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153-TOD理念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1 TOD理念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冯枫【摘要】作为一种需求抑制型或者需求诱导型的交通供给和土地开发策略,TOD理论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以及集约化发展,其本质在于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合理空间布局的形成,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国内关于TOD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对国外案例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应用的陈述,真正接受TOD理念并加以成功应用的城市为数甚少。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旨在深刻剖析TOD理念内涵,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外部环境,以福州市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对于TOD理念在实践条件、实施目的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TOD理论在我国城市实践的适应性。【关键词】TOD理念;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福州1前言近年来经济持续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郊区化和汽车化势头的加强,导致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传统交通方式向汽车化出行的逐渐转变,使得各种交通问题和城市用地矛盾凸现出来,从而引发了低效的土地使用以及交通拥挤等各种问题。我国优先发展紧凑型城市、实现资源节约型增长以及公交优先的国策有利于依托公共交通方式实现城市的扩展。道路规划和布局、轨道交通模式以及快速公交系统对于城市的结构和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了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有必要及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30余年TOD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展开国内大城市公交导向型开发的深入研究。以福州为例,作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省府城市之一,福州市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也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边界不断扩展。规划和决策者已经认识到城市的无序蔓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试图探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平衡互动的机理,为福州的交通建设及城市发展谋求出路。2TOD模式理念内涵及特征剖析2.1TOD概念及TOD理念内涵TOD,简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其创始人是美国设计师PeterCalthorpe,该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具体来说,TOD提倡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将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模式。2.2成功TOD的特征笔者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从促进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方面来说,TOD最成功的特征包括: 2 z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TOD鼓励人们依靠公共交通解决工作出行,强调居住和就业岗位分布的平衡,成功的TOD对于改变或者缓解潮汐性通勤交通压力具有一定作用。z高密度的土地使用和功能的多样性:TOD理念倡导围绕公交站点,开发密度的梯度分布形态,保证高密度的土地使用、功能多样性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共赢。z利于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TOD理念倡导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并为其提供良好环境。即一个土地开发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配建不同档次的住宅、办公、零售和公用设施。有效降低机动化出行的同时,引导人们更多的使用绿色出行方式,对于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世界范围的研究发现城市用地的密集性和资源消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松散结构的城市布局要比密集型的城市布局所消耗的资源多70%左右[2]。3国内外城市TOD发展现状及实践概况3.1国外城市TOD模式的实践国外城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陆续开始了TOD的实践,到目前,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案例,其中最受推崇的包括:瑞典斯得哥尔摩、日本东京、巴西库里蒂巴等。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整个城市的形态是由战略规划和区域轨道交通投资计划二者共同作用形成的。二战后,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扩展计划,同步施划新城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促使每个卫星城都尽可能的取得人口和就业的平衡,形成自给自足的完整社会经济体系,从而有效地避免在城郊出现“卧城”。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人们对小汽车的倚赖,使小汽车出行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常规公交系统也能成功的影响城市形态,巴西的库里蒂巴便是典型的案例:70年代该市开始实施沿轴线发展的城市结构设计,位于结构轴沿线的土地,开发容积率上限高达6.0,这一规划有效抑制了远离公交服务范围的场所的开发。如今库里蒂巴创造的公共交通交通系统和城市规划奇迹已成为世界之最,吸引世界各地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前来参观学习。3.2国内城市TOD模式的应用进展3.2.1我国大陆地区TOD模式的概念被引入大陆地区是在20世纪末期,研究者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TOD模式在国内某些城市的规划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目前大部分国内城市仍然采用交通需求跟进型的规划理念,TOD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基本处于起步时期。虽然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TOD模式,但总体来说成功案例少,失败教训多,以广州地铁一号线最为典型:由于沿线用地类型单一,开发强度有限,过高的开发成本导致地铁一号线沿线主要为商铺以及分散的多层住宅,而很少有布置大型居住区、以及写字楼。一号线大部分站点选择布置在景点和公园周边,这些用地不产生任何通勤、商贸活动等主流出行,属于出行吸引率最低的用地类型。将大量的高密度办公、住宅、商业贸 3 易等出行吸引率高的用地布局在远离地铁车站处,从而不仅导致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又没有带来沿线土地价值的提升。3.2.2香港地区香港的TOD是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并且有独特之处。香港TOD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很强的区域规划控制,港府对于利用和发挥市场作用也表现异常睿智,坚守谨慎的商业原则,让地铁公司通过参与沿线土地开发经营,尽先分享因地铁建设而带来的巨大土地增值效应[3]。房地产开发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显示在有地铁可达性概念的地方,土地价值、尤其是居住和混合类开发项目的价值得到提升[2]。4TOD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分析4.1TOD在我国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TOD模式是发达国家对自己城市发展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城市效益最大化的探求,无疑对我国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积攒了大量遗留问题,导致TOD在国内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规划人员和决策者们处于对政绩的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在设计和决策时过分保守和局限,缺乏前瞻性,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局部问题上,热衷于处理局部区域的交通组织,而忽略了城市交通规划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其前瞻性和系统协同作用[2]。对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各系统的协调互动促成目标的实现这个重要问题上,关注有限。面对城市用地蔓延和小汽车泛滥等问题,虽然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受制于政策因素以及现阶段汽车经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很少有人能够就城市和交通发展的出路问题进行深入客观的探讨。目前,在国内大城市拥有私人小汽车已经从过去“象征部分人身份、财富、地位”逐渐过度到代表“普通大众提高生活水平”,如果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城市交通和环境的问题将急速恶化,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当小汽车的购买价格与家庭年收入大致持平的时候,小汽车将急速进入家庭,交通规划中对于需求预测的传统增长模型将完全失效。4.2国内外城市TOD产生背景以及应用目标的差异性分析4.2.1国外城市以北美为例,TOD理念的提出,很多程度上是因为低密度的居住区和就业岗位的分散性导致人们的工作出行高度依赖个体交通方式,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较低,服务水平下降,在此恶性循环中,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日益增加。而今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明显,决策者意识到单纯的“基于机动化为导向”的土地使用模式的弊端,为了抑制城市无序蔓延,“TOD”被当作一种“精明增长”的理念和对策,突破传统规划理念中美学和建筑的束缚,是一种以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的,使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的城市交通系统与用地模式[4]。4.2.2国内城市 4 国内城市TOD项目的背景较为复杂,包括:迫于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诉求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由于土地出让和房地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热衷于借助轨道交通开拓新的居住区域;过度关注国外TOD在提升土地价值和高密度方面的功效,从而盲目效仿。4.3福州市TOD模式的应用分析4.3.1劣势分析TOD思想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福州推行TOD理念仍有很多难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福州市城市结构与形态已基本定型,拓展空间不大。过去的城市规划重点着眼于改进和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以满足因城市发展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随着近些年福州城市扩张,城市规模无序蔓延。城市用地越来越单一化,城郊低密度住宅小区的盲目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弊端进一步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公交系统自身发展的不完善,使公共交通远不能较好的满足城市生产、生活要求。低质量的公交服务成为TOD发展的一大障碍。4.3.2优势分析另一方面,由于福州特殊的市情,TOD在福州的推行也有以下有利条件:首先是城市格局与TOD模式的具备一定的藕合:福州市由于受到“山地包夹、江河横贯”的特殊地形限制,城市原有建设密度很高,城市用地增长方向明显。城市道路面积有限,街道狭窄,城镇紧凑格局,人口密度居高,这样的先天城市格局与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的城市发展模式是高度匹配的。 图1福州市中心城区地形简图其次是政策支持力度的保障:福州市的决策者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高度重视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三者的平衡互动关系中探求具有本质意义的解决方案,而非对表象问题的小修小补。城市决策者的支持和决心,以及一系列相关研究的开展,措施 5 的实施均为福州TOD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和相对高的起点。5TOD模式在我国大城市应用的几点浅见5.1明确我国城市TOD模式的目标由于发展背景和初衷上的差异,在我国大城市应用TOD模式,首先要保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目标: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实情,在我国应有TOD的目标显然不是以提高居住密度为主,而是采用有序的公交导向与无序的城市蔓延相融合,以追求合理的用地模式和出行模式为目标。5.2注重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我国现在城市及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中,长期以来都是以城市规划为主,土地利用规划为先,交通规划为附属,通常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内容被动制定交通规划,然而好的TOD效果必须有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的配合,一体化的同步规划。5.3注重联合开发模式轨道交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建设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地铁的建设须充分体现行业特点,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并尽量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建议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联合开发借鉴香港的经验,建立政府、地铁公司、发展商的有机联合开发机制,真正实现公益设施建设的共赢局面。5.4合理供应沿线土地市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以及与土地资源供应者,需确保协调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计划,通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的数量,确保土地价值的市场实现,以及理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实现“城市空间分散式的集中发展”以及“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TOD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6结束语尽管TOD起源和实践在郊区化进程中的国外城市,但是其对小汽车出行模式的及时纠正,以及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注重生态可持续化发展以及人性化设计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符合各个国家强调公共环境的平等,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城市交通与土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及时吸取TOD理念的精髓,结合我国实情开展TOD,对于培养理性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发挥土地价值,控制无序蔓延,平衡就业和居住,引导城市发展等方面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目前有关TOD理论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则还需大量的相关研究,比如公众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平衡(比如典型的房地产问题),资金来源模式和效益合理分配等。 6 【参考文献】[1]陈莎等,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城市交通,2008,11[2]蒋谦,国外公交导向开发研究的启示,城市规划,2002,8[3]袁奇峰等,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城市规划,2006,6[4]马强,近年来北美关于“TOD”的研究进展,国际城市规划2009增刊【作者简介】冯枫,女,硕士,柏诚工程技术(北京
本文标题:153-TOD理念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6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