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易经》对中国建筑格局变迁的影响
《易经》对中国建筑变迁的影响提要: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发现,当书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时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这学期在张太教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易经》之后,从选题选书读书到最终成果,我都和周身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条件相结合,并加入了对各地建筑的调研的内容,总结出《易经》对我国建筑变迁的各方面的影响,并形成学习报告如下。关键词:《易经》、建筑、风水、影响正文:《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可见,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我大概归纳了一下:背后有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便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这个富有生态意象、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二、.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临水的开阔地,流水呈环形绕过,穴地高爽干燥,方位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地方,对人的生存自然是十分没好的——生活在季风气候区的人们,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潮,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则大大方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这种“穴”的典型模式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是有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没错,风水本身探究的乃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生,而这种思想,又是以大地有机自然观表现出来的。风水学说把大地看作犹如人体的自然有机体,与人体一样也有经络穴位,大地有机体的生存是以各部分的相互协调为前提的,人只有摸清了大地的经络穴位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自然的环抱之中。2、对于布局的影响风水术最推崇矩形、长方形等规整形制,原因有三:其一是受到“两仪生四象”、“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其二,矩形有利于气的流动;其三,风水术认为方位、朝向决定着人的命运,而矩形的四边对应着“天之四灵”,四角也对应着易经八卦,故为吉。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群及城市均按方形模式来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群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的对称,其差别在于一方面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群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左祖右社”,“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庙于王宫之左。右着,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之右”。“左文右武”,“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略去背后的具体意义探讨,在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中,对称不是纯形式的,而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相关矛盾均衡。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是以“井”为核心的井田制,也因此促成了中国古代建国制度和营国制度的发展。古代明堂、宫宅、坛庙、城邑以及陵墓等各类型的建筑,正因此彰显出强烈的同构倾向。此外还有古代陵墓建设更以“金井”为“穴”,慎重措置并事以礼仪。另一方面,不论是新建城市还是改建城市,一律采用方形平面,这样除了附会礼制与风水之外,其实在当时的城市建设条件之下,应该说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措施。在这种方形定位的原则下,建筑无论是有计划还是无计划发展,它们都是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取得和谐统一的构图效果。同时,这种方形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道路网布置、街区组织,都同样可以作到十分严格与完善,从而共同构成一个组织层次分明、空间结构清晰的城市空间环境。三、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外形和装饰的影响中国建筑的外形和装饰都受到《周易》诸卦象的影响。建筑实体的直观显现是“形”,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造型的艺术,造型艺术使人们凭自己的视觉可以观感到建筑外部轮廊和内部三维空间的美。古建筑中对斗拱的设置、和玺、旋子彩绘以及屋顶瓦的色彩和材质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所以,中国古人虽然崇尚“大”,但不追求不符合礼制的广居和华居。中国建筑的规模、色彩、材料和装修,以及立面造型和平面规划都效法《周易》精神。其一,无处不体现“阴阳”之道,如“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等原则。其二,在此影响下,中国建筑还十分讲究对称变化之美。其三,对景、意、境交融的审美情境及意境的绵延无尽之追求。总之,园林和建筑都不约而同的追求阴阳和谐、对称变化、象在意外等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人与环境的统一和谐。在中国建筑装饰方面,也明显可以看到《周易》卦象的影响,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龙”了。《周易》中关于“龙”的生动描绘主要集中在《乾卦》。如其各爻辞及“用九”所说的“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君子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等,都生动地描绘了龙的不同形式的美。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龙德”,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的精神,就是龙的精神,也就是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时乘六龙以御天”,从乾卦给我们的启示和寓意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国古人的充分自信和人文精神。当然,这种“自强不息”是“与时偕极”的,与时代和机遇同行、进退自如的一种“不息”。正因如此,中国古人对龙非常景仰,把它当作一种最重要的图腾,当作民族的象征,广泛的运用于生活和建筑装饰中。如在紫禁城的太和殿,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就共有12654条神态各异的龙。四、小结古代的风水学对于指导人们有效地利用环境、趋利避害有着一定价值,但由于历经了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风水学说的许多原理就成了算命的原理,其终极目的就成了完善建筑使用者命运,使其遇难呈祥。正如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所说,即使这本“书”对指导当时的环境规划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2000年前的东西显然是不能全面指导现代人的生活的。综上所述,周易对建筑的影响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所以对于周易中的唯心主义部分,需要用辩证眼光辨别并丢弃。唯有此,才能将周易中宝贵的东西发扬光大,以此指导建筑设计,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本文标题:《易经》对中国建筑格局变迁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4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