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主题学第一节主题学研究概述一、主题学的概念:(一)主题学与一般主题研究1.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部门.2.一般主题研究则是任何文学作品许多层面中一个层面的研究.3.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与作家的用意.4.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5.主题学溯自19世纪德国民俗学的开拓,主题研究来自柏拉图的文以载道观与儒家的诗教观。主题研究定义:是某一作品或某一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在研究对象的内涵.主题学定义: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与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考察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与人物典型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及其根源.二、主题学研究中的一些术语主题是作品的主旨、或者说是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来表述.母题是作品中具体的、不能再分解的主题的组成部分.它是客观存在,不具有主观倾向性,但经过相应的组合,可以形成一定的主题.二者的区别与联系:1.主题是抽象的,有主观性.2.母题是具体的,客观性,无倾向性.3.母题的数量相对有限,主题却是无限的.4.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母题则是潜在的主题,是主题得以生长的基础,同时它又在主题中获得再生.题材是指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包括人物与姓名,或生活.但须注意的是题材不等于松散零乱的原始材料,它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内容.题材史只有在超越国别史与民族文学的界限时,这时才具有比较文学的性质。情景,或称形势、局面,指文学作品常见的典型的格局.文学作品的中心情节、事件或行为往往在一定的情节中发生,人物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获得体现.第二节主题学研究的分类法国梵第根的分法罗马尼亚迪马的分法梵第根的分法1.局面与传统的题材;各国流传但又起源不明的传说,提出伦理问题的一般局面,如家族复仇,作者偏爱的地方、动物与花草2.实有与空想的文学典型;生活中的人,民族、职业社会地位,从传说与民间故事提炼出来的典型,如魔鬼。3.传说与传说中的人物,比较文学家偏爱的领域,传说,与历史人物。罗马尼亚迪马的分法典型情境,地理题材,传统描写对象,世界文学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传说中的典型。一、母题研究主题学中的母题,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死、离别、时间、空间、季节、海洋等。母题研究可分为两个具体方面:纯粹母题与人物母题研究。纯粹母题对神话传说与传统文学中的母题进行归纳,如中国文学的母题,生死悲秋人物母题研究。对上升为母题象征的人物进行比较,如美狄亚(复仇),普罗米修斯,愚公等。母题与人物类型相关,一,人物成为某母题的化身,如夏禹、俄狄浦斯。西方后世作品中不断重复改写,中国则很少。二,由母题生发出来的文学形象,如“贪婪”母题生发出来的阿巴贡、葛朗台,“智慧”与诸葛亮。牵线作媒与红娘。二主题研究主题学范围里的主题研究,关注的是主题的相互取舍、联系与相互影响.即,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与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与处理。如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所表现的人与命运的主题,索福克勒斯,塞内加,高乃依、德莱顿、伏尔泰写过.其一作家对业已存在的故事、情节、事件包括作家对前人作品的再加工和重新处理,法国伏尔泰对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其二,代表一定主题的人物,实有其人者,贞德,杨家将.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创造的人物,美狄亚、浮士德梁山伯.西方文学中主题人物所表现的主题多变,该隐在拜伦笔下成了被歌颂者。中国则恒常,如包公。其三,对已取得一定主题含义的动植物与地理题材再处理.杜鹃、松柏、高山、大海、季节。三情境研究母题与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潜在部分,而情境则是作品的外现部分,情境是人物在每个特定时刻的相互关系。如相爱的男女主人公与阻挠婚姻的父母,构成一充满矛盾的情境。母题出自情境,如情境:两个女人之间的一个男人;其母题为爱的选择。有时,相同的情境所体现出来的母题是相同的,有时则不同。前者,在《俄狄浦斯王》与《薛丁山征西》中,情境都是“不相识的父子之战”,母题都是“命运”。后者如两个女人之间的一个男人这个情境,在《美狄亚》中母题是“复仇”,在《聊斋》的《莲香》中其母题与复仇无关。三情境研究主题学研究中的情境,研究的是基本情境如何从一个国家(或民族)传入另一国家(或民族),从一个作家的笔下传入另一作家的笔下,然后不断标新立异,成为无数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的作品的过程。可从两方面展开:一,对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以及不同作家对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的研究,爱情与职责、道德伦理的冲突.二、对情境母题的研究,如落难公子中状元,私订终身后花园的戏剧情境。第三节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用英文写成的主题学理论文章已有二十多篇,著作有十几部,仅1985年以来,西方已为主题学举行了6次研讨会或国际会议。最近几十年来西方主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映在主题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如普劳厄的《比较文学研究引论》一书中的“主题与溯源”一章,将主题学研究分为五个方面,文学中不断出现的自然现象,反复出现的母题,反复出现的情境,反复出现的文学类型,反复出现的知名文学现象。第三节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20世纪80年代后,对主题学理论的研究更着重于方法论的研究,俄裔旅美学者卓尔科夫斯基和谢格洛夫,探索文学研究模式化,图表化的途径,寻找主题与文本之间的衍生关系,即主题的历代演变关系.耶鲁大学列耐特为首的人工智慧小组,分析故事的“情节单元”,普林斯等致力从读者的角度来探寻文本“主题化”的建构。第三节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西方主题学的女性主义批评视野,肖沃特,女性主义批评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中轻视女性,第二阶段其注意力虽然集中于女性作家创作文本和重视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史,但历代以来跨越民族界限且反复出现的形象、主题与情节与男性主导文化中的女性的社会、心理和美学经验之间的关系是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的焦点。埋入90年代以后,苏珊巴斯奈特在《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中辟专章“性别与主题”,当代女性主义文题学运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对男性话语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三节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我国近一二十年以来,主题学研究成果颇丰,刘守华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故事学》如《“孔雀公主”故事的流传与演变》和《“蛇郎”故事在亚洲》王立1990年《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中国古代诗词中惜时、相思、出处、怀古、悲秋、春恨、游仙、思乡、黍离、、生死。其余四本专著更为扎实与严谨。《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母题与心态史丛论》、《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第三节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夏之放的《神话意象论》
本文标题:比较文学--主题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4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