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背景内容影响商鞅变法•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2: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变法?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影响?•探究3: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阅读教材,探究如下问题:东周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农耕的出现并发展(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商业的日渐活跃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农耕的出现并发展(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商业的日渐活跃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1)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2)上层建筑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世卿世禄;俸禄制→封邑制;中央集权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周天子诸侯诸侯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百家争鸣二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跨越性的进步,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二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宣公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左传》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从此,井田之外的“私田”开始纳税。“初税亩”的实施使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二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2、战国时期(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李悝,又名李克,战国时魏国(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其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但他在历史上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在魏文侯支持下发起的变法改革。使魏国在战国时期率先强盛称雄。所著《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二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2、战国时期(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2)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迁贵族、裁冗官、禁私门吴起(?~前381年),战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卫国人(今山东定陶)。曾学于曾子,具有治国才能,长于作战用兵。魏惠王时,有人认为魏国士卒能所向无敌,应归功于他。由于与魏武侯不和,遂离魏奔楚,在楚悼王支持下进行变法,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楚悼王去世后被守旧贵族谋杀。三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三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尚武”三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三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史记》商鞅入秦三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6、人才条件:商鞅入秦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初设政坛,怀才不遇商鞅又名卫鞅,他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的魏国。他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公叔痤赏识卫鞅的能力,欲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及推荐他就病卧床榻了。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问公叔痤:“万一相国一病不起,我将把国政托付给谁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见惠王默然无言,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惠王许诺离去。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说道:“今天大王询问相国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并不同意。我先君而后臣,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果然没有考虑公叔痤的意见。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初设政坛,怀才不遇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得到了觐见孝公的机会。第一次觐见孝公时,向他大讲尧舜禹的仁义,要求秦孝公学习他们,行帝王之道。秦孝公根本听不进去,直打瞌睡。第二次,卫鞅把第一次的话重复了一遍。秦孝公不耐烦了,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朋友太过迂腐,我怎么能重用他啊?”卫鞅请求第三次见秦孝公,这次以富国图霸之术游说他。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靠近卫鞅,一连和卫鞅谈了好几天都不厌烦。卫鞅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支持,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取得成效后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于是人们称他为商君或者商鞅。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舌战群臣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舌战群臣老百姓不信任取信于民南门徙木公元前356年,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徙木立信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初设政坛,怀才不遇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二变法目的1、富国之举(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三变法措施材料一: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通典食货志》(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3)统一度量衡“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材料三:(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1、富国之举(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三变法措施——以农富国2、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提高军队战斗力(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指本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而入罪,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强化对地方的统治(4)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三:(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商鞅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六虱成俗,兵必大败”(《商君书·靳令》)。认为是富国强兵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秦代法律的总称。基础是李悝的《法经》,主要刑罚有:1、死刑——弃市和磔;2、肉刑——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3、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4、迁刑——将犯人流放边地。5、笞刑——鞭笞之刑;6、赀罚——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目的。加强思想统治使改革合法化(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商鞅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六虱成俗,兵必大败”(《商君书·靳令》)。认为是富国强兵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加强思想统治使改革合法化(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财政收入1、富国之举(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三变法措施——以农富国2、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4)推行县制(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李四:诸位
本文标题: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5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