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渔夫的故事课件
《一千零一夜》,又叫《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辛巴达航海历险记》都出自此书。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民间故事一般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艺术感染力强。它的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读准字音撬去桅杆啰唆宝藏作揖挪动弥漫高耸解释词语喜笑颜开:无恶不作:弥漫:巍峨:口吻:啰唆:qiàowéisuōzàngyīnuómísǒng心情愉快,满脸笑容。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极坏。(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言语繁复。理清故事的条理本文以()为线索,按()顺序记叙的。故事发生:渔夫捕鱼时捞着个(),他打(),没想到从里面来个()。故事发展:()好心救了(),可()居然要杀死(),真是()。高潮结局:渔夫()下来,相信自己的()一定能压制妖气,于是想了个妙计,()自己乖乖地回到瓶中,战胜了()。学以致用读课文,补充下列词语,并把它们填到合适的句子里去。自言()()无()不()荣华()()()将()报1、好心救了你,你却要杀了我,真是。2、只要你愿意帮我,我让你享尽。3、渔夫地说:“他是个的魔鬼,我要想办法战胜他!”自语恶作富贵恩仇恩将仇报荣华富贵自言自语无恶不作补充句子(注意描写人物的表情)1、渔夫见捞着个黄铜胆瓶,。2、渔夫一看这可怕的魔鬼,。3、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笑逐颜开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凶恶起来情节:完整渔夫捞瓶渔夫开瓶、魔鬼现身魔鬼逞凶魔鬼入瓶、渔夫投瓶线索与情节()()()()瓶()()投捞开封出入故事条理渔夫:撒网捞瓶放出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恩将仇报渔夫:诱魔入瓶战胜魔鬼渔夫经过四次撒网、捞到铜瓶,撬开锡封、放出魔鬼,那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魔鬼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哪些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什么特征?外貌比喻排比夸张凶恶魔鬼头像堡垒,手臂像铁叉,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样子非常丑陋凶恶。1、“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2、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3、……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4、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语言描写诚实善良心理描写勇敢语言描写凶残虚伪动作描写愚蠢分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渔夫【】的魔鬼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愚蠢、狡猾、虚伪……我有感悟,不吐不快!1、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真了不起!2、充满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3、面对坏人,我们不能胆怯,要镇定,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4、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主题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渔夫与魔鬼的斗争,最后以渔夫的胜利告终,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这则民间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1、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2、渔夫和魔鬼在听对方叙述前都要求对方说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渔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魔鬼要这样对待救他的人,死亡的恐怖也使他无心听那些过长的诉说。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问什么都是多余的,何况他已经忍受、等待了太长的时间了,所以也叫渔夫说简短些,别再啰嗦。不会。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不仅许下的第四个诺言不近人情,而且当他重新被封进胆瓶里时,他竟改口说那个诺言是开玩笑,这就是渔夫指出的魔鬼下流无耻的本性。按照以上这种情形去解读、推测,我们很难相信魔鬼会兑现他的前三个许诺。但是,《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最后结局,魔鬼又兑现了他重新许下的诺言(见课本第三题练习),这既表现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观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观念(这也是文化观念)中安拉是惟一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读,不排除魔鬼兑现前三个许诺的可能。此外魔鬼的心理也符合世俗人的心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才许下了第四个恶毒的诺言。这样看,前三个许诺也有一定的可信之处。第三题保留原故事结尾当然更符合故事的原貌。魔鬼主要是恶的化身,在他充分表现其穷凶极恶、毫无人性、下流无耻的一面时,应当狠狠打击,重重惩罚,彻底揭露,让世人知道他的丑恶面目,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但是,如果他真实体验了这个打击和惩罚的分量、后果之严重,在事关生死的最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有所发现,良心有所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拒绝呢?这两者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是并不矛盾的。魔鬼其实是世俗人的化身和象征,世间有过不少放下屠刀、改恶从善的事例。否则我们就无须进行改造罪犯,改造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的工作了。什么都“绝对化”,简单化,非好即坏,一成不变,这样的看法才更不利于处理世间纷繁的人际关系。思维训练(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本文标题: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渔夫的故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2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