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问题:1.全球500强的演变给我们什么启示?2.中国企业500强与全球500强的对比中,我们看到哪些差距?3.我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1.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及其问题2.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国际贸易:(1)出口贸易;(2)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三来一补)二、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BOT;交钥匙工程;三、国际合作开发:四、对外直接投资:FDI(1)独资经营:新建方式;并购方式(2)合资经营第二节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第二章国际企业的理论(FDI理论的发展演变)概述本章的重要性理论的意义理论的演变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中国FDI理论的创新一、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早期的理论形态:国际贸易理论1.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3.现代的代表人物: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意义二、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综述(一)时间:20世纪60-70年代二次大战以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二)形成了FDI研究热潮,涌现出了许多流派和机构美国派英国派日本派综合派发展中国家:背景:二次大战以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相继提出一系列理论进行解释、从理论的发展阶段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0年代到90代中期,主要任务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并称之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第二阶段,7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重点由对外直接投资转向研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即跨国公司。因此,这个阶段提出和发展的理论也就是跨国公司的理论。(三)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跨国公司理论,按其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可分为五大类:(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如垄断优势论和寡占反应论;(2)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如产品寿命周期论;(3)比较优势理论;(4)内部化理论;(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还有分为:欧美学派,日本学派,发展中国家学派(四)特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自产生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主流地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两条路线:1.第一条主线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主要的代表理论有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莱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2.第二条主线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主要的代表理论有维农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典型的理论代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是从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分离出来的,自20世纪60年代初海默(H.Hymer)首创当代跨国公司理论以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有关理论模型,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在这一个理论领域研究中,加拿大学者海默的“垄断优势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Vernon)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尼克博肯)的“寡占反应论”、英国教授巴克列(P.L.Buckley)和卡森(M.Casson)的“内部化理论”、见下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新兴跨国公司的崭露头角。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发展。1.小规模技术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士(T.Wells)在其1977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和1983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公司》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他认为2.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从技术变动性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创新出独有优势出发,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邓宁(J.H.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日本学者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都是颇具特色的代表性理论流派。垄断优势理论亦称之为特定优势论、产业组织论,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持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的理论。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知识资产上,高技术产品或异质化产品,创造额外利润,就能弥补从事海外经营的额外成成本,克服直接投资中碰到的许多不利因素,进能够胜过当地厂商一筹,得以生存与发展。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二)垄断优势论的主要内容:(三)垄断优势论的发展评价(一)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垄断优势理论于60年代初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海默(s.Hymer),在其所著作《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的论文中提出的,这是海默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论文。文章首次明确指出大企业到国外直接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70年代中海默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加工补充(KindleBerger)加工充发展形成所谓的“海默—金德伯格传统”,成为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初创者。H-K理论。垄断优势论认为,传统资本流动理论只是用用于说明证券资本的国际移动,它无法解释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而美国公司不同于战前的英国公司,是凭借其对外直接投资控制国外企业的经营。(二)垄断优势论的主要内容:1.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分析:对传统经济学的批评,必须放弃传统国际资本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应从不完全竞争角度进行研究。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即指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众多生产有生产同一类产品,均无力控制市场,而只能接受出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不完全竞争(ImperfectCompetition)即指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众多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但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规格等,还在产品的牌子、商标方面。价格和非价格竞争2.市场不完全可分为四种形态(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3)资本和技术等生产因素的不完全;(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前三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拥有些垄断优势,第四种市场不完全则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利用其垄断优势。3.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这两个基本条件:—是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3-20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1+124.跨国公司拥有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在东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会遇到—些不利因素,之所以能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主要原因是拥有垄断优势。其优势体现在:(1)高水平的知识资产上,如技术专利、管理才能、融资能力等;(2)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名牌商标、产品差异、营销技巧、操纵价格等;如可口可乐、IBM等(3)跨国公司内部和外部两种规模经济。所有这些优势的关键在于跨国公司有能力获得并长久保持竞争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垄断优势使跨国公司生产出当地企业无法供给的高质量的差异化产品最大限度弥补从事海外经营的额外成本,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并确保略胜当地企业一筹。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在60、70年代中期,这个理论对西方学者有很大的影响,西方学者基本上沿着这种观点,在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学者在其理论论框架下,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垄断优势论。(一)约翰逊(Johnson)于1968年、l975年在其《比较成本与发展中的世界经济之商业政策理论》研究指出,1.制造简单的产品只需简单的技术和知识,且易于袭用仿制;2.制造复杂的产品需要复杂的技术知识,且难于摹仿复制。3.跨国公司的优势在于把握新知识,并在内部转让,以确保跨国经营的优势.(二)哈佛大学的凯夫斯于1971年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指出,1.产品的差异性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所在,跨国公司发挥其技术垄断优势使其生产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音的需求,2.可以通过营销技巧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响。评价海默-金德伯格的垄断优势论,以垄断代替完全竞争,并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区分进行探讨,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了一条研究跨国公司理论的新思路,因此,海默是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开拓者。海-金理论并非尽善尽美,主要不足之处:其研究方法是经验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实证分析;其理论的指导意义,缺乏普遍性。具体表现在;1.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2.不能解释服务性的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问题;2.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其他发达国家有指导意义,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回顾1.何谓市场不完善?亚当.密斯的经济学教条2.产品、资本和技术、国家贸易限制等市场不完善3.跨国公司由哪些垄断优势?4.垄断优势理论的优缺点?计划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内部化理论3.发展中国家的FDI理论第二节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提出该理论从产品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国际投资产生的原因。认为产品寿命周期的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一)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产生l966年弗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与产品寿命周期密切相关的。产品生命(寿命)周期规律所谓产品生命(寿命)周期规律,一般分4个阶段: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弗农理论把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产品寿命周期结合起来,利用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区位的选择,他的理论被称之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周期。(二)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产品市场运动周期可分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运动竞争条件与市场条件变化而做出的决策。1.新产品阶段(newProductStage)在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和创新企业往往拥有技术上的垄断优势,新产品在国内生产,大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美国企业在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占有相对的和绝对的优势,美国企业凭借其新产品创独性及其技术、脾名等非价格竞竞争因素,得以维持其垄断优势。(1)美国开发的新产品注意节省时间及提供方便的高档消费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2)而英国偏重于节省人力、生产节约型和劳动成本低的新产品(3)日本偏重于生产低成本、少污染、袖珍型的新产品。丰田、松下产品2.成熟产品阶段(MatureProductStage)这一阶段产品定型,需求扩大,产量增加,需求的价格弹性逐渐增大,而且国内外出现了许多仿制者,标志此产品已进入成熟阶段。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挑战,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开拓海外市场。美国公司选择那些经济水平、消费结构类同的国家作为投资对象。3.标准化产品阶段(StandardizedProductStage)在标准比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完全成熟,都已趋标准化。1.原新产品生产企业的垄断优势已完全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在市场竞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原投资国开始在—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再将其生产的产品返销到母回或第三国市场。3.梯度式的演进:产品转移为对外直接投资;1)这种投资流向出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梯度式的演进。2)最典型例子是一般家用电子产品。图1说明不同国家在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生产、消费、出口和进口变化情况。弗农的理论的意义(一)理论意义:弗农的理论反映了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较好地解释了美国对西欧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1.作为一种投资理论,弗农从企业垄断优势和特定区位优势相结合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出口企业转向直接投资的动因、条件和转换的过程。2.他认为,创新国的企业在产品成熟阶段必须到国外寻找低成本的生产区位和新的市场,与东道国的原材料优势和劳动成本优势相结合,以扩充自己的优势,确保原先出口贸易业
本文标题:第2章跨国公司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3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