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透视——1透视的概念
透视主讲:李海磊电话:18883253908QQ:516067673第一章概述透视现象当我们站在街道上,向道路的远方望去时,将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街道向远方延伸的同时,由宽逐渐变窄,以致交汇在远方。道路两边的电线杆丛高大逐渐变得低矮,电线杆之间的间距也由长变短,随同街道汇聚在远方。(见图)第一节透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眼睛所观察和研究,将发现透视现象有如下的特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水平方向的平行支线、延长线都将在远方消失与一点,这种现象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和规律,所以给人以真实感、立体感。透视的概念“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透视学研究现象的投影原理(属于中心投影理论)及表现规律。透视图是依据该原理以二度空间的平面,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表现三度空间的形体而绘制的图样。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张对开智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树立于眼前,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三分二臂尺(约76厘米)的地方,用器具夹住头部使之动惮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上描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在将它转描到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色,画时好好利用大气透视。”丢勒《画家画肖像》木刻画1525年丢勒《画家画卧妇》木刻画1538年丢勒《画家画静物》木刻画1538年作为“透明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成的平面。显然,这个“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或画布,而是我们借以严谨透视图形的假想平面。写生,就是将这个假想中的透明画面上显示的图形,等样缩小画在画纸上。因此在研究透视规律,必须在画者和被画景物之间竖立一块假想的透视平面,要研究的千变万化的景物透视图形,都在这块透视的平面,离开了这块平面,透视图形就失去了落脚场所。透视图的形成当人透过玻璃窗看室外建筑物时,在玻璃窗上留下的图形,就是建筑物的透视图。根据建筑物的正投影图,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效果图),可为人们评估建筑物提供依据。透视图的特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互相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汇交于一点。透视图的作用:玻璃窗(画面)透视图建筑物眼睛视线透视图的形成第二节透视的基本术语与名词概念透视的术语(一)三个面:基面、画面、视平面三个线:基线、视线、视平线三个点:视点、足点、心点两个高:视距、视高H基面P画面透视术语(一)PP视点(S)—人眼所在的位置,即眼睛的观察点,称为视点。基面(H)—地面。画面(P)—透明画面为假设的理论画面,为视点透视所形成的投影形象的载体。基线(pp)—基面与画面的交线。足点(s)—人站立的位置,即视点在基面上正透影。心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视高(Ss)—视点至基面的距离。视距(Ss')—视点至画面的距离。视点Ss足点视距视高视高透视术语s'视线—过视点所引出的直线。视平线—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视角:任意两条边缘视线与视点所成的夹角。视锥:汇聚在眼睛瞳孔内的无数视线形成的圆锥。视锥的中轴线称为视心线,它表示画者注视的方向。视域:视点和注视方向固定时所能见到的范围。正常视域:双眼视域中央图象显现正常范围,称正常视域,它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的圆锥形空间;圆锥与画面交割的圆圈称60度视圈,是画面正常视域范围。取景框:画面中央取景入画的范围称取景框;一般为矩形,位于60度视圈内。透视术语(二)目点目线中视线画面视距心点:画者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称心点,位于正常视预的视平线中央;是与画面成直角的变线的灭点。距点: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视平线上,离心点远近与视距相等;它们是与画面成45度角的平变线的灭点。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称为原线。变线:画面不平行的直线为变线。灭点:变线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在灭点上;相互平行的变线,向同一个灭点汇聚并消失;灭线: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在灭线上(如地平面消失在灭线地平线上);相互平行的平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透视术语(三)取景框基线心点视高视平面地平线视平线距点距点原线变线目点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1.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射和回收视线为中心,它的发射时一个锥形体。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与焦点相对的是散点透视,在中国绘画中称为“远近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说,将透视分为高远,深远,平远。实质是仰视,俯视,平视。特点:多视点、高视高、远视距中国绘画对于物体的表现,强调“石分三面”、“石看三面”的立体效果,常将视点想为“千里目”、“万里眼”。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刘松年《四季山水卷》第三节空间直线消失现象及其透视规律1、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在空间意识处理上,属于有明确消失轨迹的视觉空间。景物只要与视点前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如图同理,一组同状态等宽或等深的线段,只要与视点前的画面距离由近推远,也会产生同样的变化,无限远是也会缩为无限远小的点,无限远小的点,代表物体的消失,称灭点或消失点。2、直线的视觉与透视变化物体的边缘线有很多直线,从它们与画面、基面的关系以及消失状态上分析,可分为无消失变化的原线和有消失变化的变线。原线视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变线是指与画面成一定角度而彼此平行的直线,向远处延伸,在无限远处必然消失到一个灭点上。2、直线的视觉与透视变化物体的边缘线有很多直线,从它们与画面、基面的关系以及消失状态上分析,可分为无消失变化的原线和有消失变化的变线。原线视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变线是指与画面成一定角度而彼此平行的直线,向远处延伸,在无限远处必然消失到一个灭点上。变线变线变线原线原线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如图视点分别在中高低三个位置观察同一个景物的透视效果图。1.视点接近人的正常高度,位置偏中时,视平线位置适中。上下景物比例相当,消失均匀,构图给人一种稳定舒适感觉。2.视点偏高,视平线位置在景物上部,上面景物比例变小,消失缩短,变化急剧。而下面景物比例加大,消失拉长,变化减缓。3.视点偏低,视平线位置在景物下部,上半个视域充实,景物比例加大,消失拉长,变化缓慢。而下面景物比例变小,消失缩短,变化加快,地面深度变窄。3、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牧羊女》米勒法国《收货时节》雅勃隆斯卡亚苏联《旅途》韦启美地平线画面的远近画面离开目点的远近称视距,近视距的视角大,如同广角镜头,深度感强,远近大小悬殊;远视距的视角小,如同长焦距镜头,远近物体大小相访,感觉平稳.心点视平线画面画面的大小取景框一般在画面中央60度角视圈内,但画面这块平面是无边无际的.可见视域和正常视域两眼前视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为可见视域.,水平视角达188度(左右眼各为156度,两眼共同覆盖124度),正常视域为60度,为一圆锥空间目A目B目C目D目E心点近视距大视角远视距小视角
本文标题:透视——1透视的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6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