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个性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引子:1,早年印度有个狼孩玛丽、她是人们在荒山狼群中发现被救出来的,但虽是人,却野性十足,不会直立,不会人言,而是四肢爬行。发现时有十五六岁。经调查研究,她是婴幼儿期一户农村乡民的孩子遭野狼侵袭被叼走的;野狼未予吞食反而被抚养长大。野狼活动的环境,使她失去了发育成为人类的心理条件而走上了发展成为野性的心理。以后虽经训练,但其智力仍只能停留在一二岁的孩童水平。数年后早衰死亡。2,文革后在南京一户在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地窖中发现二个被关闭十几年的姊妹两人,救出来时大的十五六岁,小的十三四岁。也就是说,在她们二三岁时,就被父母关进地窖,因此她们的童少年期是与人隔绝长大的。当她两被救出来时,她们的智力水平依然停留在童年水平。前言时代进入21世纪,有人云:21世纪是“心理”的世纪。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什么地方,灵在心理。心理是最神圣、最深奥、最发展、最动态、最具活力之源……世界之美妙,时代之进步,科学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心理;然而万恶之源,罪孽渊薮,也来自心理……当代世界,科技一日千里,巨大发展,深刻洞悉,大至宇宙天体,小至粒子纳米,无不时有惊人发现,这都来自心理;可是对自己、对自身的心理却日益知之甚少:我为什么是我,我怎样发展成为现在的我,时在云里雾里。“自我”是当代人们最为推崇,最最特别强调的词。为什么要强调自我呢?自我与他我有什么区别,区别的本质是什么。区别就在于各自的个性不同,观念不一,性格各异。然而人们很少去思考,这是为什么?你的自我究竟比别人强,还是弱,是优还是劣,是好还是坏?这在特别强调自我的人,是很少去想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若是人们都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社会就会和蔼,人群就会融洽,社会就会发展,前进;如果人们只顾自我,不思考自己的自我存不存在什么问题,知道一味强调自我,突出自我,把自我凌驾他我之上,那么人群就会冲突,社会就会失和,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结果就会失去自我,毁损自我。自我走到极端,自我就会变异,自我会发展到病态,心病也就油然而生。研究一下什么是自我,为什么会有自我,自我究竟表现什么这个课题,对己对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裨益。概括的总论在经典心理学中马斯洛早就描述过人“需要”的几个层次:自我是需要金字塔的塔尖,是需要的最高层次。所以“自我”也就是人类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最高发展,最高需要。自我是个性心理的最高表现。要了解自我必须熟悉“个性心理”。个性的时代特征在贫穷时代,在以体力为社会劳动特征的时代,没有什么自我可言,没有什么心理疾病可言;在现代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功能上升到重要地位,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人的自我上升到非常的高度,甚至过正到膨胀的程度,但又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致使心理学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致使心理这一重要学科落后于时代,而需要加速提升,予以补偿。对个性的认识、对个性知识需要提升。《个性心理》就是为人们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而写。《个性心理》就是为人们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个性心理》就是为人们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一件有力的理论武器《个性心理学》人均有个性,个性就是心理。个性心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获得的?胎儿有个性心理吗?精子与卵有心理吗?这是一些有趣的问题。很值得回味。现在先从心理学角度、从心理学研究的成就来看一看个性心理的发展发育历程。心理学告诉人们,先有知情意的发生发展发育,然后才产生形成心理,才发展完善个性,才具有独特的个性心理。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必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神经发育发展,形成发育完全成熟的神经系统及其大脑,才能有健全良好的感知觉器官、感知觉功能,才能接受外界客观的信息,才能形成产生感知觉的意识,产生心理现象,发展形成为个性心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个性心理是后天发生的。当然神学论者。信仰上帝,信仰存在就是感觉又当别论(这些问题的论争,这里不作展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图示如下:一、个性心理的内容: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含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心理过程,第二部分即个性心理。第一部分另文介绍。这里介绍的是第二部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个内容。人的一般的心理过程为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过这个心理过程。人的个性心理,为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也可以比喻为: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所谓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倾向性,一是个性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世界上几十亿人口,就有几十亿的个性性格。不过,有很多个性都比较相近,例如内向的外向的等等,因此心理学家就将比较相近的个性归结为一种个性类型,这样就可进行比较、进行研究。关于个性学说,西方较有影响就有三种个性结构理论:1,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2,德国的“人格层”学说;3,美国的特质阶层说。关于个性类型有:生物学的类型论;1,我国古代阴阳五态人分类(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2,古希腊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3,血型说;4,体型说;5,荣格的倾向说(内倾性、外倾性);6,激素的类型论。心理学的类型论:1,艾森克的四分类法(内倾、外倾、稳定不稳定);2,吉尔福德的12种特质结合说;3,心理功能类型说;4,独立-顺从说;…文化-社会价值的类型论:………人际关系的类型论:……-大多数学说都是学者专家进行研究之用;日常人们较熟悉的是内向、外向,或稳定、不稳定,实际上也就是艾森克的四分类法。有了个性的分类,就有可能对人的个性性格或对自己的个性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个性、性格两词一般通用,无绝对区别;严格讲有区别:个性是从总体上描述一个人,性格是具体地表述一个人)二、个性心理内容简介:个性心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人类社会丰富多采。社会越发展、越发达,物质与精神财富数量就越大,品种就越多,人类选择的余地就越大。选择这样还是选择那样,这就是个性倾向需要的差异区别;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高级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的表达。由于需要不一样,所以兴趣也就有了区别,有很多东西可以大家都有兴趣。例如,以金钱、地位来说吧,不喜欢的人或许不多,但某些有特殊理想、信念和特殊环境的人,则也会厌恶金钱和地位。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不同的人们对社会、对世界不同的看法和观念,和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是不同的人们不同的世界观。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指脾气、秉性或性情)、性格。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秉性(即气质):秉性是内在的个性本性,主要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例如:性格温和、热情、奔放、对人忠诚、疾恶如仇、礼让关怀;行动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谈吐幽默等等……。人的个性心理就是这两部分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从出生、婴幼儿、童年、青少年、学生,经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心理过程的发育、发展及至终生的接受教育、自我学习,锻炼,最终培育形成了具有自我特征的个性。三、个性的发生、发展、形成。人的个性是在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从出生、婴幼儿、童年、青少年、学生,经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心理过程的发育、发展及至终生的接受教育、自我学习,锻炼,最终培育形成了具有自我特征的个性。所以人的个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都来自后天学习所得,因此人的基本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都符合当时、当地社会人群的行为规范。这样,每个个体在表达自己的行为、习惯、爱好时都会“心安理得”,极其自然,心情舒畅。强迫症中的强迫摸口袋(见强迫症案例)行为是反常的行为,不符合人们常见的普遍的行为,这种行为带给他的不是舒畅、自然,而是别扭、恐惧、焦虑。这是种病态,这种病态的反常行为同样来自后天的“学习”(坏的学习)所得。在心理学上个性,性格基本也可以说是同义语,但也可以把个性看作是在总体上讲述一个人,性格是具体地描述一个人。人的性格在幼年期已开始出现雏形,至童年已有明显的倾向性。到了青少年期就逐渐走向定型;这个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增多,社会的影响对性格定型起到极大的作用。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可塑性极大,判断能力尚欠完善,对外界影响的选择能力和抗拒能力尚不足。刚从娘胎出生的婴儿,几乎全都相似,除了全都会哭、会笑、会睡外,并无什么个性;只是随着生长发育壮大的同时,他接触的客体逐渐多了起来,知的信息不断积累,婴幼儿也就逐渐开始出现和具有了不同的个性。所以个性来自后天。是由后天的环境培育发展完成的。不同的环境培育出不同的个性。古人对此深有体会和认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孟母三迁,也是由于孟母懂得这个规律的行动。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全是后天通过在环境中的学习、熏染、熏陶、感受、模仿、逐渐潜移默化、培育形成的。所以人也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与恨都有它的来源与出处。人的能力、秉性、性格同样是后天培育形成的,聪明与笨、敏捷与迟钝、凶恶与和善并不是天生。在成年以前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发育,基本上是被动的,年龄越小,被动成分越大,随着年龄长大,知的信息量增多,意与思维的出现,被动性逐渐减少,主动性开始萌芽、提升。成年以后,生理发育成熟,个性心理发育同步逐渐形成和完善,以后的心理发展就完全有了主动权。个性心理发生发展的环境指的是:家庭、学校、以及大大小小的社会,这里包括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邻居…;这些是直接的客体环境;此外还有语言、文字、书本、(学校教育与自学阅览)影视、等第二信号系统的环境,这里包括故事,小说,人物-科学家、伟人、英雄-传记。人就是在在这种直接的、间接的环境中被教育、被培育、被熏染、熏陶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好的环境就培育出好的成材,否则成材就就会受到种种的干扰和损害。年龄越小,想躲避或选择这种环境的可能性越少,也就是说,出身无法选择。随着年龄的长大,选择逐渐有了某些余地和主动权。一般人不大会去想自己的个性是怎样来的,也比较难能够分析自己的个性有什么优缺点,难以分析自己的需要是否恰当合理,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是否正确;只有在学习心理学后,用心理学的眼光,和用比较、对照的观点去从新审视和分析,才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知道了自己的个性形成的来源与关键所在。四、个性的品质个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容众多庞大的概念和实质;既包含生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也包含社会学的概念和内容。就内容来说,有积极的、生气勃勃向上的内容,也有消极的、暮气沉沉下降的内容。个性问题的研究和了解,不仅有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的意义,当前更重要的是社会学的意义。现代社会,特别强调人性、人本位。而人的品质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是个性心理。在一场势均力敌的体育竞技较量中,优胜者的关键因素,莫过于稳定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入学后首先被学校进行考察的是个性心理测试。现在的各级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已被列入重要的教育日程。在国外各种部门用人的要求标准中心理测验是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说,个性心理的品质如何是当前社会极其重视的一项内容、课题。个性品质在生物学、生理学上的要求是强健的体质、敏捷的速度和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挫折耐力和承受力以及对各种环境的快速适应力,强大、均衡、稳定、灵活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快速转换能力。在社会学上的要求是
本文标题:《个性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6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