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2)
-1-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题认识升主备人教学内容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认识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使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建立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教学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老师操作演示小结:比较谁喝的多,不能光看杯子大小,也不能光看数量,而是要看它们一共喝的酒多,在数学上,我们说,像这样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2-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小结:选择好的方法进行操作演示。3、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生回答不同的结果,因为每组杯子不一样。谈话:如果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能盛3杯多一点。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小组交流。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板书:升、L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2、认识1升比较的方法很多,先让学生说说,最后比较哪种方法简便而易于操作,进行演示,提醒学生在做题时学会选择。-3-谈话:我们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1升究竟有多少呢?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做试一试和练一练。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2题、第3题。学生自己估计,再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沙锅和水壶的容量比1升大?五、课内作业:《补充习题》六、总结评价,课外延伸。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题认识毫升主备人教学内容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2.观察一下你们带来的物品,看看它们的容量,除了以升作单位,还有什么作单位。揭示课题:毫升(板书)二.感知、操作、体验(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500毫升橙汁750ML洗发水250毫升豆奶100ML酸奶……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观察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5-(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三)体验升与毫升的进率1.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制作的量器。里面有1升水。现在我要把他倒入这样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几杯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1升=1000毫升)2.4升=()毫升(怎么想的?)2000毫升=()升(怎么想?)9升=()毫升5000毫升=()升3.做试一试和练一练。试一试:让学生小组操作演示再汇报。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学生口答。第二题老师课件演示,指名学生回答。第三题让学生先填在书上,然后汇报,学生补充。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一中的4-6题。第4题指名口答。第5题学生演示。第6题学生做在书上再汇报。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伙交流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题升和毫升练习主备人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一第7-12题。升和毫升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2.使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并进行正确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回顾:1.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计量时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升用字母()表示。每条边的长度是1()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2.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毫升可以用()来表示。3.1升=()毫升二、深化认识升与毫升1.练习一第7题(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2)指名口答。再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集体订正。2.练习一第8题读题,独立完成填写。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依据对升或毫升的已有认识,比一比、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再组织交流。三、升与毫升的换算1.练习一第9题(1)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7-(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根据回答板书(3)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巡视讨论情况)2.练习一第10题独立完成并交流。适当提问。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比较时的思考过程。例如,900毫升小于1000毫升,而1000毫升=1升,所以,900毫升小于1升。四、估计不同容器的容量1.练习一第11题(1)观察容器(2)如果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指导运用排除法)。(3)引导比较剩余两个容器的大小。2.练习一第12题(1)出示第1小题。提出制作要求,分组制作。巡视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液体的多少并交流自己的感受。(2)出示第2小题。观察各个容器独立填写估计结果汇报估计情况。怎样才知道大家估计的准不准呢?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4、5页。七、拓展延伸请大家课后到商店看一看,哪些物品用毫升作单位,各是多少毫升;哪些物品用升做单位,各是多少升,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一位数)主备人教学内容第8-9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页练习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教学难点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笔算:48÷4=65÷6=93÷3=2.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二、教学新课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板书:60÷20)2.学习口算方法。(1)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2)组织同学们分组交流口算的方法。(3)组织交流、汇报讨论情况。(结合回答,适当板书)(4)小结:计算60÷20时可以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3.练习“练一练”。(1)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2)集体订正,说说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4.学习笔算方法。(1)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2)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3)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o)-9-(4)让没有做完的同学找一找失误的原因,将错误更正过来。写竖式的时候注意:3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指导写“答句”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5)练习:用竖式计算80÷40。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提问:商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96÷20150÷30。(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十位上?为什么?(4)提问:第:1题与上面例题有何不同?(有余数)追问: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5)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6.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口算和笔算的方法,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3题。(1)学生练习并验算。(2)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3.完成练习二第4题、第5题。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分,2时=()分?你是怎么想的?3时呢?……60分=()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80分呢?420分呢?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6、7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商两位数)主备人教学内容三位数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0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