GMP成果宣传、培训、交流工作-检查员培训、交流、提高-行政相对人的培训:中药材鉴别和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再验证的开展-利用网络的互动、便利条件,开展问题研讨、经验交流、个案分析2006年实施GMP工作要点实施GMP的基本要求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实施GMP的重要性和意义,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实施GMP不仅仅是投入、增加成本,而且会产生效益、提高企业信誉保证在法律的底线上实施GMP,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保两头、带中间,规范药品生产行为-从原料来源抓起。原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来源要合法,质量要有保证-保证最终产品质量。成品要按规定的项目进行全项检验,各项指标应在标准的控制范围内-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保证生产合格的产品第二部分已通过GMP认证企业存在的问题实施GMP仅停留在表面上企业领导不重视GMP工作,把认证当作一种形式,通过认证之后万事大吉。GMP认证时制定的文件、制度形同虚设,认证后束之高阁。新瓶装旧酒,现代化的厂房,原始的管理方式。不重视人才,通过认证后人才流失严重。重认证、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效益、轻人才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不重视培训工作,企业人员素质得不到提高。每年培训计划相同,缺乏针对性。新法律、法规得不到及时培训。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不能进行有效培训。新员工及员工岗位调整后不进行培训。岗位专业知识不能进行深入培训。岗位职责不能有效贯彻岗位职责内容不全面,部门责任不清。工作有随意性,重要工作没有授权。人员岗位调整不履行审批手续。质量管理部门不能按规定履行职责。不能按规定程序处理质量问题。厂房、设施不能有效维护建筑物的损坏、破裂、脱落不能及时修复。设备不按规定清洁、保养,损坏不进行维修。设备锈腐、防温层脱落不进行处理,管道、阀门泄露不及时修复。高效过滤器、回风口损坏、堵塞不及时更换。空调净化系统不按规定运行生产过程中不开空调,或只送风不进行温、湿度调节。上班后才开空调,没有考虑自净时间。不按规定的周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及消毒处理。对初、中效过滤器不按监测要求进行清洗、更换。对高效过滤器不按规定进行检漏,连续运行多年不进行更换先进的设备不能合理使用不熟悉设备性能,先进的设备被闲置。认证后已淘汰的设备又重新使用。设备改变不进行再验证。对设备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水处理设备存在隐患不按工艺要求选用工艺用水,如大输液生产使用纯化水、固体制剂清洁容器具使用饮用水。管道设计不合理,盲端过长,易滋生微生物。纯化水、注射用水不循环使用,残余水不放尽。注射水不在使用点降温,低于65℃循环。不按规定对水系统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不按规定对水系统进行监测。物料管理混乱物料不按规定条件贮存。仓储面积小。物料不按品种、批号分别存放。物料贮存不悬挂货位卡,帐、物、卡不符。物料状态标识不明确。中药材、中药饮片外包装无产地等标识。不合格品、退货品没有专区或专库存放,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取样不符合规定取样环境不符合要求。取样数量不足。取样后内包装没有密封。取样后未贴取样证。开包的取样产品没有优先使用现场卫生不符合要求生产中的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水池、洗手盆、地漏清洁不彻底,存在死角。灯具、风口、墙壁悬挂物存留污物。消毒剂不能定期更换。人员卫生存在的问题新招录员工未经体检上岗。体检项目不全,没有体检表。进入洁净区人员不按规定更衣,洁净服只有1套不能保证清洗更换。洁净区操作人员佩带饰物,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对进入洁净区外来人员不进行控制和登记。不进行有效再验证不按规定的项目和再验证周期开展再验证工作。缺少开展再验证的仪器和设备。不可灭菌的无菌产品不进行培养基模拟验证。再验证方案与前验证方案雷同。编造再验证报告和数据。再验证流于形式,对生产管理缺乏指导意义。问题讨论哪些项目需要开展再验证?(强制性再验证、周期性再验证、变更性再验证)问题讨论1、空气净化系统?2、纯化水、注射水系统?3、灭菌设备(干热、湿热、隧道)?4、培养基模拟分装试验?5、设备变更、工艺改进、主要原辅料供应商发生变化?6、清洁验证?文件制定缺乏可操作性脱离企业实际状况,盲目照搬别人模式。文件不进行培训,操作人员不了解文件要求。文件缺乏扩展性,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相关文件不一致,执行起来有矛盾。未考虑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文件修改不履行审批程序,随意修改。文件分发没有记录,过时、作废的文件不能及时收回。批生产记录不完整有的产品、批次无批生产记录。没有追溯性,出现问题不能查找原因。数据记录不完整,主要参数、数量记录不全。生产中的偏差情况、返工情况、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没有记录。字迹不工整,任意涂改和撕毁,不按规定签名和审核。物料平衡计算不规范。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按规定进行清场,生产结束后,物料、容器具、文件仍在现场。生产现场管理混乱换品种,批号不按规程对设备、容器具进行清洁。同一房间进行两个批号的产品生产。同时进行不同批号产品包装时,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岗位、中间站存放的物料没有标识。物料不脱外包装直接进入洁净区。不按规定悬挂状态标识。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不按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制备方法不符合法定标准。不按规定划分批号,批产量与设备容量不相符。中药材不按规范炮制,购进中药饮片的渠道不合法。不按规定投料,少投料或多出料,投料折算方法不正确。设备更新、工艺改进包材变更及采用新的灭菌方法不进行验证。生产过程靠经验控制,随意性强。生产过程的偏差不进行分析对生产过程出现的偏差缺少调查、分析、处理、报告的程序出现偏差不记录,发现问题不调查处理偏差问题不按程序,质量部门不参与分析调查隐瞒偏差真相解决偏差问题,可避免同样错误再次发生问题讨论哪些情况属于生产偏差?问题讨论生产过程偏离了工艺参数的要求物料平衡超出了平衡限度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情况生产设备出现了故障中间产品不合格,需要返工处理生产过程粉尘不能有效控制环境压差设计不合理,产尘大岗位不能保持相对压差。设备选型不合理,产尘部位裸露。缺乏有效的除尘手段,不能有效防止粉尘扩散。局部除尘设施不易清洁,易造成二次污染。加料、卸料方式不科学,易造成粉尘飞扬。一个偏差调查的实例批号****的###注射液无菌出检结果呈阳性偏差调查:1、操作偏差:当天无菌检查结束后,操作人员报告,操作人员的手碰到针头,并在记录中说明。在培养3天后发现真菌培养基(TSB)长菌,5天后细菌培养基也长菌了。2、鉴别:经鉴定TGB、TSP培养基的污染菌均为人表皮葡萄球菌3、环境监测结果:环境监测结果符合要求4、灭菌工艺参数:检查灭菌温度曲线符合要求,Fo值大于115、灭菌冷却水:检查灭菌冷却水微生物数量小于1CFU/100ml,合格偏差分析:1、属于操作偏差,人手污染了进样针头2、污染菌为人表皮葡萄球菌,是无菌室常见菌3、灭菌结果及参数表明,灭菌工艺是可靠的纠偏措施:该批产品无菌初检,存在操作偏差,初试无效,需要进行复试,以复试结果为准。质量管理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对物料购入把关不严,供应商审计流于形式。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不到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不履行审核成品放行职责,达不到内控标准的产品出厂放行。检验工作不细致,不按规定进行检验。留样不符合规定成品未做到批批留样,法定留样量不足。必要的半成品、成品稳定性考查未开展,没有留样观察记录。普通贮存条件留样与特殊贮存条件留样未分开。原料药留样包装与原包装不一致。检验报告不规范不按法定标准进行全部项目检验,检验项目有漏项。检验结果没有原始检验记录支持,编造检验记录。检验结论应符合法定标准,内控标准为企业控制质量的手段。报告日期不符合检验周期要求。检验报告格式不规范。自检工作不认真企业自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查到问题。自检记录不完整,对查到的问题记录不具体。自检后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到位。对药品生产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分析对原料控制存在的问题:--中药材质量没有保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中药生产的源头缺乏有效的控制,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中药材不按规定进行投料,细贵药材不投料,仅有鉴别项目的药材少投料。--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不当,该切的不切、该炙的不炙,质量没有保证;--提取工艺不合理或质量标准制定不科学,提取浸膏量波动较大,生产过程的“涨料”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挥发油提取方法不合理,不按处方量投入提取的挥发油,外购挥发油渠道不合法;--化学原料药不按含量折算投料,低限投料;包装材料选择存在的问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没有取得注册文号,或使用淘汰落后的包装;--包装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药品吸潮,水分超标;--胶塞选择不当,与药液发生相溶性反应,不溶性微粒超标;--灭菌制剂使用回收的容器--自制包装容器没有按规定注册--擅自包装物内放入其他未经注册的物品生产过程存在问题:--直接粉碎入药的中药材不进行有效的清洁和灭菌,导致微生物限度超标;--浸膏干燥工艺不合理,对温度不进行控制,干燥的浸膏发生“炭化”颜色变深,烘箱干燥改为沸腾干燥后颜色变浅,导致性状不合格;--批混工艺不合理,如对比例相差较大的两种成分混合,没有采用等量递增法,导致成品含量不均匀;--在制粒过程加入易挥发成分,造成干燥后有效成分损失;--口服液过滤方法不合理,对加入的
本文标题:【培训课件】药品gmp检查员培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