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16-洞头市民文体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1滴水之浪漫海岛之豪情日月之精华——洞头县市民文体中心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篇建筑设计篇一、项目背景1.洞头概况洞天福地,从此开头——洞头,富有诗意的名字,由她统领的一百多个岛屿,犹如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温州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东海之岸。随着她的快速发展,在世人面前越发显耀出迷人的熠熠光辉。洞头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位处瓯江口外东南方向,距离温州33海里,陆路50公里,由103个岛屿和259座礁石组成,所以洞头有“百岛之县”、“东海明珠”的美称。全县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县域为海域形成了独特的人文与社会经济环境——县域海洋资源丰富,“渔、港、景、油、涂”经济资源得天独厚,“海霞精神”深入人心,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富有海岛特色的4A级旅游区……。进入“十二五”,洞头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坚持城市化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创新借力,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2.洞头城建洞头的城市建设在富有开创精神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逐渐展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壮丽蓝图。洞头已纳入温州大都市主中心规划,打造三大市级功能区,建设三大市级平台,且随瓯飞围垦和温州浅滩围垦工程建设,不仅为洞头融入温州大都是创造了条件,也为洞头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洞头正逐步发展成为影响温州地区、融入温州中心城市、逐步成为温州城市的“后花园”。3.项目决策随着洞头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赛事方兴未艾、体育人口逐年上升、体育网络框架基本建成、体育社团组织得到加强。洞头县体育事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洞头县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历史欠债等各方面的原因,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水平较低,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体育设施数量不足,人均水平偏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维护难以为继;设施布局欠合理,学校资源相对封闭;公共场地偏少,非营利性健身场所需求强烈。面对如此突出的矛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在新城二期B09地块率先开展市民文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以缓解当前洞头县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的需要、提升洞头体育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同时可以补充洞头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二、项目区位1.洞头气候洞头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温低于秋温;春夏长、秋冬短,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季节出现时间落后于大陆,相对湿度大,无霜期长,雾日较长,常大风台风;降水量一般春夏大于秋冬。本地区夏季多为SW向大风,春季多为偏S向或偏N向大风,全年常向风为N-NE向,其频率为54.7%。洞头渔港背北西南,E~SE向风是该港的主导风向。洞头全年雨水充沛,降水成因主要是锋面雨、热带气旋。洞头年平均降水量1215.6mm,除7月份外,从3月~9月,月平均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70.6%,全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53.4天。地区湿度量较高,平均湿度达80%。全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低气温-4.1℃,最高气温35.7℃,无霜期近350天,极少降雪。每年5-11月份是热带气旋影响期,其中7-8月份为热带气2旋盛行期,年平均出现4次,有严重影响或在本地区登陆的,大约两年一次。2.工程地质洞头县属海岛丘陵地形,最高点海拔391.80米,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在50-100米之间,切割不深,多圆浑平缓。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地势一般西北高东南低,无河流发育,无典型的河谷地貌,淡水资源匮乏,岛岸多天然港湾和滩涂,各岛之间有不少宜于通航的水道。本项目地质勘察场址所处地貌单元为岛屿山前海积平原,现状地形经改造后较平坦。本项目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岩和第四系。从浙江省主要断裂分布图可知,本区域无直接的区域性大断裂通过。但温州—镇海大断裂在其北西侧通过,淳安—温州大断裂在勘察区西侧通过。(北东向温州—镇海大断裂带宽约5~10km,地质构造格式以脆性断裂为主)。这二条大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属非活动性断裂。受上述断裂影响,测区北东东向次级生断裂发育,并伴有北西向低级断裂或节理带。3.规划区位本项目市民文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位于洞头县新城二期南部B09地块,北临大门环路,南为规划河道及滨海大道,总用地面积16792.5m2,折合25.19亩。该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该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为:文化娱乐用地和体育用地。根据《洞头县新城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城二期被定为为温州大都市区洞头组团城市地带的核心,联合国人居实验区海岛新城的典范,沿海地区创新及生态发展的先锋。高端的定位决定了整个二期的发展理念和空间布局模式: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市民城市、复合城市、休闲城市是规划理念和空间模式的核心。控规中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该片区的功能结构。功能设置充分体现规划理念,特别是复合城市的思想,形成以公共设施用地形成一条南北向主轴和一条东西向滨海带和滨河带的结构,生活居住用地位于主轴两侧。本项目用地就位于该区南面的滨河公共设施带上,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和空间节点。3.地块条件地块所在的北岙镇新城二期,属于沿海岛屿滩涂地带,地势平坦,从东向西倾斜,已按50年一遇设计,标高8.5m,防浪堤标高9.5m。地块现状除了西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建成外,其余均为空地。地块内现状标高为2.0-2.5m之间。本项目北临大门环路(红线宽度24m),南为规划河道及滨海大道(红线宽度40m)作为东西走向的重要交通通道,南北交通通过半屏路等道路解决,项目周围道路完善畅达,交通成网状布置,项目所在地的交通状况良好。三、方案设计1.项目定位根据项目背景分析,本项目定位为:一个满足县城主要馆内竞赛、训练的现代场馆;一个全民室内健身及文化休闲中心;一个能以馆养馆的复合功能的公共文化场所。2.功能内涵本项目为一个复合型的公共健身及文化中心,主要功能包含有体育健身及文化娱乐两大部分,分别是:体育健身功能——篮球训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含标准游泳池和儿童戏水池)、健身馆(体操瑜珈、台球、乒乓球等健身房);文化娱乐功能——数码电影院、青少年量贩KTV、文化用品商店。3.设计立意设计立意充分展现城市的开创精神,在地域文化中寻找出路。鉴于以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分析,以及本项目的总体定位与功能内涵,本项目的特定公共属性决定了设计立意应该超出一般的公共建筑,她将承托一定的公共文化导向,同时她又不是刻板严肃的而是具有轻松活泼的市民休闲特色。因此,总体立意上,本项目应该以兼顾城市文化的时代标志和市民文化休闲为切入点,她的形象既是大气的又是活泼的。大气形象来自于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海洋文化比一般的内陆文化更加具有其波澜3壮阔的特色,而洞头地理上的百岛特点又增添了一份对天、海、地的敬畏。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有象天法地之说,传统营造总是从对天地的敬畏开始的,而在洞头的营建则更多了一份对海洋的尊重。传统营建理论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其科学性的一面,那就是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立足于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方案首先确立了天、海、地元素的表达理念,以独特的建筑形式表达出对天(日月)、对海洋(海岛)的理解,形成“海岛”、“日月”的建筑意像。本方案将场馆形象化为两座海岛,浮于水面意像的场地上,同时两座“海岛”形象不同地处理成圆形和月牙形,象征日月同辉。整体形象象天法地的表达投射出洞头人特有豪迈的“海霞”精神,大气磅礴,正所谓“海岛之豪情、日月之精华”。活泼形象来自于对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元素,所谓“智者乐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代表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因此,水在这里更加投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的光辉。水的柔顺形态更是被人所乐于亲近,她不仅象征着高洁的德行,更象征了中国人本质中得灵性、活泼以及和谐的相处之道。因此,本方案在立足高远的意象的同时,还表达了对人性的关照,以柔顺的水滴造型象征海洋文化中水元素的活泼形象,在大气中刻意展现出一种海洋文化活泼、外向的浪漫气质,正所谓“水滴之浪漫”。四、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充分体现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思想意图。本项目地块处于新城城市设计空间中南面公共设施带的东南节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南北轴线在南端收头的作用,因此,从城市总体设计考虑,本建筑形式上应该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不能过于中规中矩,否则,城市整体建筑景观将产生一定的结构缺陷。从局部地段环境来看,地块位于环路的东南角,呈现东南方位,临近比较重要的建筑是西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鉴于本项目的建筑规模和复合功能,用地显得比较局促。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场地里布置大量人流的公共体育建筑成了规划设计的起点。首先,建筑采用了相对集中的手法,尽可能腾出集中的集散场地,建筑靠东侧和南侧布置,让出西北角的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场地,有效地削减了建筑对于城市空间的压迫感,并且适应了大量瞬时人流集散的要求;其次建筑形体适度分开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场馆,形体得到进一步分离削减,同时又确保了面对环路方向的重量均衡性,功能分离液比较有利于各自的人流组织,两者通过位于二层高度的大平台连成一体。可见,本方案总体设计达到了:让出大场地、建筑聚散有度的目的。五、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充分体现顺应局部城市设计的合理布局。建筑空间主要分为圆形的体育馆、月牙形游泳馆和两者之间的联系平台三部分,三部分沿北侧环路方向横向展开,空间上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天际线模式。西北角为集中场地,承担主要的人流集散组织功能,同时兼有一定的室外休闲观景功能。建筑空间形体全部采用弧形,以柔和的形态与不太规则的用地边界取得协调,照应了周边的城市空间关系。特别是在沿河一侧,柔和形态与河水更是相得益彰。六、功能布置功能设置充分体现功能复合、以馆养馆的特色。主要包括体育功能和商业休闲功能。通过商业休闲功能的运营达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体育馆以一种圆形的“水滴”、“太阳”形态优雅的融入到周边景观与建筑群之中。体育馆是一个三层建筑空间(地下层,首层,二层),这些空间中容纳了为体育馆服务的各种功能用房,主要包括篮球馆(兼四片羽毛球场地)。另外还包括的功能有瑜伽馆、健身馆、乒乓球室、台球室。游泳馆以一种月牙形的“水滴”、“月亮”形态与体育馆及周边环境取得了和谐统一。游泳馆建筑主要包括的功能有:50米*21米标准游泳池、25米*16米儿童戏水池、辅助用房、看台等。七、交通组织交通设计充分体现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即:车行分两边、人行居中间。对外人行出入口主要设置在北侧环路地块中心偏西的位置,与北侧集散场地对接。4车行开口有两处,一处是西侧支路,一处是东北临环路。采用单循环的组织方式,即从西北侧进入,从东北出。用地内部机动车交通采用外环式设计,一方面兼有消防环道的功能,一方面作为进入的社会车辆的环形通道。停车采用地上地下兼有、以地下为主的模式。地面沿环路停车65辆,地下停车库位于西侧体育馆地下一层,停车87辆。用地内部人行交通除北侧集散广场外,主要场地为两个场馆中间的地面层的架空通道和上层的集散大平台。大平台直接通向两侧场馆,大平台面积达1250㎡,与两侧体育馆联系便捷、疏散方便。大平台下为办公、健身及贵宾通道。上大平台的台阶分为朝北和朝西两个方向,分散台阶上的人流。八、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以优化建筑氛围为目标,进一步诠释设计立意,并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公共场所精神。景观设计重点在于对“一条轴线、一片场地、一条绿化带”的精心打造。一条轴线即两馆中间面向环路的主要空间走廊。由于位于“两岛”之间,空间贯通南北直至南面的景观河,景观渗透性极强,具有极佳的借景作用,而且节奏活泼、层次丰富——北侧步行入口放大为半圆场地,与其对景的是大型喷泉,由大台阶通往大平台,大台阶边墙设计成大型体育文化浮雕,成为良好的景观背景。台阶的实体性与主体建筑的虚
本文标题:16-洞头市民文体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0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