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学心理学判断题大全
1教育学心理学判断题大全教育学判断题《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判断题一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2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3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33、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3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35、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36、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3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38、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39、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40、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4教育学心理学判断题大全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一个6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他也因此获得电的有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教育”。(×)2.严格的说,“抚养”、“养育”行为也能称其为“教育”。(×)3.从本质上讲,机械的灌输也是一种“教育”。(×)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今天的“学习”的含义等同。(×)5.社会主义的教育也是具有阶级性的。(√)6.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章学校1.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体现在私立学校中。(×)54.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5.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课程标准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全国课程标准必须统一。(×)6.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7.马克斯-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之一。(√)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9.学校绩效的评价模式有多种,其中的目标评价模式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这种模式注重效率。(×)10.学校绩效的评估方式按照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绝对标准评估和相对标准评估。(×)11.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12.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13.定量评估,是对工作绩效所进行的质的鉴定,从总体上给予评价。一般常用于职称评审、职务任命、宣传表彰等管理领域。(×)14.系统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梅奥、利科特、奔尼斯等。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求、特点对组织的重要性。(×)第三章学生1.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6展是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2.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4.儿童个体的发展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5.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6.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7.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各种倾向性形成的过程中,而他们又很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教育中就应严格地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第四章教师1.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都可以取得教师资格。(√)2.教师资格证书终生有效,且全国通用。(√)3.在我国,教师属于更加公务员系列。(×)4.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5.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7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7.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8.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的惩戒措施,对一些学生实行特殊管理。(×)9.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10.教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11.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12.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深入钻研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13.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14.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审定。(√)15.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16.招聘即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具有公开、直8接、透明度高等优点。(√)17.教师培训是相对于职后教育而言的,它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更新知识的功能。(×)18.1999年9月13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施行。(√)第五章教育目的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人性假设是人性本善。(√)2.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近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3.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4.由于教育目的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5.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6.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7.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思曾经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8.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9.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910.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11.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1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13.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因此,教育目的的制定主要考虑这种主观性。(×)14.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15.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16.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18.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消灭一切分工的基础,个人和整个人类的真正的全面发展才会彻底实现。(√)19.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知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20.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21.从我国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分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022.全面发展是排斥个性发展,因为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
本文标题:教育学心理学判断题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6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