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 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文艺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艺一、中国古代的科技•(一)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被培根称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中国古代发明有哪些?•(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有何影响?•(三)中国古代(典)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中国古代(典)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内容上应(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理论性强,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探索深刻。方法上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重综合,缺少实验和分析。观察、实验,重分析,采用数学形式。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动意识。主要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动意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实用科技领域。集中于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及其它理论研究领域。成就上16世纪(明清)之前,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于西方。16世纪以来,取得重大成就,领先中国。影响上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二、中国古代的文艺•(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总趋势怎样?•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甲骨文金文或钟鼎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今天所能见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书法五大字体二、中国古代的文艺•(二)“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的字体是什么?最能表现、抒发作者感情、张扬个性的字体又是什么?其功能特点与哪种文艺风格一致?•(三)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在这方面的典型绘画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特点?•(四)哪些绘画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中国古代的文艺•(五)试述京剧的形成。•(六)中国古代有无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若有,举两例。•(七)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大批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有哪些文化现象?请予以说明。(2017)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A(2016)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201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C(201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中国现代文化科技•(一)新中国正确的文艺政策有哪些?分别是何时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实质一样吗?为什么?1956年“双百”方针1979年“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前者: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格局。后者:不同阶级、不同制度之间的政治斗争。•(三)“八亿人口八个戏”是什么时期文艺状况的写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四)新中国初期提出了哪些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方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文革时期文化大革命中文化专制主义盛行,“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民科大”,1954年为人民大众服务,1957年全面发展。•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五)请给下面教育方面的事情排序(并写出时间):三个面向院校调整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教育革命•(六)请给下面科技方面的事情排序(并写出时间):“863”计划原子弹爆炸中国科学院成立神舟五号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氢弹爆炸结晶牛胰岛素东方红一号基因组计划氢弹爆炸1952年院校调整1968年教育革命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三个面向1995年科教兴国(2017)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2017)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C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文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4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