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现状调查及指导性工价的制定和实施
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现状调查及指导性工价的制定和实施【内容提要】为了解决困扰印刷行业发展的工价问题,北京印刷协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成立了工价调研小组,在业内进行了一次印刷工价的调研工作。先后召开了大小座谈会、研讨会、发布会近20次,参加人数达450人。调研结果表明:书刊印刷企业要生存发展.印刷工价改革势在必行。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现状调查北京地区的印刷工价最后一个版本是1994年制定的,之后15年未作过调整。为了解决困扰印刷行业发展的工价问题,北京印刷协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成立了工价调研小组,在业内进行了一次印刷工价的调研工作。先后召开了大小座谈会、研讨会、发布会近20次,参加人数达450人。调研结果表明:书刊印刷企业要生存发展.印刷工价改革势在必行。一、调查基本情况调研对象:国有及国有控股、合资、民营企业中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采集数据:2007年全年企业销售及成本分析数据。调查的内容及分析:1.企业主要设备情况。对企业398台主要设备进行了清点,对各设备开工率进行了统计。2.边际贡献的分析。按照产品品种进行了边际贡献分析,边际贡献是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相应的变动成本的差额,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之后是利润。经过对商业轮转、多色印刷、单色印刷、骑马订、胶订测算,其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多为负数。仅举多色印刷和胶订为例,多色印刷平均价格在每对开色令26~44元(含上版费),平均边际贡献每对开色令7.44~24.37元.平均单位固定成本每对开色令12.09~36.58元,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在该项目上亏损。胶订的平均价格每令20~27元,平均边际贡献每令-6.32~11.76元,平均单位固定成本每令3-30~33.58元,平均边际贡献减去平均固定成本之后平均利润均为负数。3.生产成本费用分析。(1)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印刷企业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提高。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其延伸产品如油墨、橡皮布、洗版液,0PP膜等原材料价格攀升。仅举以下几种材料为例:(2)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印刷企业成本提高。仅以1999年与2007年的能源价格变化作一比较;工业用电综合价:1999年0.679元/千瓦时.2007年0.70元/千瓦时;工业用汽(热力):1999年0.60元/吨,2007年0.80元/吨;增加了33%。(3)环保成本提高导致水价及治污成本提升。工业自来水价格:1999年1.30元/立方米,2007年4.10元/立方米;污水处理费价格:1999年0.5元/立方米.2007年1.50元/立方米;两项增加了l.55倍。(4)人工成本升高导致印刷企业成本提高。从调查企业的年人均工资水平来看:1999年为11124元,2007年为23145元,增长108%;北京市社会年平均工资1999年为13778元,2007年为39867元,增长189.4%;可以说印刷企业的工资水平是不高的,远低于北京市年平均工资。企业依法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呈政策性刚性增长,1999年为“三险一金”,综合缴费比例为工资的30.5%;2007年”五险一金”综合缴费比例为工资的41.3%;2008年“五险一金”综合缴费比例为工资的45.3%,增长了15%。(5)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对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劳动密集型的印刷企业而言,加班费以及为职工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支付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压力。二、印刷工价现状的市场分析1.书刊印刷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首先,从印刷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看:以上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的固定成本大幅提升,有的企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项相加后的生产成本已接近或超出销售收入,其结果是微利或无利润可言。其次,从占图书定价的比例看:在1993年放开图书定价权之前,图书定价的构成大体是出版、印刷(含纸张)、发行各占三分之一,除去纸张费用,印制费约占到15%~17%左右。而从这次调查测算的结果看,目前印制费用只占图书定价的10%左右。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困难。国有企业靠出租房屋、土地置换资金支撑着.民企、外企靠负担轻、靠规模效益摊薄成本支撑着,这种支撑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制定一个价格符合价值,又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社厂双方都能接受的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已是大势所趋。部分出版社也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规范印刷工价的工作,如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原辅材料印制的高品质画册、图书给予优价,即实行优质优价的办法。社厂双方虽有利益分歧,但这种旨在平衡利益,共同发展的办法是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也是符合双方长远利益的。2.供求是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是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印刷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印刷产能过剩是导致印刷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根本原因。作为加工行业的印刷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依据出版社定单组织生产,不存在产品积压,相对风险小,不可能一夜暴富.也不可能一夜赔光。印刷业加工工序较多,有一些工序仍属劳动密集型,一些小企业通过购买大企业淘汰的价格低廉的印刷设备,在某些专项上形成了巨大的落后产能。北京市书刊印刷企业由几年前的200多家发展到现在近600家。年生产能力在3000万令以上,而出版单位年出版量仅2200万令左右。供求失衡.导致印刷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无序竞争的结果是,迫使承接业务的印刷企业使用低性能的设备和廉价伪劣的原辅材料为出版社加工生产。2005年,北京地区出版物印刷在全国图书评比中出现了倒退,在全国排行倒数第二、三名;图书成品抽查合格率也大幅下降,读者退书率增加。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出版社的高度关注。我国的印刷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则尚不完善.不正当竞争盛行于市,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供需,去产能化,势必错杀许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给行业带来灾难,也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因此,制定指导性工价,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是非常必要的。3.隶属关系复杂使印刷工价长期得不到调整。外省市出版社、印刷企业大多都隶属新闻出版局统一领导.而北京地区,出版社和印刷厂却分属中央、军队、院校和地方,国企、民企、外企各唱主角,隶属关系复杂且枝蔓繁多。印刷企业目前在北京尚未形成有一定实力的规模化的大集团,小、散仍是这个行业的重要特征。这是北京地区印刷工价长期不能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的制定在以上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于2009年4月20日在北京印刷协会的全体理事大会上隆重发布。这个指导工价的特点是简化了计算方法,体现了透明化和简明化,对使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给予了支持,对亏损严重的工序给予倾斜,对不同的习惯用法同时排列在一个表中以方便使用。如彩色印刷,同时列出印张、对开印张、色令的价格供选用。装订简化为按一印张为基本计量单位。精装四合一简化计算。增加了实际发生新项目,如装袋、贴标、粘盘等的结算价格。增加了数字印刷工价。调整的幅度:单色、多色印刷单价,基本按1994年北京的工价;双色印刷上调约25%,商业轮转约13%;装订设备已走向机械化、联动化、电子化,科技含量有所提高,但原来装订价格最低,很多出版社对于这点是认可的。因此这次装订提高幅度较大,骑马订是原价的172%,胶订是原价的177%,锁线是原价的173%。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的实施情况前期的调研、工价计算方法的制定得到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得到很多印企的支持,得到了不少出版单位的支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支持。如果说前期我们付出了很多,克服了很多困难,那么发布后推行贯彻的任务就更加艰难,因为此举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加之出台的时间又正值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出版社转制,更使落实工作举步维艰。北京印协为此做了大量工作:1.组织了工价培训班。指导工价出台以后,北京印协组织了几次培训班,十几家出版社,上百家印刷企业参加了培训。在计价培训班上,主讲教师对新的书刊印刷指导性工价从编写依据、使用说明到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2.达成“优质优价,优质优标”共识为配合指导工价的贯彻执行,北京质量协会印刷分会同部分出版社经过一年多的磋商,初步达成了书刊印刷优质优价、优质优标的初步意见。并于2009年11月30日召开了由北京印刷协会、质量协会印刷分会及部分大出版社参加的第三届厂社联谊会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教出版社、邮电出版社、外研社、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等13家出版社代表与北京质量协会分会、北京印刷质检站联合发布了“优质优价,优质优标”公报。联合公报的发布表达了印刷质检站、出版社、印装企业追求高质量、高效益,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的共同目标.消除了出版社与印装企业之间在加工工价上存在着的误解、误区。标志着北京地区出版、印刷行业健康和谐的合作向着高层次的发展。首先推行书刊印制优质优价、优质优标的工作是落实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性工价的配套工程。出版社并不完全赞成印刷工价的无序竞争,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合理的价格,合格优质的产品。特别是出版社改制后,要出好书,出高质量产品,也希望能得到印刷厂的支持,而优质优价,为他们搭建了一个选择企业,提高书刊质量水平的平台,也为稳定实行指导性工价奠定基础。其次推行书刊印制优质优价、优质优标的工作,将会逐步实现书刊印刷企业的优胜劣汰。各出版社将要求印厂向质量部门送检样书,并由质检部门到企业仓库发行部门抽查批量书刊产品的质量及合格率,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出版社将记录在案,并采取末位淘汰的方式。从而选择质量好、周期快、服务好的印企作为委印单位,逐步使一批优秀书刊企业成为出版社的加工单位。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印企退出书刊印刷市场。在这次厂社联谊会上150多家印企领导在书刊印制优质优价联合公报中签字承诺。质量主导将成为确定合理印刷工价的发展趋势。3.指导工价实施的结果。第一,指导工价的出台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印刷企业当前的经济状况和遇到的困难.使出版社对印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指导工价的出台遏制了印刷工价的继续下滑。第三,有一些出版社认定能够承受,已经按照指导工价进行了调整。第四,指导工价的出台给印刷企业提供了和出版社议价的基础。指导工价实施的反响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的发布,引发了广泛的反响,由于调查报告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充分事实,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工价问题与印刷业、出版业发展的关系.新闻出版媒体、网站上的众多的文章都引用了调查报告的材料,达到了引起业内充分重视的目的。既然是“指导工价”.我们也预料到不会简单地被全面的接受和执行。各大媒体、新闻出版报、各刊物都转载了我们的调研报告,同时很多省市印刷协会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应是.这个举动为企业主持了公道。北京印刷协会为行业做了一件大好事。其中有一位老出版工作者这样写道:出版社的一些编辑人员对图书印制工作的特点和性质不甚了解.往往会受到一些低成本竞争者传来的信息的误导.无法合理地看待和分析个别与整体,短期与长期,质量与价格的关系.因而对出版印制部门在执行工价上的责难越来越多。面对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出版社要在质量上下功夫,需要印刷厂提供质量上乘的图书产品.而质量上乘的图书产品是需要有合理的工价来支撑。一位资深的印刷经理人讲:印企应该得到社会的平均利润.自杀式低工价竞争,最终受害的还是印企自己。有媒体载文指出:出台新的印刷工价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出台新的印刷工价是出版业改革的需要.出台新的印刷工价有利于规范印刷企业竞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有利于出版印刷业“抱团”渡过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四川省印协在转载《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的编者按中说:四川省的书刊印刷工价.历来是执行北京地区的印刷工价,这次仍然以此作为四川书刊印刷供需双方工价协商的基础,并希望印企和出版及委印单位都应尊重客观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规律,严格自律,根据新的指导工价确定公平公正合理的印刷工价。工价问题是困扰印刷企业发展的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出版单位、印刷企业的市场地位不对称,以及印刷产能严重过剩,印刷企业明显处于劣势位置,使本来应该随着书价上调的印刷工价一直下降,直接影响了印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地印刷协会为此做了大量的
本文标题: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现状调查及指导性工价的制定和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