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四组近日,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完成的重庆市主城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人们眼中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却有27%左右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或是打冷战,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更高。一、现今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显示,父母经常争吵或打冷战,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问题行为发生率分别在45%以上和40%以上。如果父母对孩子太苛刻,问题行为发生率高达50%以上,太溺爱则为35%以上。经常打骂孩子,或对孩子冷漠以及毫不关心,发生问题行为的比例也在40%以上。相反,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以耐心沟通、说服教育为主,问题行为发生率仅为20%左右。(一)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问题(二)小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三)小学生的意志心理问题(四)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五)小学生的交往心理问题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对自我认知偏差。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等。2)对人际关系的不良认知。具体表现为人云亦云、偏听偏信、孤独寂寞、急功近利等。3)对挫折的不良认知。具体表现为不能失败、“无所谓”心理。(一)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问题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案例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案例分析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种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方法: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另一种是对考试看得过重,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返回方法1)抵触型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爱发脾气、攻击性强、嫉妒。2)退避型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分自责、恐惧、孤僻、抑郁。3)不良情绪多造成过激行为比如打架斗欧、偷窃、离家出走、逃学、甚至轻生。(二)小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返回1)自律性问题具体表现在懒散、做事冲动等2)坚韧性问题具体表现在害怕失败、任性、过分依赖3)果断性问题具体表现在犹豫不决、思维定势、莽撞冲动(三)小学生的意志心理问题刘某是我班的一名学生。他三岁时,父母离异,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是单位的保洁员,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刘某自幼失去母爱,爷爷和奶奶觉得他比其他孩子可怜,所以对他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奶奶包办代替,以致到二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连吃饭也得奶奶喂。晚上睡觉时,家庭过分的溺爱导致其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教师走到他跟前,他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教师提问他时,他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他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因此,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了。天长日久,他显得越来越孤独。案例依赖心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问题,像刘某这种情况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便是这个家的未来和希望,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吃一点儿亏,把自己当初没有得到的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全补回来。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不让孩子同小朋友交往,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刘某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奴隶”与“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案例分析1.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到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长的支持。2.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3.在学校创设环境改变孩子。教师要对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关心,鼓励其他学生与他们交往,组织各种活动小组让他们参加,对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使之得以巩固。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导,如微笑、关心他人等,使他们学会正常的交往。方法返回1)学习能力方面具体表现:记忆力不强、缺乏适当学习方法、缺乏学习计划2)学习态度方面具体表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缺乏自信、不细心、应付学习任务3)学习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不良学习习惯、拖欠作业、害怕考试、逃学(四)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返回1)不良认造成的交往问题具体表现:猜疑、自我中心、嫉妒他人、不合群。2)随着年纪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中高年级学生产生对异性交往拘紧,对长辈交往叛逆的心理问题。(五)小学生的交往心理问题返回三、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身原因。遗传条件、气质类型、不同的身心发现特点和心理需求。(二)来自家庭的原因。父母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不和睦。(三)来自学校的原因。对学生心理教育重视不够、学习负担过重、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四)来自社会的因素。社会风气及不良行为的影响、社会竞争加剧。四、采取措施(一)社会方面(二)学校方面(三)家庭方面(四)学生自身1.重视社会良好风气的维护。2.对学校周边环境,如:网吧、非法经营场所等一系列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因素采取严厉打击整治。3.对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群体、失足青少年采取必要的社会救助。(一)社会方面一、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团体辅导2.心理辅导室3.个案教育4.测试与矫治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二)学校方面一、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2.要倾听孩子说话。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二、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三)家庭方面一、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二、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三、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四)学生自身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四组
本文标题: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1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