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心理学学科作业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论文
教育心理学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实际的联系提要:分别分析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启示,再分析他们的理论对教育实际的联系及意义。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实际思维引言:通过对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分析,了解其理论实质,并能与当代教育教学形式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学生成长学习的方案,使教育教学的效果更显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在发生着改变。原有的只重视理论的理解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理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成为时代的主流。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显著效果。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认知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只有了解了不同的情况将其结合到教育教学实际,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①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皮亚杰在进行上述年龄阶段的划分时,提出下列重要原理:(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2)发展阶段是按固定顺序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3)发展阶段是以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年龄为根据。因此,阶段的上升不代表个体的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现在认知方式或思维过程品质上的改变。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而在这个时期有几个特点: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实际的联系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而从中国的教育实际来看,教育并没有做到给孩子提供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相反,学习的老师只是一味的向孩子灌输,他们认为直接向孩子灌输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其实他们正是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幻想都抹杀了。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把学习当作了一个不可推卸的重担。对知识的渴望也逐渐的消失,因为在一个天真无邪的年纪,他们的思想早已给学习定了位,那就是学习是一个无趣而我们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很明显,这个实际情况与皮亚杰提倡的大大相反,所以我们要在认清了这个情况下,稳步实施一定的策略。遵循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想法,让孩子早一点负担,多一点兴趣。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不用听到大人们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思考是巩固知识的过程。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维果斯基认为就心理学家来看,发展是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他提出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最近发展区”思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关于学习最佳期限问题。维果斯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②四、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实际的联系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首先要反思性学习,建构他们自己对于世界的意义,。孩子对学习缺乏了反思,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错误反复出现,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导致错误的原因,所以对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是很必要的。从而类似的错误就不会再犯。第二,学习的自主性,要自主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老师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做好复习的工作。这个正是将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让知识得到反复理解,反复记忆,从而学习的效率增加了。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至于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由于策略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原有认知水平,即要考虑因材施教,所以更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学习的社会性:协作学习。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合作可以使理解丰富和全面起来。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协作学习是学生解决质疑的最好方法,是“角色互换”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既能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又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思想火花,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实施“角色互换”教学法应增加小组讨论、大组讨论、班级讨论的协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均等获得交流机会。对个别不太主动的学生,应给予个别鼓励。只有将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参考文献:①《教育心理学》2006年出版。②《教育心理学》2006年出版。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学科作业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0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