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的呼吸课型:实验探究课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必须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所以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具体要求为:4.健康生活(1)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1.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从计量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开始,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中的第二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拓展活动与准备活动遥相呼应,做到前有伏笔,后又发展.本课主要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是我们不呼吸会怎样?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憋气的情景图,提示学生亲身体验停止呼吸时的感觉,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呼吸对于人的意义。活动二是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教科书通过三幅学生实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三幅情景图展示了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暗示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能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的方法步骤。活动三是探究呼吸器官有哪些?我们怎样呼吸?教科书提供了基本概念资料卡和人体呼吸器官图。活动四是探究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教科书提供了一组情境图,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讨论预防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苏教版中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对本部分内容进行了编写,包括《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两课,提出了能正确测量自己呼吸的次数;认识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了解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了解吸烟有害健康,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的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呼吸现象是所有学生都很熟悉的,甚至一些学生已经具有“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的前概念,不过,学生中对呼吸的普遍认知状况还只是停留在现象表面,而对呼吸过程需要哪些器官参与,怎样科学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等这些本质问题,都并未形成科学客观的解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侧重于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教学目标:1.探究能力: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并做实验记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会查阅书刊、网络等信息,会收集并分析整理资料,。2.情感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能够与人合作,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探究爱,解决问题。了解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能够关爱生活、珍爱生命.3、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的意义,知道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并做实验记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教具、学具准备:分组材料:水槽12个、集气瓶12个、玻璃片12个,吸管12根、火柴12盒、实验记录单12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带领大家做深呼吸来缓解录课前的紧张。学生跟随教师深深吸气、缓缓吐气,平复心情。2.教师由呼吸缓解紧张过渡到课题,并激发学生提出有关人体呼吸的其他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提出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甄别,选择。【设计意图:以深呼吸导入,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学习,并对呼吸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自身体验,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学生踊跃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评价点:学生是否能融入课堂;学生交流问题的积极性、多样性,交流的问题是否与呼吸有关】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一)游戏体验,了解呼吸的意义。让学生做憋气游戏,体验人在不呼吸时有什么感觉,从而体会到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探究符合儿童的心理,从游戏入手,学生亲身感受到呼吸的重要性,从而很容易地突破“了解呼吸的意义”这一教学目标。】【评价点:学生能根据口令做游戏;游戏时表情愉快,兴趣浓厚;能否说出憋气时是什么感觉;憋气时能注意安全】(二)开展探究活动,“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并且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实验现象活动一:探究呼出的气体是什么?1.猜想假设师: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什么生猜测是二氧化碳2.制定计划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计划;全班交流实验方案与注意事项,教师相机点拨。3.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和总结。完成表格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活动中,学生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究热情极高,真正的做到了人人参与。这时的探究活动是开放性的,自主性的。而此时的科学教师决不能做一个旁观者,游离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外。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以参与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向学生提出问题、建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为后面交流汇报作好铺垫。在各组学生收集气体进行验证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是纯正的二氧化碳。本环节更进一步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有效的达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评价点: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实验探究时,小组分工明确,活动有序,学生探究热情极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能做好实验记录。】活动二:探究人体吸进的气体是什么?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吸进气体是氧气。2.教师提出疑问:人体明明吸进的是空气为什么书上说是氧气?3.学生交流4.教师结合空气成分图讲解从狭义上说人吸取氧气。【设计意图:重点是培养学生质疑的科学思维。】【针对同一问题,学生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三、点拨互动,建构结论1.展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实验报告单填写内容。2.建构科学的认识。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设计意图:有了小组活动中教师点拨,在交流汇报这一环节,学生交流、讨论比较顺畅,在研究中很轻松地就能发现吸进与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评价点:学生能清晰地表达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呼吸器官主要有哪些?我们是怎样呼吸的?一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通过教师准备的人体胸腔、腹腔的器官图让学生大胆的猜测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二是在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的基础上,大胆的猜想“人体的呼吸路线”,“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引导学生把人体呼吸器官和呼吸活动联系起来,认识呼吸器官及其所发挥的作用。2.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小组活动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目的是让学生交流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师生共唱《保护呼吸系统》儿歌。课下大家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如何保护呼吸器官,引导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使学生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评价点: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板书设计:呼(二氧化碳)鼻咽吸(氧气)嘴喉气管支气管支气管保护肺肺目标检测:我们的呼吸1.我来填一填:(1)呼吸是生物体吸取,呼出的过程。(2)消化器官吸取的与呼吸器官吸收的在人体内“”,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呼吸器官的名称吗?3.查阅资料,调查吸烟的害处。4.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5.调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建议。参考答案1.(1)氧气二氧化碳(2)养料氧气燃烧2.3.略。4.石灰水变浑浊。提示: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5.危害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环境不卫生等。建议:(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2)预防感冒;(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保持空气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4)不要吸烟,以免烟中有害物质对呼吸器官的损害。课后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科学课程新标准的教育性质,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科学游戏《憋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更能深切的体会到呼吸对我们的重要性,让学生“玩”的开心,能悟出珍爱生命。在研究“人体吸进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环节中我采用实验法,给学生提供亲身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乐于助人的精神。我制作的教学课件幻灯片以动与静为主,在播放视频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通过挂图猜想人体的呼吸器官以后,教师在对呼吸系统进行讲解,最后通过播放视频看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通过课后测评90%以上的学生完全记住,我想比死记硬背的记忆保持的时间长。课后最值得我思考的是:本课在磨课和讲课中,学生的表现让我不满意。《我们的呼吸》这一课,在本校上次磨课时,被称为是“完美”的一课,按原理说,经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们对知识点掌握的应该更熟练,这节课上的应该更精彩啊,不但没有精彩,反而漏洞百出,教学环节衔接的部分也不够完善,值得我去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也不活跃。课堂上的现象让我感到迷惑不解。经过评课,和自己查找原因,我明白了,我违背了学生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第一节模课时学生之所以兴奋不已,对教学环节和实验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探究。而在本次上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掌握了,实验熟悉了,就会给学生一种熟悉的感觉,没有了好奇心,上起课来学生感觉无精打采,通过本次上课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多研究科学新课标,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是他们乐于助人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相信只有在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更快的提升自我。
本文标题:我们的呼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7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