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43兽医基础答案13
第1页(共5页)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代码:343考试科目名称:兽医基础第一部分:兽医病理学(本部分共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过程。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各种疾病中,不同器官、系统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如水肿、脱水、酸中毒、发热、炎症、充血、出血等。3.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4.DIC:是指在致病因子作用下,机体凝血机制被激活,在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形成;随后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引起出血;最后由于激活纤溶系统和其他抗凝机制,导致机体弥漫性的微小出血。5.化生:是指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6.“绒毛心”:因心脏波动而摩擦牵引,使沉淀于心外膜的纤维膜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7.发热:由于内热性制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这样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称为发热。8.缺氧:指当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其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9.水中毒:是指由水过量引起的低钠血症,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又称水中毒或高容量性低钠血症。10.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叫转移。二、简答题(共4小题,共30分)1.简述凋亡和坏死的区别。(6分)答:特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分值细胞体积缩小体积增大1分细胞膜完整、鼓泡通透性增加、破损1分细胞器完整受损0.5分细胞核皱缩、片段化分解0.5分细胞内容物不外溢、形成凋亡小体外溢、形成细胞碎片0.5分组织反应无炎症有炎症0.5分生化特征DNA电泳呈梯状分布DNA呈片状、无序0.5分性质生理性或病理性、特异性病理性、非特异性0.5分诱导因素较弱刺激、非随机发生强烈刺激、随机发生0.5分基因调控有无0.5分2.简述败血症及其基本病理变化。(8分)答: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物质代谢障碍和生理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发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2分)。第2页(共5页)病原微生物通过淋巴道和血道向全身播散而引起全身性病变。主要表现有: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常发生溶血现象(1分);皮肤、皮下、浆膜、黏膜、实质器官等处,可见多发性出血点或出血斑(1分);脾脏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结高度肿大,呈现急性炎症(1分);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可见实质细胞发生严重变性甚至坏死(1分);肺呈现淤血、出血、水肿(1分);肾上腺变性、出血(0.5分);神经系统眼观变化不明显,镜检可见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等病变(0.5分)。3.简述纤维素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8分)答:纤维素性肺炎又称大叶性肺炎,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如下。(1)充血水肿期:肺叶膨大,质地稍变实,按压时常流出泡沫状血样液体。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浆液渗出,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大量细菌渗出(2分)。(2)红色肝变期:肺脏体积显著膨大,肺叶转为红色,硬实,肺间质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2分)。(3)灰色肝变期:病变部的肺叶最后转变为灰白色,肝变易碎,形成空洞。因受挤压毛细血管充血消失,肺泡内充满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渗出液、大量中性粒细胞、白细胞(2分)。(4)溶解消散期:病变区呈灰黄色,质地变软,切面湿润,切面的颗粒状外观消失,肺炎区胸膜上的纤维素可被酶性溶解。毛细血管新生再通,渗出物溶解,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成纤维细胞核为上皮细胞增生(2分)。4.简述急性单纯性猪瘟的主要剖检病变。(8分)答:病猪皮肤、淋巴结、黏膜、实质器官均见大小不等的出血斑(1分)。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肾被膜下及切面上可见出血点(1分)。膀胱、喉、胃粘膜、肺、心外膜、输尿管黏膜、肾盂黏膜、胆囊黏膜也可现出血点(1分)。脾不肿大,梗死灶多位于脾脏边缘(1分)。肾脏表面的梗死灶呈黄白色、不整形(1分)。皮肤梗死常在出血的基础上发生,梗死区形成黑褐色干涸的细小痂皮(1分)。胃粘膜充血、肿胀,覆盖大量黏液。大肠病变明显、出现早,表现为直肠黏膜出血,大肠卡他性炎或出血性炎(1分)。喉头和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出血(1分)三、论述题(共2小题,共25分)1.论述炎症过程中渗出白细胞的种类、发生时期与形态特征。(10分)答:中性粒细胞:常见急性炎症初期或化脓性炎症。(1分)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核分为2-5叶,HE染色包浆内含淡红的中性粒颗粒(1分)。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超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和寄生虫引起的炎症(1分)。成熟细胞的细胞核常分为2叶,呈椭圆形,胞浆内有嗜酸性颗粒(1分)。嗜碱性粒细胞:直接参与I型超敏反应(1分),细胞核常呈S型,胞浆丰富,内含嗜碱性颗粒(1分)。单核细胞核巨噬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和慢性炎症(1分),细胞膜表面有伪足状突起,核呈肾型或马蹄形。胞浆丰富,内含大量溶酶体(1分)。淋巴细胞:主要见于慢性炎症、炎症恢复期、病毒性炎症和迟发型炎症反应(1分)。细胞体积小,核占体积大,小淋巴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一侧常有小缺痕,核深染,胞浆少(1分)。2.论述炎症的类型、病因与基本病理学变化。(15分)答:根据炎症的病变特点可分为三大类。(一)变质性炎症:是炎灶內组织或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等变质性变化很突出,渗出和增生轻微的炎症。病因:中毒以及某些重症感染。表现:①肝脏:肝脏肿大土黄或黄褐色质脆易碎;②肌肉:心肌质软,色彩不均。(2.5分)(二)渗出性炎症:是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增生。(1分)(1)浆液性炎:是以渗出大量浆液为主的炎症。病因:各种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表现:①结缔组织肿胀:严重时皮肤团状凹陷,肿胀处流出淡黄色浆液呈淡黄色半透明胶冻状。②黏膜:稀薄透明的浆液渗出物,肿胀充第3页(共5页)血,增厚。浆膜:浆液蓄积充血肿胀。③肺脏:肿胀暗红,有大量液体。(2分)(2)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炎症。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多细菌引起。表现:①浮膜a浆膜:纤维素渗出,多时在浆膜表面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充血,出血,肿胀。b黏膜:无光泽,表面灰白色,充血,肿胀。c肺脏:充血,肿胀质硬。②固膜:黏膜上有痂,灰黄或灰白,质硬。(2分)(3)化脓性炎:是以大量中性粒细跑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病因:化脓菌感染,化学物质和机体自身的坏死组织。表现:①脓性卡他。②积脓。③脓肿。(2分)(4)非化脓性炎:是炎灶中以大量淋细跑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因:病毒感染,泛嗜性病毒,少数细菌原虫。表现:血管充血,血浆渗出,其部位有时形成滤泡状。(1.5分)(5)出血性炎:是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红细泡的一类炎症。病因:病原微生物或原虫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红细胞随渗出液逸出。表现:黏膜充血、出血、呈暗红色,有血样。(1.5分)(三)增生性炎症:是以细胞增生过程占优势,而变质和渗出性变化轻微的一类炎症。病因:①普通:间质结缔组织增生;②特异性:病原微生物。表现:①普通: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病灶,结缔组织增生,器官缩小,质硬。②特异性:结缔组织增生。(2.5分)第二部分:兽医药理学(本部分共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1分)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分)。2.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1分)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1分)。3.副作用:在常用治疗量用药的情况下产生的(1分)与治疗作用无关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1分)。4.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2分)5.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药物在机体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即药物总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2分)6.兽药GMP::即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分)7.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可逆性阻断用药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1分),使局部组织的感觉,尤其是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1分)。8.健胃药:促进消化液分泌,加强胃的消化机能(1分),从而提高食欲的药物(1分)。9.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作用范围。(2分)10.耐药性:病原体在多次接触化疗药后,产生了结构、生理、生化功能(或代谢途径)的改变,(1分)形成了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1分)。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步骤。(5分)答: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是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第一步代谢(I相反应):经氧化、还原、水解形式生成的极性代谢物;(2分)结合反应(Ⅱ相反应):I相反应产生的极性代谢物或未经代谢的原形药物再经与内源性化合物(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和谷胱甘肽等)结合(1分),通过结合反应生成极性更强、更易溶于水(1分)、更利于从尿液、胆汁排出的代谢产物(1分)。2.简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5分)答:(1)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1分)(2)麻醉前给药,可减少呼吸道分泌。(1分)(3)局部给药用于虹膜晶状体炎及散瞳检查眼底。(1分)(4)感染中毒性休克。(1分)第4页(共5页)(5)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分)3.简述硫酸钠的泻下作用机制。(5分)答:大剂量硫酸钠内服,在胃肠内解离成SO42-离子和Na+离子,形成高渗(1分),能吸收大量水分,并阻止肠腔内水分被吸收,利于软化肠内粪便(1分),肠容积增大对肠壁产生机械刺激作用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加快(2分),解离出的盐离子和渗透压对肠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1分)。4.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5分)答:(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在药理剂量时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都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水肿、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缓解炎症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也能抑制炎症后期的毛细血管新生和纤维母细胞增殖,因而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或瘢痕形成。(1分)(2)抗过敏作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发挥抗过敏作用。(1分)(3)抗毒素作用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症状,也能减少内热源的释放。(1分)(4)抗休克作用大剂量具有抗休克作用,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都有对抗作用。(1分)(5)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机体脂肪的重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钠离子再吸收及钾、钙、磷的排泄,故长期大量应用亦可引起水钠潴留,血钾过少,肾脏钙磷排泄增多。(1分)5.简述磺胺药的抗菌作用机制。(5分)答: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能利用外源性叶酸,而是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及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是一碳基因转移酶的辅酶,参与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的合成(1分)。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可与之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2分),使PABA不能利用此酶合成二氢叶酸,使菌体叶酸合成受阻,细菌生长繁殖被抑制(2分)。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述氰化物中毒用什么药物解救,解毒机理如何?(10分)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氰化物的氰离子(CN─)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妨碍酶的还原,抑制酶活性,使动物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的供应,导致动物中毒。(1分)氰化物中毒用一般采用亚硝酸钠与硫代硫酸钠联合解毒。(2分)亚硝酸钠可将Fe2+的血红蛋白氧化为带Fe3+的高铁血红蛋白(HbFe3+),HbFe3+与CN─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2分),其中的Fe3+与CN─结合力比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本文标题:343兽医基础答案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0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