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临床中药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谢守德2015年4月2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中药的含义1中药学的含义2中药知识的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状况33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一、中药的含义)中医临床使用的传统药物,在古代一直简称为药,或者叫毒药。“中药”一词出现于一百多年前的清代中后期,是在西医药学全面传入我国后,为了与西药相区别,于是将传统的药物称为中药。目前一般认为: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不管是谁使用,不管产自哪个国家,也不管是天然的或是化学合成的,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它就是中药,反之,即使是产自中国的天然药物,也不一定是中药。4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一、中药的含义)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这些与中药有关的名词术语1中药材:中药除少数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刚从自然界收集起来,只是经过产地清洁、干燥等简单处理,没有经过特殊加工炮制,还不能直接用于配方和制剂的中药资源,统称为中药材。2饮片:中药在古代主要是煎煮制成汤剂后饮用,由此出现了“饮片”这一称谓。历来是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临床用药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再次加工处理,使之成为薄片、节段、块状或颗粒等不同形状,或经过特殊的炮制,可以直接用于制剂,或供药房配方使用。3中成药:中成药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而且适用性又较好的优良处方,可以是经方,可以是古代的验方,也可以是现代的经验方,并考虑方中药物的特性,还结合临床对该处方的要求,如疗效的快慢等,选择适合的剂型,最终制成丸剂、膏剂或现代的片剂、胶囊剂等,以方便贮存、携带和服用,这样的制剂就叫做中成药。5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二、中药学的含义)中药学是研究和介绍中药基本理论和具体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随着中药学的发展,尤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进行了学科分化以后,出现了广义的中药学和狭义的中药学。广义的中药学已经成为与中医学并列的一级学科,一切研究和介绍与中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都属于中药学的范畴,其中包括了专门研究中药基源、鉴定、化学、炮制、制剂、药理及临床、应用等系列二级学科。狭义的中药学,既是中医学下面的一门二级学科,也是中药学下面的一门二级学科,它是一门以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和介绍中药传统理论及中药性能、临床应用知识的学科。为了与广义的中药学相区别,目前逐渐将狭义的中药学称为临床中药学。6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二、中药学的含义)这门学科是沟通医学与药学,使中医理、法、方、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桥梁,也是联系中药学各二级学科,使之分别以中药效用为核心开展深入分化研究,并不断综合发展的纽带。7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二、中药学的含义)什么叫本草?简单的说,本草就是中药学的古代称谓。换句话说,就是古人把中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和中药学可以通用互换,这是已经得到公认的。由于中药来源于植物居多,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8第一讲中药与中药学(三、中药知识的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状况)中药知识来源于我们祖先生活和生产的实践,通过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其来源于实践,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艰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天遇七十毒,这些毒是以身试药后才认识到的通过口尝,慢慢地发现了中药,口尝就意味着实践。发现了“药”以后,这些知识的积累是从零星的、分散的、口耳相传的沿用,逐渐发展为一门比较集中的、系统的、文字记载的学科。在学习中药学的发展时,主要要求了解每一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著作的主要学术价值。9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年代本草作者主要内容主要价值东汉《神农本草经》1.各论收载中药365味2.分上、中、下三品3.总论序例记载中药学的理论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2.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四气、五味、毒性、七情配伍、剂型)3.记载的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南北朝《本草经集注》陶弘景1.增补大量内容,尤其药材鉴别2.药物增至730种3.红笔《本经》黑笔《别录》自己的注释1.各论部分首先采用按药材来源自然属性分类2.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的合理体例10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年代本草作者主要内容主要价值唐朝《新修本草》苏敬载药844种1.我国历史第一部官修本草2.采取图文对照的方式,开创药学编纂的新特色宋朝《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唐慎微载药1700多种,药后附列单方3000多首1.文献价值2.开创了大量附方的先例11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年代本草作者主要内容主要价值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载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为分类的基础,分为十六纲六十类,是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相继传到国外,翻译成了多个国家的译本。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全书分为10卷,载药921种新增加药物716种,补充了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争的民间药。12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者《本草经》文献价值“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既然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不但是研究当时药物情况最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因为《神农本草经》的药物下面,还有很多疾病的名称,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当时医学的情况,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神农本草经》的序列里面,药物的“采造时月”,就是要求注意采收加工的时间性;药物的“真伪陈新”,就是要注意药物的品种来源是否正确,药品储藏也需要注意保证质量。.实用价值记载的药物“朴实有验,历用不衰”,经过2000年,多数药物的功效主治现在仍沿用它当时的记载,且临床应用依旧非常有效。《临床中药学》,在要学的320味左右的药中,至少一半以上都出在《神农本草经。13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著作,作者陶弘景,不但是医药学家,也是政治家,在佛教、道教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本草经集注》收载的药物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来一个周天之数,就是730味。在其序列部分,他对《神农本草经》详细加以注释,增加了很多制药、炮制、配方、药材识别方面的内容,使中药学的内容更加翔实,更加丰富。学术价值第一点:首创了按药物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第二点:确立了综合性本草的基本模式。14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隋、唐、两宋和金元时期)由国家组织编修,代表了国家水平。编修《新修本草》最初是由皇帝下的诏书,由当时全国的各个“道”,把当地产的药采集实物标本,然后绘上药图,并附上文字说明,送到京城去,由苏敬等二十多人最后编纂成为《新修本草》,所以整个编纂工作是一个国家行为,是全国都参与而最后形成的,此举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所以把它叫做官修本草。《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是唐王朝所编修的。“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共载药844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本草编写图文对照的先例《新修本草》关于《新修本草》在过去的中药教材上面说是世界的第一部药典,但现出版的《临床中药学》又回避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呢?15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隋、唐、两宋和金元时期)《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影响在宋代,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本草,它吸收了宋代初年那些官修本草成功的经验,又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它又把分别刊行的《嘉佑本草》和《图经本草》合二为一,便于查阅,所以它的影响超过了宋代初年的官修本草。内容《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年间,作者是唐慎微,四川成都人。《证类本草》既有文字,又有药图,有的药下面,还有好几幅图,是不同地方送来的图,这个主要是《本草图经》里面保存下来的900多幅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对于药材的考证,是很重要的资料。价值第一点,是它的文献价值。“尤其可贵的是,唐氏转引用了大批北宋以前的方药资料,而这些原书以后大都已亡佚,全凭该书摘录而得以流传后世,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所以这个《证类本草》最珍贵的就是文献价值。另一个是我们书上说的“附有单方三千余首,在本草学当中开创了大量附方的先例”。16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明代、清代)《本草纲目》在明代,本草书很多,可能有两三百种,但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是1892种,这1892种药又分为60类,主要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这个分类就比陶弘景先进了很多。《本草纲目》不管从它的规模、体例,都把本草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学术价值第一点是,“该书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参考了800多种古代文献,并进行了加工整理和创新,并且亲自到民间去考察和收集,加上李时珍本人的实践,写书的时间用了27年,以后还修改完善,“稿凡三易”。它主要是总结和创新了本草学,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通过《本草纲目》基本上都反应出来了,这是它的第一大价值。第二点价值,就是“被国外的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因为李时珍在编《本草纲目》的时候,他的定位是“虽命医书,实骸物理”,他实际上是把它作为一本百科全书来完成的,其他学科很多知识都被收录在里面了,所以它的成就不仅仅在医药方面,在其他自然学科,以及在语言、文字、训诂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都有突出的贡献。17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明代、清代、民国)《本草纲目拾遗》清代没有一部像样的官修本草,在民间也没有出现大型的本草。相对来讲这一时期的综合性本草就是《本草纲目拾遗》,该书其实小型本草,就只有那么三四十万字,而且体例也不是很规范,翻阅不是很方便。《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赵学敏,最大的学术价值从名字就知道了,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的订正和补充。前面谈了《本草纲目》,虽然把本草学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峰,但是个人总会千虑一失,也有一些失误的地方。比如《本草纲目》里面认为铅粉是没有毒的,马钱子也是没有毒的,实际上,铅粉、马钱子都是毒性很大的药物。《本草纲目拾遗》就予以纠正,指出铅粉有毒,而且说明了中毒的表现和解救方法。像这样对《本草纲目》进行增补和订正的,在《本草纲目拾遗》里面有三四十条,这都是一些很珍贵的资料。在民国时期,一是中药现代化的起步,另外,比较规范的中药正规教材也开始出现。比较重要的是由陈存仁主编、1935年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词典》。18第二讲中药学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药专著数以千计。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是国家的法典,今后不管是从事临床、科研、生产或者销售工作,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的药,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名称作为正名,必须遵守,因为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比如说过去有一个中药叫刺蒺藜,历来都以其作为正名,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刺字删掉了,所以我们这个教材也相应地改变了。过去的白豆蔻,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叫豆蔻,今后写处方的时候也注意不要写“白”字,不必管它这个改变是不是有道理,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典,一旦定下来,我们要遵照执行。中药大型的参考书,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江苏新医学院编的《中药大词典》,它收集了很多中药文献和现代资料,对于中药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在这个基础上,近年又出版了《中华本草》,它是在《中药大词典》的基础上,增加了总论部分的内容,《中药大词典》里面没有基本理论。《中药大词典》载药是5757种,《中华本草》是8000多种药,内容更加丰富,对于我们查阅中药资料十分方便。19第三讲中药的功效功效的含义1.功效的分类2.20第三讲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是药物对于人体医疗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达形式。简单地说,功效就是中药对人体的治疗和保健作用。第一,我们现在认识的中药功效,是在传统的给药途径下认识的。传统的给药途径主要是汤剂口服,或药物的局部使用,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功效。如果把中药改为其他给药途径,比如改成注射剂,它还有没有原来的功效?它和原来的功效是不是一样?现在中药有了新的剂型,这种新的剂型在古代是没有的,可能会具有一些新的功效。我们研究中药,尤其是现代剂型发展以后,
本文标题:临床中药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6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