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养护施工专项方案
第七节地下室大体积砼浇筑、养护施工专项方案一、地下室大体积砼浇筑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概况根据图纸设计,本工程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平面区域较大,考虑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易导致有害裂缝产生,故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较大的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制订施工方案及措施。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原则2.1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材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2.2为降低水化热,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早期的水化热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d的水化热约可低30%。2.3考虑混凝土可泵性,降低收缩,保证强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选用5~31.5mm连续级配碎(卵)石,细度模数2.8~3.0的中砂。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2.4为了达到混凝土拌合物出罐温度较低,采用深井地下水或低温自来水搅拌,同时水灰比不超过0.4。2.5在混凝土中掺加CMA体积稳定抗裂剂,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延缓水化物的释放,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同时提高可泵性;掺加缓凝减水剂,可减少拌和用水8~10%左右,相应也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混凝土水化热。2.6在混凝土中掺入Ⅱ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可泵性,还可节约水泥。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1.1℃,以每立方米掺加70kg计算,可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5~6℃。2.7根据设计强度及泵送混凝土输送距离及坍落度的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为140±20mm,缓凝时间8~10h,考虑运送造成的坍落度损失,出机坍落度一般为160±20㎜。初凝延长到5h左右。3、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区3.1混凝土底板浇筑按底板划分的流水段进行施工,各块底板混凝土须一次性浇筑完,避免施工逢的留置。3.2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各小分区具体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最大的分区混凝土量控制在1400m³以内,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4、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底板施工时,最大泵送水平距离控制在120m内,经计算,并结合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选用车载泵可满足泵送要求。按各施工板块混凝土量计算所需输送泵,按搅拌站到工地距离计算所需泵车数量:设备需求表序号混凝土量混凝土输送泵准备罐车数量预计浇筑时间1每个后浇带约1300M32台25辆17h注:混凝土浇筑时,除上述需用数量外,另备1台62m汽车泵及10辆混凝土运输罐车,作为应急处理用。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5.1泵管布置浇筑地下室底板时,混凝土输送泵布置于基坑底部,邻近分区底板,布置水平段泵管,水平段由基坑底接至各区段底板处,水平距离约110m;泵管连接处必须设置塑料密封圈,避免高压造成漏浆使混凝土离析。5.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1)浇筑方法和原则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取“分段定点、斜面分层、循序渐进、薄层浇筑、自然流淌、连续施工、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分层浇筑厚度300mm;两台混凝土泵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以提高浇筑混凝土的泵送效率,确保混凝土上、下层的结合。以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混凝土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2)采取斜面分层浇筑,错开层与层之间浇筑推进的时间以利下层混凝土散热;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水平长度一般限制在6m以内;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混凝土必须逐一振捣,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捣器相应跟上,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结束后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缝。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3)上下层之间振捣时间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出现混凝土“冷缝”。同时应严格控制振捣点间距和插入深度,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大密实度。混凝土施工采取“薄层浇筑、二次振捣、二次抹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干缩裂缝。(4)表面及泌水处理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称为结构的“软弱层”,应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赶走表面泌水。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在斜坡底部会出现大量的泌水,每个区均在基坑边预留两个出水口及集水坑,泌水通过污水泵将集水坑内的泌水排放到基坑外;当混凝土的坡角接近到顶端模板或底板面标高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顶端向回浇筑,与原坡面形成集水坑,用污水泵及时排除泌水;同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反复碾压,用木抹子搓压表面2-3遍,以闭合收水裂缝。(5)混凝土养护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在夏季,气温较高、温差较小。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待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养护。采取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一层湿麻包袋片于混凝土表面,同时派专人浇水,保证在全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日期不小于14d。6、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尤其是核心筒部位混凝土,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不超过25℃。测温方法:在每个分区的基础底板上布置测温点,分上、中、下3层放置,点与点间距4m,高度方向点距1.0m;测温管采用φ25的空心铁管两端封堵,长度分3.0m、2.0m、1.0m三种,埋设在混凝土内;测温时,将堵头气割开,内灌清水,用1000℃的红色水银温度计测温;混凝土浇筑后的6d内,每2h测温一次,以后每4h测温一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根据水化热温度曲线,混凝土浇筑后3~5d,内部温度达到最高点,后期混凝土内温度逐渐降低,内外温差随着减小。7、混凝土浇筑及振捣7.1准备工作(1)浇筑计划浇筑之前作出详细的浇筑计划,与混凝土搅拌站提前联系好,以便进行生产安排。(2)机具准备及检查混凝土地泵、布料杆、串筒、振捣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备用的混凝土泵和环保型振捣器,所用的机具均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修理工随时检修,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3)人员准备根据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时间长短及混凝土浇筑量配备足够的工人,必要时考虑分班轮流作业。混凝土振捣工为熟练的振捣手,安排电工及机修工跟班作业,另外安排钢筋工及木工跟班作业,随时解决因混凝土浇筑造成钢筋或模板的移位问题。(4)工序交接准备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钢筋、钢构件、预埋管线办理隐、预检等验收手续;检查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支撑是否牢靠,作完工序交接检,下达混凝土浇灌通知单。8、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8.1混凝土采用泵送到工作面,连续浇捣的方法,每个分区段一次连续浇捣完毕。8.2依据分区位置设置水平施工缝。下灰时从四个角下灰,分层浇捣,每层厚度一般为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8.3浇筑时特别注意框架柱插筋的位置,防止下灰及振捣造成倾斜及移位。8.4混凝土终凝前对柱子插筋位置进行复核,发现位移倾斜及时纠正。8.5浇筑后4~6小时即用湿麻袋片上盖塑料布养护,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8.6混凝土到工地后,进行取样测定坍落度,坍落度达不到入泵要求时,此罐车混凝土按作废处理,严禁现场加水后再泵送。混凝土罐车到现场后1小时内泵送完毕,混凝土在泵送浇筑的同时,用振捣棒加强各部位的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8.7若浇筑混凝土必须间歇时,尽量缩短其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该层混凝土浇筑完毕。8.8混凝土的试块留置按每≤100m3做四组抗压试块,即7d、14d为同条件养护各一组,28d一组为标养、备用一组共四组;按每≤200m3做两组抗渗试块。8.9混凝土离析,利用调整混凝土配料成分,改变混凝土拌和物的物理状态来解决。二、养护施工专项方案1、混凝土养护方法保湿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洒水、喷水、蓄水养护,使刚浇筑不久的混凝土在适宜的潮湿条件下,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2、养护时间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外表面养护时间不得小于28天。3、注意事项养护时候不得往测温管里注水,同时要保证测温管不能堵塞。4、混凝土测温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以便随时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5、测温制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开始测温,必要时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以便掌握基础内部温度场的情况,控制砼内外温差在25℃以内,中心温度最高不得>70℃。当内外温差大于25℃时,增加洒水养护的频率,以降低温度。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三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及安全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接。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测温记录,应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6、测温混凝土的温升梯度宜不大于15℃/m,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7、工艺要求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为目的,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检查力度。混凝土在搅拌时,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求木工、钢筋工和其他专业人员分别看好模板、钢筋等,确保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位置正确,不发生偏移或倾斜。在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少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于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截面突变和转折处,底、顶板与墙转折处、孔洞转角及周边,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的出现。养护要及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用塑料薄膜等不吸水的材料,一边浇筑、一边覆盖,待初凝抹面收浆后,再正式进入养护工序;保持水分,防止干湿循环。一般养护水温不宜低于15℃,且养护水温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相差不高于15℃,以防混凝土表面裂纹。
本文标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养护施工专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5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