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财务管理系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专业班级:注册会计师111姓名:指导教师:答辩日期:2014年6月-1-目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3(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4(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5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5(一)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不完善·····························································5(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容控制不完善·······················································6(三)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6(四)会计甚而工作薄弱············································································6(五)会计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6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7(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7(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7(三)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7(四)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加大监督力度···············································7(五)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单位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7参考文献·································································································8致谢·······································································································9-2-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危害和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治理对策,作了主客观方面的探讨。在分析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和措施:即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严格执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治理对策-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会计信息是人们运用会计理论、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加以记录,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各层次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频发生并日趋严重,远有“郑百文”、近有“银广夏”、“蓝田”等事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了国家、投资人的利益,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严重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影响经济建设的进程,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快速地发展。因此,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1.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失真。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变造会计凭证,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瞒真相的目的;其二是伪造会计凭证,即虚构经济业务内容,凭借假发票报销,导致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失真。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某些利益,伪造假账簿,账外设账。虚设会计科目,对财政报穷账,对银行报富账,对税务报亏账,篡改会计报表的数据。2.成本费用失真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计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出于利益驱动,利用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交税的目的,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的方法,把不准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如将购建的固定资产直接列入生产成本等,调减当期利润,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有的企业,为了粉饰政绩或利润需要,又人为地作小成本费用,对于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采用少转当期成本,不提或少提折旧、少提少摊费用,甚至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为“待摊费用”等科目,不计入当期费用,造成成本费用数据虚假。3.会计收支失真企业的收入收益和支出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计量。但有的企业为了少交税,隐瞒利润,人为地调节收入的入账时间,将部分应计入当期的销售收入不入账;有些企业为了完成利润目标,人为地夸大收入,故意编造虚假经济业务,伪造并非发生的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支出失真是企业为了部门利益,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隐瞒收入,多列费用,虚列支出转入应付款中报账。4.资产账实不符失真有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或清产核资;有的故意账外设账或部分资产不入账,隐-4-瞒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以达到谋取个体私利的目的,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被吞噬;存在账实不符现象,即账上有而实际无,或账上无而实际有。5.经营成果失真主要是指个别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弄虚作假,隐瞒利润,私设“小金库”,随意调整和转移收入,偷逃国家税款,以获取巨额收益;亏损企业,乱挤成本,潜亏挂收,造成虚盈实亏。(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给国家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在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各领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四是助长了腐败行为,诱发经济犯罪,扰乱了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五是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大打了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六是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危害了会计国际化,影响了企业国际化,影响了国际资本在我国的流动。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一)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权。例如,在会计计量方面,会计准则规定了许多会计计价方法。虽然会计制度规定了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计价方法要保持一致,但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处理可以不一致,即可以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便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同时,对同一会计事项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加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未规定使用范围。凡此种种,经营者就可随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就必然造成同类企业同一时期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和计算口径的不一致,导致“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从企业内部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衡机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失控,为一部分会计人员作假账提供了条件。从外部监督看:现阶段我国对企业的财务监督部门多,有财政、审计、税务、中央银行等部门,但执法主体不明,力度不够,惩治偏轻;另外,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法定审计业务走过场现象普遍,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出-5-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三)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单位负责人出于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常常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规,对会计资料进行粉饰、修正,做假账,导致收入、费用失真,或者受“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蛊惑,用以表明其“业绩”,报喜不报忧。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目前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依然普遍,不少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上岗。由于其业务不熟,经验不足,当面对复杂问题时,有可能发生判断失误,在有意无意中造成会计失真。或者由于缺乏职业道德,只考虑自身眼前利益,与单位领导同流合污,只要是领导签字的单据,就予以放行,为领导进行违法乱纪充当“参谋、助手”,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不明确、原始凭证不合法、债权债务不及时清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造成企业账目混乱,账实不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五)会计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在会计工作中,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如每年的财税、物价大检查,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对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法,使许多企业为谋取私利,经营高于法律之上,助长了造假行为。造成知法犯法,使会计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需要相应地不断提高。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从宏观上讲,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依赖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上讲,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依赖于
本文标题: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3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