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赏析。•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一、分析意境型•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答题示例一•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巩固练习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昨夜深沉,秋风呼啸,长驱汉关;天空阴云密布,边关冷月高悬,西山战鼓犹急。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阴沉凝重,暗示边境局势的紧张。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边关将士誓死破贼、决战必胜的豪迈情怀。答: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昨夜深沉,秋风呼啸,长驱汉关;天空阴云密布,边关冷月高悬,西山战鼓犹急。暗示着边境局势的紧张;也反衬边关将士誓死破贼、决战必胜的豪迈情怀。巩固练习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营造了清新恬淡的意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答:诗的后四句描绘的是绿竹青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恬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2、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3、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古代诗歌的常见意境类举】•1、雄浑、开阔2、高远、纯清3、庄严、肃穆•4、清幽、明丽5、深隐、旷达6、静谧、悠闲•7、空灵、秀美8、慷慨、豪迈9、和谐、融洽•10、激越、狂野•a、缠绵、悱恻b、萧瑟、落寞c、苍凉、悲壮•d、凄婉、冷落e、荒凉、衰败f、凄苦、悲凉•g、痛苦、悲愤h、低沉、怨婉i、幽暗、忧惧•j、悲怆、幽怨二、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你同意某种看法吗?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2、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3、答题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答题示例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题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来表现“思家”的。(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巩固练习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诗的后两句写了部属奋力出击,全歼敌人的豪情壮志。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无表达技巧,不写)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抒发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答:诗的后两句写了部属奋力出击,全歼敌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巩固练习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诗歌一二两句透露出江上的清寂,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而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诗人看到此情景,想象自己的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回家。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思家之情更加浓重。巩固练习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古今对比,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巩固练习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愁绪难解。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用比喻的手法,把“浮云”比作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透露出作者忧君王被奸佞蒙蔽、忧奸佞胡作非为,忧自己不得被国重用的情感。三、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的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幅画面的。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意象的?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3、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的效果或者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③此手法的效果或者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巩固练习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对比。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上阕中以端午佳节“碧艾香蒲处处忙”以及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繁忙喜庆氛围与自己“空惆怅”进行对比;下阕中以端午节大家只知道欢庆佳节却“谁复吊沅湘”和作者“《离骚》读罢总堪伤”进行对比。③此手法的效果或有效传达出诗人什么感情。通过对比,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巩固练习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视听结合、前后照应、以动衬静。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二联上句“浮萍破处见山影”,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小艇归时闻草声”,则落笔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③此手法的效果或有效传达出诗人什么感情。上下句在写景上视听结合,并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清净,照应了首联。四、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3、答题步骤:•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者运用的艺术手法•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答题示例•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者应用的艺术手法。“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②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巩固练习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0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