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自读教材·夯基础]1.突触[填图](1)结构基础:突触A.B.C.(2)其他结构:D.,E.,F.,G.。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受体兴奋或抑制3.传递特点(1)特点:传递。2原因①神经递质只存在中②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单向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1.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说明理由。提示:是。因为神经递质要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指神经细胞间的组织液,因此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兴奋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一定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吗?提示:不一定,也有可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3.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信号的转变方式是怎样的?提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如何才能达到既阻止兴奋的传导,又不损伤神经结构的目的?提示:阻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传递。5.请从传导形式、传导速度和传导方向等方面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提示:类型项目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递质传导速度快慢传导方向双向单向[跟随名师·解疑难]1.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兴奋的传递过程(1)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信号转变:(3)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去向:②递质的去向:迅速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传递做好准备。[特别提醒](1)在已知突触结构中,根据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进而判定兴奋传递的方向。(2)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现象,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较多。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自读教材·夯基础]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连线]:(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来说,位于的低级中枢受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脊髓脑2.人脑的高级功能(1)言语区[连线]:(2)学习和记忆:①学习是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的过程。②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短期记忆主要与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神经系统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贮存和再现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新突触1.结合教材P20图25,探讨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其分别与什么结构有关。提示:语无伦次→大脑皮层;走路不稳→小脑;呼吸急促→脑干。2.思考下列现象可能与哪些中枢受损有关。(1)某患者听不见别人的讲话。提示:听觉中枢。(2)某患者能听见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提示:大脑皮层的H区。(3)某患者看不见文字。提示:视觉中枢。(4)某患者能看见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提示:大脑皮层的V区。[跟随名师·解疑难]1.神经中枢及其生理功能(1)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言语区的类型及损伤症中枢名称别名受损后的病症病症的症状运动性书写中枢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突触的结构及功能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思路点拨][解析][答案]B选项分析A项正确图中a为突触小体,在突触小体中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传递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项错误①是突触小泡,其内容物为神经递质,释放到②突触间隙中是借助于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C项和D项正确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含有受体,若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则兴奋部位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1)混淆突触小体与突触:突触小体是指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顶端的膜为突触前膜;突触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的总称。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外排),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易错提醒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综合分析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思路点拨][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的,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答案]C1.探究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2.探究药物抑制兴奋传导的原理。典例剖析(2013·安徽)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面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1)设计实验可以应用图中的已有信息进行逆向思考,即在神经纤维的哪个位置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该位置两侧都能够观察到相应的电位变化(或肌肉收缩),而另一神经纤维上没有电位变化。(2)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未出现波动,说明兴奋没有传递到电位计ⓑ,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和ⓑ之间的环节,因此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归纳拓展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随堂基础巩固]1.(2014·上海)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解析: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所以会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答案:C2.图中甲、乙、丙、丁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最准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答案:D3.(2014·江苏)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且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答案:B4.(2014·重庆)荣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解析: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的“动力车间”;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不是神经元特有的;由题意知,囊泡的运输和释放运输物与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有关,即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与突触前膜特定的蛋白质有关;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使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答案:B5.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________的调控。(3)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乙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1)根据反射弧的特点可知,a、b、c、d依次表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人体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的控制。(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由图可知,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四)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5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