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美史知识点第一章、原始美术1、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2、仰韶文化的代表艺术样式是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3、新石器时代半坡类型彩陶的代表作品是人面鱼纹盆。■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第二章、先秦美术1、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艺术形式是青铜器2、战国帛画反映的思想主题是引魂升天。3、总的来说三代至战国青铜器的特征分别是:殷人以瑰丽为美,西周以朴素为美,春秋以新奇为美;战国青铜器以华巧为美。■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等。第三章秦汉美术1、代表汉代陵墓装饰雕塑艺术成就的,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存大型石刻十四件,均采用象征手法。其中马踏匈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2、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3、“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飒露紫。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雕刻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等。■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2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1宗炳著《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2谢赫所著《画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品评古代画家和绘画的专著,其提出的“六法论”,成为品评绘画的最高准则:“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指画面形象个性鲜明,生动传神;骨法用笔,骨法是古代相面术的专门用语,即人的外表特征,用笔即用相应的笔法表现出对象特征;应物象形,指顺应物象本来特征,描绘出艺术形象;随类赋彩,指根据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指绘画布局或构图;传移模写,指对真人写生或临摹古代绘画。3曹仲达——所画薄衣贴体,人称“曹衣出水”。4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1)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2)他的画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以“传神精妙”著称(3)运用均匀细腻的线条,有“春蚕吐丝”及“游丝描”之称,是魏晋时期人物画线条的集中体现。(4)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顾恺之有三幅绘画作品和三篇画论传世。三件绘画作品:《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绘画风格:刻画人物细致,用笔遒劲有力、“如春蚕吐丝”,创造了“密体”风格5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像”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7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代背景: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所作的插图。作品插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紧随文章思路展开。表现内容:从曹植出京城赴东藩上任开始,路过洛水,因人困马乏,便停车喂马于河边,曹植神情恍惚,只见洛神出现在水面,对着曹植情意绵绵,神人悟对,信物盟誓,终因人神道殊,洛水倦息,再陷惆怅,驾舟追赶,无缘结合,心灰意冷,含恨而别,赴东藩上任去了。艺术特色:画面构图安排井然有序,以细长和相对繁密的线条塑造形象。线条准确流畅,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山石多染而不皴,水用线勾,树干无皴,树叶勾染,多为银杏叶形,如若手掌。此时山水形象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画家还没有能力把它与人物的真实比例还原,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3整幅人物服饰有东晋时期特点。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形象的传达出洛神曹植的含情脉脉,也体现了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思想。在人物造形上,洛神的飘逸飞动与曹植的雍容深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繁密飘举的衣带,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形象,明显吸收了佛教中飞天形象的表现手法,反映出佛教艺术对早期卷轴画的影响。周围的奇异神兽画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整体评价:清晰地体现出东晋绘画的特色,色彩明丽,线条流畅,富有诗意之美,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新发展。第五章隋唐五代的美术1展子虔青绿山水《游春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描写贵族游春的情景,游者或骑马、或荡舟、或闲步。有咫尺千里之势。基本上摆脱了北朝山水画的幼稚状态,为唐代青绿山水树立了楷模。2阎立本作品善于描写当时的重大事件——《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3山水画的两大体系――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已孕育成熟。李思训李昭道父青绿兼金碧,创斧劈皴;王维是水墨山水的创始者,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4吴道子道释画家中最著名的当推吴道子。技术娴熟,想象力丰富,线描技巧高出一般画工之上,后打破粗细无变化的铁线描格式,创顿挫多变的兰叶描。他一生主要从事壁画创作,所画佛像式样,衣服迎风飘舞,后人形容为“吴带当风”,为历代画工所仿效。吴道子创造了钟馗画像。《送子天王图》5张萱盛唐人物画家,所画内容,既有歌颂宫廷生活的作品,也有表现宫廷妇女忧怨情绪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6周昉继张萱之后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以画道释人物及宫廷妇女著称于世,所画人物,不独注意外表特征,还注意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据传,周昉是水月观音新式样的创始者,影响甚大,声名播及外国。周昉的仕女画风格“浓丽丰肥”,反映了盛唐以后社会的审美习尚。作品《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时代背景:唐代周昉创造出“以丰厚为体”、“衣纹劲简、彩色柔丽”的仕女画风格。《簪花仕女图》是其代表作品。表现内容:全图分采花、赏花、闲步、戏犬四部分。画中出现六人、二狗、一鹤,除一执扇侍女外,画中五位仕女髻发高耸,雪面峨眉,薄纱透体,头插牡丹,内穿红彩裙,外罩半透明罗衫和霞帔。艺术特色:人物刻划细致入微,线条劲简,色彩艳丽,晕染柔和,层次丰富,薄衣透体,质感极强。风格评价:画面仕女形象华丽阔绰,其形象神情以及衣着动态,生动反映出宫中妇女骄奢闲逸的生活。表现了周昉仕女画“丰肥秾丽”的风格。7韩幌晚唐鞍马画家中最有名的,人物水牛,曲尽其妙。作品《五牛图》48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9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有飒露紫等。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10五代人物画题材描写现实生活、现实人物的作品增多。周文矩《重屏会棋图》;顾闳中以创作《韩熙载夜宴图》而名垂千古。11五代山水四家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创作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南派山水代表画家董源创“披麻皴”、《潇湘图》巨然在画史上与董源并称“董巨”。《万壑松风图》北派山水画的代表荆浩作品《匡庐图》;著作《笔法记》记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经验,其中提出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具有重要价值。荆浩开创北派山水,影响深远。关仝《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12五代花鸟画“徐黄体异”指五代花鸟画家黄荃和徐熙的不同绘画风格。黄荃的风格:1内容题材多为宫廷中的珍禽瑞鸟、名花怪石。2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3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的风格:1内容题材多自然中的禽鱼草虫之类。2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画,而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或以墨线为主,赋色为辅。3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二人居住坏境不同,生活感受各异,意趣也大相径庭,所以取材侧重不同,呈现出面貌迥异的艺术风格。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第六章宋元美术1宋代人物画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梁楷——南宋后期最著名的减笔画家。《泼墨仙人》李公麟——白描画法《五马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的市井生活2宋代山水画北宋三家鼎峙――关仝、李成、范宽李成—北宋初期的山水画,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三家山水是中国古代全景式山水画的高峰,能准确表现北方山水5的雄伟,同时传达出大自然震撼人心的感受。其中尤以李影响最大,李成一方面继承荆浩以来全景式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创“平远寒林”画体。《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范宽—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行笔短促均匀。画山石喜用雨点皴,粗笔实按虚出,充分表现出石体坚凝的特点。《溪山行旅图》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郭熙——他强调山水画要有诗意,发展了积墨法。《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南宋“边角代全景”南宋山水画之巨变南宋山水画,以边角之景代替全景式的山川,以局部特写体现整体,成为山水画布局法的一次革新,开创了山水画“尚体”的新时代。其代表画家是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马一角《踏歌图》)夏圭。(“夏半边”《山水四段》)3宋代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代背景:张择端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都市景象和自然风光。表现内容:全图分为汴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的市区街道三个段落。画面由农村郊外开始,土道上农民赶着驴队,满载货物向城市进发。骑马坐轿的阔人前呼后拥。到城郊街道,客栈林立,客商步履匆匆。到了虹桥,货船和人明显增多。一货船上管家正指挥卸货。另有拉纤者、摇橹者、小憩者,就餐者。一条大船在桥下准备穿过,桥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骑马、坐轿的两班人在桥头遭遇,争执起来,赶毛驴的平民躲到桥边,摆地摊的商贩赶紧用棍子去挡毛驴。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令人目不暇接。艺术特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繁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作其间穿插各种民事活动,构图密疏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整体评价:《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的代表作,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平民百姓安家乐业的生活再现。此画无疑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的最直接的形象材料。元代4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文人画。赵孟頫——元初画坛提出“复古”思潮。赵孟頫在绘画方面,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技法方面,或工或写,或赋色或水墨,样样精通。山水画《鹊华秋色图卷》;人物画,自谓“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表现的内容以描写古代高人逸士为多。在这些作品中,用线多强调劲秀含蓄,喜用高古游丝描,很少用粗细顿挫变化明显的兰叶描。用色强调浑融古雅、典丽文静。人物画《秋郊饮马图》、《浴马图》等;花鸟竹石,沿袭宋人传统。惟竹石无所顾忌,放手挥写,尽露真情,以书法代画法,抒情性颇强,花鸟竹石《怪石晴竹图》。65“元四家”的绘画风格和代表作品。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四人,他们强调以画自娱,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黄公望以水墨和浅绛作画,淡墨干皴、苍润雄厚,代表作《富春山居图
本文标题:中美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2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