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二单元-1 秦汉时期的政治
时代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秦汉文化高度繁荣,造纸术等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单元秦汉时期附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秦汉时期的政治第二单元秦汉时期-1附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一、秦朝的建立和统治1.秦的统一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十年的时间,秦王嬴政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东方六国。结束长期的分裂,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一、秦的建立和统治1.秦的统一(1)过程和统治疆域秦的疆域:东到大海;南至南海;西至陕西西部;北到长城一带(2)原因(统一的必然性和可能性)①经济:生产力的提高,各地区、民族之间经济联系加强②思想: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心)③政治:宗法分封制的瓦解,诸侯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④国家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⑤杰出人物: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人才策略、战争策略等)趋势客观主观实力一、秦的建立和统治1.秦的统一(1)过程和统治疆域秦的疆域:东到大海;南至南海;西至陕西西部;北到长城一带(2)原因(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法:如何分析统一的原因?(趋势、民心、实力)(3)意义(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方法:如何分析统一的意义?结束长期的分裂,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的建立和统治1.秦的统一(1)(1)(1)建立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封建君主专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皇帝对决策等权具有独断性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中央集权中央机构与皇权的关系地方机构与中央机构的关系皇权至高无上(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诸卿县(令、长)郡(守)乡、里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度③郡县制特点:独尊、世袭、独裁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分工配合、彼此牵制理论来源:法家思想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统一之初,丞相王绾说:“燕、齐、楚等地距关中遥远,‘请立诸子’。”廷尉李斯提出异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早在东周的诸侯兼并战争中,就开始出现了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在秦国普及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垂直管理的体系,使地方每户都纳入了国家政治管理体系中,国家政权相对分封制进一步严密了。你如何理解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太尉御史大夫县(令、长)郡(守)丞相诸卿乡、里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度③郡县制特点:独尊、世袭、独裁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分工配合、彼此牵制作用: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理论来源:法家思想(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度③郡县制④认识与评价主要内容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局限性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等产生积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专制与集权强化了统治的力量,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易形成暴政。(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史记·平准书》秦“八斤”铜权(衡)秦铜量(量)秦灭六国后,明令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积、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秦一斤应为250克。秦一升为202毫升。至今尚未发现秦尺,但可通过商鞅铜方升计算出秦的度值,1尺=23.1厘米。秦明令规定每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儒生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即为“坑儒”。(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4)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伐越族战国时期,蒙古高原匈奴兴盛,袭扰中原,秦、赵、燕三国忙于逐鹿中原筑城以御。秦灭六国后,为了解除威胁,派蒙恬北击匈奴,继而连接三国长城形成“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对于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稳定和边境社会秩序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灭六国后,为了统一岭南地区,秦始皇派人南伐征服越族地区,之后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加强对西南南越地区的控制,另设闽中郡加强对东越地区的控制。其间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问题,派史禄开凿了灵渠。(5)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线统一车轨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的建立和统治1.秦的统一(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严刑峻法(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5)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线陆路:修驰道或直道并统一车轨;水路:修筑灵渠沟通自然江河(4)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伐越族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的建立和统治1.秦的统一3.秦的暴政和灭亡(1)表现和实质实质:破坏社会生产力(2)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灭亡公元前221年一、秦朝的建立和统治二、西汉的建立和统治1.汉初的政治(1)汉初的“无为而治”汉高祖刘邦经历秦政之苦和长期战乱之后,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国力衰弱。“天子不能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高祖“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黄老之术成为汉初的治国指导思想,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一方面,采取和亲政策稳定北部边境,另一方面,实行轻徭薄赋慎刑的政策,重农抑商,增加农业劳动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之后文、景帝继续推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应用:休养生息的政策二、西汉的建立和统治1.汉初的政治(1)汉初的“无为而治”(2)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刘邦在楚汉战争之时,分封了7个异姓王,建汉后,鉴于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消灭异姓王,立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因担心地方统治不稳,“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大封同姓王,推行郡、国交叉的郡国并行制。——休养生息的政策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二、西汉的建立和统治1.汉初的政治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1)背景汉武帝刘彻经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但“无为”所带来消极影响也日益明显,社会潜伏着重大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商贾势力膨胀,边境不宁等等,积极“有为”成为时代的需要。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1)背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人(今河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春秋繁露》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A“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C“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A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思想,“外儒内法”B儒学神秘化从而形成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的新儒学体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归之,若归父母,……”“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②汉武帝尊儒措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A政治B教育以儒家标准选拔人才,选用儒士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和在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以儒学为指导的教育体系③作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1)背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①设立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诸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诸侯“自置吏,得赋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汉书·卷一下·高帝》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1)背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①设立中外朝制度②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1)背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①设立中外朝制度②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1)背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①设立中外朝制度②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③建立察举制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1 秦汉时期的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