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考历史]苏州市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地点:云南省元谋时间: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会使用火北京人地点:在北京西南周口店时间:约70万年----20万年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遗址(水稻)地点:浙江省余姚市。属于长江流域。距今时间:约7000年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世界最早);干栏式房子,过着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原始玉器和乐器半坡遗址(粟)地点: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距今时间:约五六千前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世界最早);半地穴房子。手工业:制造彩陶;第3课华夏之祖炎帝炎帝部落居住在今天的陕西西部,炎帝教会人们制作农具,进行农耕。故后人称炎帝为神农氏。炎黄子孙(华夏族)的来历:在距今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炎帝和黄帝的结合,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尧舜禹“禅让”尧传舜,舜传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制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约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定都亳(今河南郑州),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亡,西周建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东周前770年周平王洛邑(今河南洛阳)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韩、燕、赵、魏、秦皇岛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秦统一(前221年统一完成者----嬴政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②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军事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军事上——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和开发南疆,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统一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秦的暴政时间----公元前209年;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前206年,秦朝灭亡前206——前202年,楚汉之争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第12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上:①重视人才。②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官营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军事上: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对外关系: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时---西汉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丝绸之路①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②汉武帝以后,还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意义:开通了中西交通路线,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七年级《中国历史》(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南北重归统一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南朝陈,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做皇帝后(改国号为周),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江南成为重要的产粮产地,全国盛行饮茶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繁荣。失去积极意义:明太祖---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1905年)才被废除第5课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一家”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遣唐使:日本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前往天竺(印度)《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在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唐招提寺)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政权/民族建国时间首领都城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今河南开封)被金所灭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今杭州)被元所灭辽(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被金所灭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阿骨打会宁/中都被元所灭1、赵匡胤陈桥兵变2、辽宋“澶渊之盟”(宋真宗、寇准)3、“靖康之难”:1127年,金灭北宋4、宋金对峙:岳飞抗金;宋金和议:南宋向今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概况:太湖流域的苏州、杭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造船业: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南方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开封、杭州大商港:广州、泉州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第12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1271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南宋灭亡。(文天祥)※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了两段新运河。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开创了“行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元朝的民族融合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②边疆各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④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意义: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明太祖1、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2、在地方: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4、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建文帝:下令削藩明成祖:1、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①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②时间: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③概况:到过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④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戚继光抗倭明朝,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永载史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皇太极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时),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军机处: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一再兴起文字狱。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结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初,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设置台湾府在位1684(康熙)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的意义---①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②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俄乘机入侵我国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册封“达赖”册封“班禅”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对另一个喇嘛教首领,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皇帝-----粉碎了(新疆天山以南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苏州市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0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