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作者:严海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参考文献(42条)1.参考文献2.王菁华.高立杰基于价值: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5(7)3.魏明.李春会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重构[期刊论文]-财会月刊(B财苑)2004(9)4.于延超.裴小兵上市公司综合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胡鹏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与分析[期刊论文]-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4(10)6.苏志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期刊论文]-财会月刊(B财苑)2004(4)7.安青松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和改进建议[期刊论文]-证券市场导报2004(3)8.魏明.李春会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重构2004(09)9.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2003(3)10.陈丽萍.李智金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初探[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2(13)11.刘芍佳.从树海创值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评估[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7)12.黄颢.刘心报.王波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预测2002(4)13.苏文兵.何凝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质量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2)14.叶国瑜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115.李维安.牛建波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4(9)16.唐东晖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期刊论文]-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17.张庆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200218.邢喜佳.王艳涛层次分析法在实际问题上的应用2005(02)19.张涛.文新三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200220.何晓蓉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21.何红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322.张蕊上市公司战略经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223.冯丽霞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200224.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上市公司质量评价200225.冯丽霞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200226.吕燕关于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200027.徐国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0(9)28.孟建民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200229.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200030.姜新旺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制度思考1998(06)31.郎蒙平衡记分卡:建立战略性业绩考核体系2006(02)32.潘琰.程小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成份评价方法[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0(1)33.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基本分析199734.张廷军.陈延东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分析1998(04)35.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通知200236.罗伯特S卡普兰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200437.罗伯特G因格尔斯一种新的公司绩效测评方法:公司绩效测评199938.保罗尼文平衡计分卡实用指南200339.罗伯特S卡普兰.吕长江高级管理会计199940.大卫格罗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核心的上市公司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200341.BourneMwillis.JWilcox.MNeelyDesigningimplementingandupdatingperformancemeasurementsystems200042.KaplanRS.NortonDPStrategyMaps:converting,intangibleassetsintotangibleoutcomes2004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柳卓超资产剥离理论分析及湖北省上市公司资产剥离问题实证研究2005资产剥离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技术,在提高资产存量效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中对企业资产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资产剥离理论。我国的企业资产剥离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出现和发展起来的,通过资产剥离达到改制上市条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产剥离也正逐步成为上市公司资本操作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资产剥离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对资产剥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特征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资产剥离理论和探讨了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一般原则。着重分析了湖北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情况,以7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和比较了他们的资产剥离背景、资产剥离方案、资产剥离绩效。然后,以全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作为参照对象,分析了湖北省7家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最后还对层次分析法在资产剥离中的应用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讲叙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国内外资产剥离的研究现状和一些代表人物。本章内容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第二章,阐述了资产剥离的定义和国内外对资产剥离的不同解释,然后回顾了资产剥离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资产剥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特征。这章可以看出资产剥离在国内外的微小差别。第三章,介绍了资产剥离的理论,并对我国企业实施资产剥离时的操作原则做了探讨。这章为以后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知识。第四章,分析了湖北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情况,以在2002年和2003年发生资产剥离事件的7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并比较了这7家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背景、资产剥离方案、实施资产剥离后取得的绩效。这章属于实证研究。第五章,分析和总结了全国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的资产剥离动因,并以他们为参照,分析湖北省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第六章,对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资产剥离决策做了研究。这章属于方法讨论。2.期刊论文陈群平.CHENQun-ping层次分析法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综合分析中应用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现金流量表是上市公司对外编报的主表之一,因其能客观反映公司的财务能力、财务弹性、投资价值和盈利质量而备受关注.但是要真正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需要对现金流量表有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进行排序,得出其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及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效率公式.3.学位论文于芳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20082007年末,中国上市公司已达1638家、股票市值已达32.7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政策逐渐宽松,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品种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以往的配股、增发、可转债、企业债券等传统融资方式,发展出了权证、分离债、非公开发行等衍生融资品种,为上市公司的渠道拓宽和风险降低提供了一定保证。随着股权分置的顺利实施,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在健康的向前发展,不同的再融资品种对企业起着不同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再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成功与否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融资决策理论有资本结构理论、战略财务理论以及证券设计理论。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遵循内源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即“啄食顺序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国外资本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进,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制度也已非常完善,企业行为非常理性化,完全在市场引导下进行。中国虽然开通了股权融资渠道,但再融资资格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控制,尤其是债券融资渠道,政府作为最后的审批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中国的市场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从体制、政策、资金量、公司治理结构、信用度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啄食理论”值得借鉴和参考,但不能照搬。战略财务理论从行业特性与公司内部战略角度分析了再融资的决策问题。证券设计理论从公司治理和激励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为模式,确实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但是单一从某个理论分析而得出再融资决策结果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各种融资决策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融资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说明一个企业在面临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决策对,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融资成本、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丽导致的各种费用、融资风险等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时应详细考虑国内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国内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资本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投资项目特征以及各融资方式的风险和成本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起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决策者选择再融资方式。本文从融资决策者与融资程序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各个影响困素,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决策的指标体系。各影响因素又涉及到很多子因素,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这样,融资决策就成了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决策模型,希望将错综复杂的因素进行模型化简化决策制定,最后本文还引用了最近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使读者对再融资方式有了初步了解;第三章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再融资理论,为后一章的分析打好理论基础;第四章详细分析了影响再融资方式的各个因素,为第五章的模型分析提供具体指标;第五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对各方案选择排序;第六章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分析了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问题;第七章为全文总结和建议。4.学位论文王晓敏我国航运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2005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针对航运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共四章。第一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财务预警的发展沿革和研究现状,在积极借鉴和比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构思本文模型构建的突破点——首先,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性质差别是很大的,不同行业要求的经验值也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分行业进行研究;其次,定量预警的滞后性、提供的预警信息的有限性等特性,决定了定性预警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预警的目标上,目前大多局限在避免ST、*ST,笔者认为避免陷入ST、*ST只是最基本的目标,重要的是如何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时,任何减损企业价值的选择或方向都应该及时发出警报,或者说任何减损企业价值的征兆都属于预警的范围;最后,在定量预警模型中,在指标的选取和权数的确定上,力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第二章:主要进行了警源分析。警源就是警情爆发的根源,具体到企业,警源分析就是全面认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而对航运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分析离不开航运业的营运特点,所以先对航运业的营运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8家航运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琼南洋的失败案例,从行业方面和内部控制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航运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分析。其中,行业方面主要侧重于航运业这个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内部控制从投资控制、筹资控制和经营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无论是定性预警还是定量预警,警源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警兆表现,对定性预警来说,警兆表现就是一些非量化的现象,对定量预警来说,就是财务指标的异常,所以,本章的警源分析是后面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的“源头”。第三章:财务出现风险或危机必然会经历一个时间顺序相连的发展阶段,即潜伏期、发作期和恶化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警兆表现。本章在结合航运业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阶段的警兆表现,借助于管理评分法,把非量化的信息定量化,从而构建了一个针对航运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定性分析模型。第四章:本章从预警指标的选取、权数的确定、不同类型指标的转换、警度的确定直至模型的建立,详细介绍了航运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定量模型的建立过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章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力避采用纯数学的方法建立模型,在实际观测8家航运业上市公司3年财务指标值的基础上,结合航运业的营运特征,
本文标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