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届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3.鱼我所欲也
3.鱼我所欲也知识积累一知识积累1.重点词语解释(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只,仅仅(3)贤者能勿丧.耳丢掉(4)蹴.尔而与之用脚踢(5)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6)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2.通假现象识别(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3.一词多义辨析(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比较,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2)则则凡可以得生者连词,表假设,那么得之则生连词,表因果,就(3)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不译(4)为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4.词类活用分析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用作动词,感激5.特殊句式认知(1)判断句式“鱼,我所欲也”中的“……也”表判断。(2)省略句式“乡为身死而不受”即“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1.关键语句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即使)遇到灾祸我也不躲避。(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2.重点难点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点拨:文章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其实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第二句紧接着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用比喻导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明白易懂。(2)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点拨:①比喻和举例论证: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②正反论证:第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又从反面论述了不义甚于死的道理,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又如,作者在第二段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又以“万钟”虽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论证极为严密,说理极为深刻,层次十分分明。3.文章主旨概括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作者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4.写作特色鉴赏(1)感情强烈,论辩力强。全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进行说明,增加了说理的力量。如:孟子首先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鱼是美味,但人人能得而食之;熊掌也是美味,但远甚于鱼,且不易得。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别出“生”与“义”价值的高下。由此,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也就不难为人接受了。(2)深入浅出,气势充沛。全文从容易理解的事物说起,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文章的主旨,逻辑关系极为清楚。运用对比鲜明地突出中心,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笔墨酣畅。
本文标题:2014届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3.鱼我所欲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9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