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当代建筑欣赏921地震教育园区(台湾)以车笼埔断层经过的台中县雾峰乡光复国中操场隆起断层现址为核心,透过现地保存的方式,筹建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背景1999年的9月21日清晨1时47分,台湾中部发生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二千三百多人死亡及八千多人受伤,财物损失估计约新台币三千亿元,为台湾百年来最大的地震灾难,为提醒政府及民众反省重视防震及救灾措施,于是有了这个地震园区。作品意义将当地的震灾地景保留,让毁坏的地景与再造的实景透过建筑设计,再现成具情境教育的空间,使得参观者在情境空间中感受,震灾真实与否的辨证关系,表现了公共建筑的新地景含义。地震教育园区的主要目标之一:“普及地球科学及地震知识”建筑前卫的“车笼埔断层保存馆地震教育园区的主要目标之二:“保存地震共同记忆”造型简洁突出的“车笼埔断层保存馆”地震教育园区的主要目标之三:“唤起大众注重防震救灾的意识”操场受到挤压而隆起地震教育园区的主要目标之四:“协助推广地震研究成果”车笼埔断层在光复活中操场造成2.5米的错动,属逆断层形式设计构思:地景缝合、建筑再生、地景活化土地:撕裂了的伤口,我们将它缝合;撕列了的大地,我们引用针情缝合伤口的概念暗喻将伤口缝合,缝合的过程用什么样的针?什么样的线?怎么缝合?我们想原封不动,但不可能,因为撕裂后的大地在风吹日晒雨打后终将消失。保存馆外貌设计理念,象征以针线修补921地震的伤口利用断层线跑道弧线与围墙的关系,交织变化,意指缝合,缝合成一新场域。补强构筑的响应——现况保存之压克力工程毁损校舍之重要性甚至超过车笼埔断层展示馆,严重毁坏后之建物如何补强,补强后不仅成为展示品建物,更因其独特之展品性格,很自然的挑战着整体展示之方式与逻辑思考。补强设计以保存现况为原则,以透明压克力取代传统钢构。专科教室,亚克力补强建筑物量体以微量建筑且与地景协调处理的方式设计,利用次断层3米落差植入平台建筑,以斜板造型相接,并设计人工生态渠道为分野。在空间上企图使用实虚光影散置来表达未来村意象,且在未来村屋顶平台上散置未来馆展示内容之光盒。室内部分则是以展示核的概念构成,配合不同展场需求,规划出不同型态之量体,每个核像小磁铁般,鼓励参观者之自由行走,创造出无所不在的知识学习环境,并透过各种不同空间的参与、体验达到最佳效果。以原断层地型,规划具缝合意涵的断层保存馆及其观察轴线室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老馆(齐康1985)死亡之庭新馆(何镜堂2005-07)基本功能组成入口展场原有展场新建和平公园新广场向东延伸到新馆屋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构思中的问题及特点1、如何体现历史的载体?体现场所精神。本扩建工程重要的不只是设计建筑,而是要营造一系列纪念的场所,形成突出的场所精神。在入口纪念广场部分,我们以无生命特质的级配碎石铺装广场,通过这一特殊的铺装材料来反映“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新馆建筑内部空间结合形体特点,运用倾斜的墙体和缓坡的地面,组合成一种错乱、冲突的非常态空间,表达同展览主题相适应的场所精神。在和平公园,用巨大的长条形水池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塑像,映衬出向往和平的场所精神。2、新旧建筑的处理?采用了“体量消隐”的设计手法,将新建的纪念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向东侧逐渐升高,屋顶作为倾斜的纪念广场。既突出了新馆的特殊风格,又减少了对原有纪念馆的压迫感。再次我们以原有纪念馆的体量为模数,在扩建工程的设计中安排了“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冥思厅等一系列尺度相近的小型建筑体量,并在设计中用一条中轴线将这些主要体量统一起来,形成空间尺度和秩序的统一。3、空间序列处理在空间秩序的组织中,我们认为遗址部分——原有纪念馆院落中发掘出的“万人坑”应该成为参观序列的高潮和重点。新建纪念馆应该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序曲部分,点明主题;原有纪念馆及其核心空间——死亡之庭应该作为整个空间序列铺垫部分,酝酿情绪;“万人坑”遗址及扩建的祭场、冥思厅应该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高潮部分,震撼心灵;而和平公园应该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尾声部分,发人深省。4、象征手法的合理运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创作运用一系列的象征手法,表达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控诉和对遇难同胞的哀悼。新展馆用地地形狭长,设计利用地形以“军刀”的侧面形象象征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当中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掩埋在大地中的“折断的军刀”隐喻正义战胜邪恶,象征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冥思厅内的点点烛光,表达出对遇难同胞的哀思,和平公园长条形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雕像,则象征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冥思厅
本文标题:纪念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1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