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考研必备--管理学--周三多--大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问答题: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1)自古至今,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2)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为:(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2)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2)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1)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问答题: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1)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1.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2)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处。他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3.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1)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2.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3.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4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2.第二阶段,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3.第三阶段,以理顺产权关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1.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2.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3.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4.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5.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4.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人类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表现出如下特征:1.信息化;2.网络化;3.知识化;4.全球化。新经济时代的上述特点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管理正在朝着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1.管理思想创新;2.管理原则创新;3.经营目标创新;4.经营战略创新;5.生产系统创新;6企业组织创新。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图见教科书第62页。(1)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2)科学调查和分析是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3)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即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为: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2.使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为: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具有:1.集合性;2.层次性;3.相关性。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以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3)奖惩要公正、分明而及时。3.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4.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是指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和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5.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综合评价管理效益,必须首先从管理主体的劳动效益及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6.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而为了了解伦理的特性,需要对伦理和法律进行比较。(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批准;(3)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如精神病者和婴幼儿),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4)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伦理和法律不仅有前述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这些伦理规范升格为法律。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伦理、法律是调节和规范非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等)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成本;(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3)周祖诚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家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4)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问答题: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法是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法律方法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的方法。这里有双重作用问题,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因为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就企业管理而言,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力和义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宏观法规在本单位得以顺利地贯彻,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本文标题:考研必备--管理学--周三多--大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2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