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综述(2014-2015)
附录二:文献综述根据我们的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分析大致可分为两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其中,定量部分又分为实证分析(假设检验)与经验判断(企业调查)。本附录将以上述分类为论述顺序,梳理部分相关文献,这些文献是国观智库“一带一路”国别投资排行榜研究的部分基础。第一节 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部分,本附录将解析《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外部环境研究》(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德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陈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与评价——西方相关研究综述》(李燕、李应博)这四份文献,上述文献都从各自的角度条理性地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风险及区位选择因素,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具有巨大启示意义,但具体应用在企业“走出去”国别投资选择上,由于未具体对东道国进行研究,亦未将因素指标化,因此在帮助企业选择投资目的国、评估投资预期上仍有一定局限(文献原本或也不在此意)。对外投资新空间——“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142一 《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外部环境研究》(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外部环境研究》A系统性地解析了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非商业风险。报告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有两个现状。第一,当前,中国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较少。中国在美累计直接投资仅为各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的0.1%,远低于墨西哥、沙特阿拉伯、韩国、巴西等国家。第二,美国各界对中国投资既有期待也有疑虑。一方面,中国投资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有着积极的作用,美国许多州政府开始在华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中国的招商引资。但另一方面,由于中美政治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差异,美国担心中国的投资可能控制美国经济中的一些领域,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中国对美投资频频受挫就与美国部分团体的这种心态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该报告系统性地分析了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面临的包括法律审查、政治博弈与企业经营在内的所有外部环境及其相关风险,探索影响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制度性原因,并对中国企业赴美国投资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报告通过回顾主要投资理论、中国对外投资优势与动力及中国企业在A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布鲁金斯中心”)由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布鲁金斯学会和中国的清华大学联合创办,成立于2006年,位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布鲁金斯中心致力于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及维系良好的中美关系等重要领域提供独立、高质量及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以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活动:为美中两国的学者对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供前沿性研究和分析,接待访问研究员,并且组织研讨会、圆桌会议、大型国际会议等,为美中双方的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加强对话与合作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本份报告是清华-布鲁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政策报告系列四》,作者为俞乔和张书清,前者为清华-布鲁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非常驻资深研究员,后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143附录二:文献综述美投资遭遇的非商业风险,将中国企业在美的非商业风险划分为被动性风险(法律审查环境)、主动性风险(政治博弈环境)及企业经营风险,并对与以上三个类别相关的美国法律进行解析,且逐项回顾了中国企业遭受挫折的具体案例。以下本文将对上述三种非商业风险进行具体论述。(一)被动性风险(法律审查环境)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是否违反美国当前与外国投资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是否按照有关制度向主管机构进行申报检查。1.行业投资的限制政策外国对美投资涉及的敏感领域包括交通运输、通信传媒、金融服务、国防工业、能源矿业等。美国法律通过:①规定公司董事会和管理人员中美国公司占有的比例;②规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及投资方式;③监管机构个案审批的方式,来限制外资进入。2.兼并收购的监管制度美国通过反垄断机构的并购控制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并购审查对外国企业兼并收购本国企业予以监管。3.国家安全的审查机制在美国的跨国并购案还经常受到国家安全考虑的影响,尤其是“9·11”事件以后,在美国的跨国并购案经常受到国家安全考虑的影响。美国具有由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负责审查、总统有权组织、国会予以监督的一整套有关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法律体系。(二)主动性风险(政治博弈环境)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进入阶段还面临因政治博弈环境影响导致的主动性投资风险。美国的政治稳定,法律健全,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由于政权更替、军事政变、社会动荡等引起的政治风险,但是美国的公共治理结构建立在动态的政治博弈之上,这使得不熟悉这一外部环境的中国企业面临某种主动性的投资风险,即不同利益集团政治上的反对意见可能会以额外法的形式表现,即政治因素可能导致额外的法律要求,由此引发不可预期的投资风险。对外投资新空间——“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1441.美国国会制度对美国国会决策的影响美国国会制度是一种以地理(即选取州为单位)为基础的代议制度,这为产业依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选取议员,进而影响国会政治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条件。2.美国产业地理政治对美国国会决策的影响产业通过其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和集中度等地理因素构成产业在国会相对政治权力的基础,影响国会两院的运作,特别是经贸议题方面的决策。3.各种利益集团对美国国会决策的影响华尔街金融集团、企业利益集团、工业利益集团、农业利益集团、宗教和人权组织等通过游说、投票、影响舆论、推荐人才、提供信息的方法影响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三)企业经营环境及相关风险中国企业在投资后可能面临各种与他国不同的经验环境及相关风险。美国联邦及州的许多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远比中国的法规严格和刚性。特别是关于员工整顿及再培训通知法(WARNAct)、职业安全及健康法(OSHA)、反歧视法、知识产权记忆环境标准等法律不容丝毫违反。中国企业由于不适应、不了解或会触犯上述法律。1.外部环境:环境保护方面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法律中规定了无数详细的环保法律,其中一些法律是基于严格的法律责任,而不是基于过失的体系。环境法律顾问和其他顾问的广泛参与是必需的。2.外部环节:产品责任方面根据美国法律,对于制造或销售有缺陷的产品到美国的外国公司,可以追究其对产品责任索赔中的赔偿责任。3.内部环境:劳动就业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法律规定了在美国的员工招聘、雇用、待遇、福利和解聘,但不适用于美国公司的非美国活动。145附录二:文献综述4.内部环境:知识产权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主要是司法保护,相关法律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二 《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德勤)德勤A中国制造业组和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力中心撰写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收购的特点、形式、阶段、偏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报告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受益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攀升,在过去三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0万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然而,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颓势加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的急剧减少令整个行业业绩明显下滑,2012年更进入探底时期。同时,外延式的增长模式无法掩盖中国装备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弱点,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已经尝试通过海外收购,获得技术的提升。通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战略这一课题的广泛研究和行业内深度访谈,德勤发现海外并购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并购发起方也从原先以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扩大到更多的领先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活跃参与。就并购本身而言,大部分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并购仍然以技术目的为主,这也确实符合当前全球装备制造业调整的A德勤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事务所之一,在约150个国家切实执行全球性客户服务战略。德勤依托由12万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全球网络,在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咨询和财务咨询等四个领域为超过一半的全球最大型企业、全国性大型企业、公共机构、当地的重要客户以及众多发展迅速的全球性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德勤公司的主要服务项目有会计和审计、税务咨询和税务规划、信息技术咨询、管理咨询以及兼并和收购咨询。德勤中国制造行业组由分布在全国15个分所的约100名合伙人及1500名专业人士组成,主要研究领域为汽车、加工制造业、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产品。对外投资新空间——“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146趋势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阶段。基于此,该报告旨在解答以下问题:①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海外收购热潮是昙花一现还是预示行业的发展趋势?②已经发生的海外并购交易表现如何?③企业如何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并真正创造价值?(报告中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不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由于中国企业自身能力和其相关技术的高敏感度的原因,上述行业短期内少有海外并购。)通过对国际、国内成功案例的分析,报告旨在给更多正在备战或已有海外并购计划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报告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收购分以下四个阶段。表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收购四个阶段并购发起方主要行业资金主要来源被并购企业并购诉求第一阶段2001~2004年大型国有企业纺织、印刷政府支持下的贷款、自有资金当地淘汰产业、濒临破产清算。主要为缩短国内落后产业追赶国际水平所需时间。第二阶段2004~2007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包括地方国有企业机床工具政府支持下的贷款、自有资金、股市募集资金开始衰退的海外企业,但符合国内未来五年发展需要。争夺国内市场中的进口高端产品份额,快速获得海外先进技术并建立研发团队。第三阶段2007~2010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能源设备、精密机械股市募集资金国外行业布局改变出现经营下滑的企业以及技术较国内略有领先的未来潜在竞争者。着眼全球市场份额,消灭未来潜在竞争者,实现国外国内公司研产销形成快速融合。第四阶段2010年之后发起方多样化,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工程机械等股市募集资金、投资机构国外具有良好口碑,销售市场良好,企业产供销经营链完整,拥有重要核心技术的企业。关注全球化战略目标,在海外打造完整产供销经营链,形成在海外的第二生产基地,关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147附录二:文献综述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已进入新阶段,具有以下六个特点。1.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曾主要以小商品和纺织制品为主,但是从2000年以来,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比快速增长并大幅超越纺织制品,到2011年底,已经占据中国总出口的47%,这见证了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与成熟,中国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海外拓展的形式从出口、建厂过渡到海外收购兴起。201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占据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45%。金融危机无疑为海外并购提供难得机遇,但这更是中国制造企业为实现产业升级而进行的理性选择。2.私募股权基金积极参与装备制造业大型海外并购交易在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初期阶段,交易参与者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基本采用纯现金收购模式。2008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作为收购方积极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积极促成多起大型交易。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为企业提供专业建议或帮助企业多方沟通,以弥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法律法规陌生、文化水土不服等方面的不足。装备制造业的海外收购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中国跨境并购的重点之一,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是产业资本进行海外收购的重要合作伙伴。3.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收购以获取技术为主要诉求,仍然以中国国内为主要销售市场不同于发达国家企业以区域扩张、渠道整合、丰富产品线为主要诉求的海外收购,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收购以获取关键技术为核
本文标题:“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综述(2014-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9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