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知识点一明确说明对象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说明对象。1.看题目有的文章使用的是形象化的题目,或节选文段没有题目,我们就看文章(选文)的第一段,第一段往往表明说明对象。3.看总括句或中心句2.看首段说明文往往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知识点二概括内容特征(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归纳总结;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可以抓中心句,或逐句分析,提炼概括。对于事理说明文,则需要分析全篇或部分文字说明了什么事理。可以从题目、开头、每一段的中心句或总结句、段落中的提示语等角度,具体分析,提炼概括出主要说明了什么事理。2.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知识点三梳理说明顺序结构说明文常常按照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来安排顺序,从说明类型来看,说明事物的文章常采用空间和时间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常常采用逻辑顺序。从具体内容来看,介绍某类事物的发展历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一般都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介绍相对静止的事物,比如建筑物,往往采用空间顺序,一般也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示空间方位变化的词语。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主要有: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1.说明顺序(1)总分式。①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②分总式(先具体,后概括);③总分总式(先概括,后具体,再概括)。(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逐层深入说明。(3)连贯式。各段之间存在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2.结构形式知识点四辨析说明方法与作用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真实、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1.举例子运用真实、具体而准确的数字,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2.列数字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3.作比较4.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或是种类),使说明更有条理性。5.分类别用简明科学的语言,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6.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7.作诠释8.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更生动形象。9.作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知识点五分析说明语言特点解答分析句中加点词语作用的题型,可先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角度来分析词语的作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词是如何体现出准确性的,不可只简单地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解答分析句中加点词语是否能删去的题型,可按以下思路:表态释词分析结论不能删去解释词语意思或表达的内容分许删去后变成了什么意思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知识点六分析句段作用说明文句段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引出说明对象;②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用诗歌(传说、趣闻)使文章更有文学性(趣味性);④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⑤发出呼吁(号召),使人警醒等。具体到某一句段的作用,要结合该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句段的内容以及该句段与说明对象的关系来确定。分析某个句段能否删去,先要明确该句段所介绍的内容,然后探究该内容对介绍说明对象所起的作用,这就是不能删去的原因。另外,还要从该句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去分析。看一看删去该句段后,上下文是否还对应,结构是否完整。分析句段能否互换,要先概括出相关句段的主要内容,然后从结构、说明顺序、逻辑关系上寻找相关句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不能互换的原因。知识点七分析说明文标题事物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是揭示说明对象或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有的说明文的标题还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一篇文章的标题不一定能涵盖这些作用,在答题时,切记不要盲目罗列,要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根据对标题作用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拟写标题:①能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②能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标题的语言要力求简洁、生动、新颖。知识点八感悟评价探究感悟(评价、建议、探究结果)虽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不能无的放矢,漫无边际。1.不能脱离语言材料,滥用术语。评价时一定要以原文为基础,说准、说好,恰如其分,不能套用诸如“层次清楚”“中心明确”之类的大而空的话。2.阅读中,我们强调抓重点,但不要脱离全篇,只就个别词、句、段进行评价,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要求适当引用、联想,但切忌妄加生发、无中生有。3.做题时,提倡突出个性,避免人云亦云、主观片面的现象。4.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要有理有据。5.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视野要大,目标要集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在阐明自己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具体阐述文章的思想意义,使其内容充实。6.[2017•长沙]民以“食”为天俞水生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②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③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④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关系。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⑤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⑥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⑦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B.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的。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D.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其后多变形成的。【答案】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北方和“食”相关的饮食结构特征以及饮食礼俗文化。B.第⑥段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的饮食习俗。C.第⑦段“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加点词“相对的”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的意思。D.本文介绍汉民族的饮食时先介绍南北方的主食,再介绍副食,最后介绍饮食礼俗文化。【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基础知识。第⑥段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答案】B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链接材料】大年三十,张伯家欢聚一堂。女儿与在北方长大的女婿从北京回到长沙过年,做年夜饭的时候,张伯特意嘱咐做菜的老伴,一是做菜的口味比平时要稍微咸一点,二是一定要做一道红烧鱼。(1)张伯为什么嘱咐做菜的口味要比平常稍微咸一点?(2)张伯为什么嘱咐要做一道红烧鱼?【解析】(1)文章第④段说明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南甜、北咸”,抓住题干中的“北方长大”即可作答。(2)文章第⑥段最后一句话即给出了答案,结合常识,可以得出答案“鱼”与“余”谐音。【答案】(1)张伯的女婿是北方人,过去由于蔬菜在北方罕见,北方人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于是大多数北方人养成了吃咸的习惯。为了照顾北方女婿的口味,所以张伯特意嘱咐老伴做菜口味要咸一点。(2)因为中国人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对过节的菜肴也很有讲究,做红烧鱼是通过谐音的方式预示着“年年有余”,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2017•吉安樟山中学模拟]“章鱼机器人”开启软体机器人新时代刘霞①美国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鱼的“章鱼机器人”,这款湿软的机器人“身高”不足2厘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组成的全自动、自带燃料、“自给自足”的机器人。②近年来,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对软体机器人的兴趣与日俱增,他们希望超越类似“终结者”那样由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机器人,设计出一些新型机器人:它们能被挤压进紧密的空间内;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形状;或者能安全地操作精巧的物体。③想象非常美好,但对研究人员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制造出能替代电池、电路等刚性部件的柔性零件,一直是横亘在研制软体机器人道路上的“拦路虎”。④新研制出的“章鱼机器人”由硅橡胶制成,其“大脑”是一款柔性微流体芯片,内部的阀门和开关由压力激活,引导液态燃料流过“身体”,从而控制8只“爪子”的动作。该研究的领导者之一、哈佛大学工程师罗伯特·伍德说:“它类似一个普通电路,只不过不是传递电子,而是传递液体和气体。”⑤“章鱼机器人”的身体由3D打印而成。为制造“章鱼机器人”的身体,研究人员将硅橡胶倾倒入一个章鱼形状的模具中,接着用3D打印机朝其中注入特殊墨水,随后通过加热来矫正其结构,并使墨水蒸发———在机器人的爪子内部留下一个中空的网络并同大脑相连,机器人的“大脑”通过这个中空管道同爪子“交谈”。⑥很多软体机器人会与压缩空气罐相连,利用其提供电力,但这会限制机器人的行动范围,为此,伍德和同事另辟蹊径,使用液体燃料并利用化学反应来为这个机器人供电。⑦他们的燃料是浓度为50%的过氧化氢溶液,“章鱼机器人”的内部充满了这种溶液,与此同时,他们也朝机器人内部注入了铂,当溶液遇到铂,它会很快分解成体积更大的水和氧气。随着氧气增多,“章鱼机器人”身体内的压力加大,就会打开一些微阀门而关闭另一些微阀门,使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4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