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鲁迅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
龙源期刊网鲁迅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作者:钟佳婷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03期【提要】鲁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他时刻关注着农民的遭遇和命运,同情在黑暗社会中倍受压迫的农民,同时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层面深刻剖析了农民形象,洞察了他们的弱点和病态,于是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最具典型性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形象的成功塑造,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假和昏庸,揭示了造成农民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可分为以下四种典型形象。【关键词】鲁迅社会特征一、鞭辟入里的农民形象:诠释作者早年的经历华老栓是一个老实善良的人,他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去买蘸上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只为给儿子治痨病。在精神上,他是麻木的,他以为只要吃了人血馒头,儿子就有救了。从华老栓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家人的影子,看到作者早年辛酸的经历。鲁迅的家早期算是富裕,但在鲁迅13岁的时候,祖父因为在科举考试中替亲友向主考官行贿被人揭发而入狱,次年他的父亲突然吐血重病不起。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病重时他几乎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然而他的父亲终于还是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早年的种种经历让鲁迅看到了国民的愚昧、无知,他们仅仅是这个世界上的示众和看客,所以也就使得鲁迅在刻画农民形象时更加入木三分,也更加深刻地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二、哀其不幸的农民形象:概括传统农民的心理当时的社会充满了浓厚的封建传统思想,农民的精神也是落后麻木的,只知道做一个“看客”或者被当做是“示众的材料”。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往往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一)麻木无知小时候的闰土活泼好动,健康而富有生气,与作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交流的屏障,喜欢叫作者为迅哥儿,和作者一起在下雪天捉鸟雀儿。可是三十年后的见面,一切变得不同了,生活的的艰辛已经折磨得他变了形,封建礼教的毒害已经使他渐渐失去了一个做人应该有的性格特征,精神上变得麻木,只能忍受着生活的继续压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祈神求福上面,闰土虽然在感情上时时牵挂着那份童年时候的真挚友谊,可是在面对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他屈服了,他选择了用“老爷”代替“迅哥儿”,使得鲁迅和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二)自轻自贱龙源期刊网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阿Q生活在封建思想甚为浓厚的未庄,贫困并且无立锥之地,社会地位及其低下。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但是他自己却不正视现实,不去反抗斗争,反倒是每天过得悠闲快乐,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他在戏场赌博被人痛打一顿而抢光了所有赚来的钱,这次他终于忽忽不乐似乎很不得意,但一转念伸出自己的手往自己的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于是自己心安理得地睡去。他竟然可以因为自轻自贱而感到得意,以致作践自己来满足精神上的虚荣。(三)无力反抗《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旧时代的典型妇女代表。她平凡的一生中经历了波澜起伏的悲痛遭遇,弱小的身躯承受着来自封建世俗的压力,最终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悲惨死去,永远沉睡在厚厚的积雪之下。祥林嫂是一个想通过自己努力劳动来争取幸福生活权利的妇女,可是这个愿望被封建社会制度里的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所扼杀。作为在当时被封建思想荼毒的妇女,她不可能有自我觉醒的反封建意识,她的反抗仅仅是对于自我悲惨命运的反抗,并没有跳出封建社会的桎梏,然而她的反抗结果也无非是从虎穴落入了狼口。她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思想也没有得到开化,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只能通过自我的苦苦挣扎来摆脱悲惨的命运,可是就连活的机会也得不到,自己的痛苦被人咀嚼完而丢弃。三、怒其不争的农民形象:唤醒民众要正视人生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代表了当时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病态心理,鲁迅先生希望通过揭露这些农民的精神状态来讽刺和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达到从新塑造国人的健全体格和心态的目的,从而唤起民众正视人生,改变自己不公的境遇。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就写出:“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真是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国人在充满着封建腐朽思想的社会中渐渐地变得麻木不仁,在封建阶层的层层压迫之下,变得奴性十足。鲁迅先生看透了这一现象,他时刻关注着农民的命运,通过小说中塑造农民的形象来画出国人的灵魂。鲁迅对于其小说中的农民多半带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对于他们被黑暗社会压迫、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表示深切的同情,可是另一方面魯迅又强烈鄙视他们这种安于现状、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的精神,批判他们身上的奴性,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四、振聋发聩的农民形象:揭示时代意义与作用鲁迅先生在对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进行无情揭露和鞭挞的同时,也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充满深切的同情。他小说中的农民都是悲惨的命运,最终多以悲剧告终,作者对这些悲剧性的描写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的苦痛,从而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改造国人的劣根性,转变国人迂腐麻木的观念,因此想要农民摆脱被压迫的命运,当上自己的主人,唯有推翻封建制度这座屹龙源期刊网立了几千年的大山和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解放思想获得肉体和精神上的自由,去开辟一条属于农民自己当家作主的人生道路。纵观鲁迅先生的农民题材小说,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作者深刻揭露了病态的社会特征,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希望国人可以摆脱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人格,并且促进一个符合人民要求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的诞生。鲁迅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深刻了解,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发人深省,启发民智,对现如今的社会也有借鉴作用。参考文献石高立1985《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贵阳师专学报》第2期。阮秋娜2015《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分析》,《现代语文》第8期。葛松超2007《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文学教育》第8期。(通信地址:571158海南师范大学)
本文标题:鲁迅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2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