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创新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7课(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回顾一: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3、巴黎公社4、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工人政权知识回顾二:十月革命的经过彼得格勒抛幻想创辉煌倒沙皇指方向夺取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新课题。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按劳分配俄国准备好了吗?俄国“至今还没有摆脱半亚细亚的不文明状态”“我们还要进行多少顽强繁重的工作,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列宁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内忧外患材料: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1918年3月,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国内叛军勾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苏俄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内忧外患①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②国际: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白军】白军以保皇党派为基础,在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白俄(WhiteRussian)一词,亦由白军引伸开去。意思是指支持白军﹑支持沙皇复辟和反对共产主义的俄罗斯人。【红军】1864年共产国际在成立时其标志的颜色是红色,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的颜色。列宁领导俄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建立的军队称为红军。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也沿袭了这一称谓。当时只有5万人的红军却在3年多的时间内击败了20万人白俄军队。苏俄内战时期,红军靠什么挫败多国军队的武装干涉?母亲在号召【概念解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为了前线”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国内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的措施。随着该政策的实施,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农业:工业:商业:分配: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内容: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余粮征集制普遍国有化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按劳分配【思考】结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特点?3、特点:①单一公有制②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评价:积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17-19181918-19191919-1920从农民手里征购的余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全部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评价:积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理论失误:超越苏俄的生产力水平。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的探索之路……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政治经济危机2、开始的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什么地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商业分配普遍国有化重要企业:国有中小企业:私人经营余粮征集制固定粮食税取消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2、内容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实质“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4、作用①理论: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②经济:经济恢复发展③政治:政权得到巩固。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拓展阅读】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杰尔诺沃村“伊里奇之灯”“在我们的家里装上了这么美妙的灯,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政权都没有替我们做到的。但是苏维埃政权却做到了。为煤油和松明操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安静地等待黄昏时刻的到来,看那灯光闪烁起来,照亮我们的农舍。心里是如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声喊叫: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1922年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取得巨大成效,却不符合主流社会主义理论【新经济政策的归宿】1924年1月6日,列宁去世,苏联领导层斗争激化,新经济政策逐步失去执行保障;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摒弃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宣布“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该在工商业领域取得决定性胜利”;1928年初,新经济政策走向终点,代之而起的是斯大林模式。问题:斯大林体制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①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材料一: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材料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只有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积累才开始转移到重工业中去……。但……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摘自《斯大林选集》②战争的威胁问题:斯大林体制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材料三: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③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问题:斯大林体制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1、形成背景①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②战争的威胁2、确立过程:①确立途径:工业化、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③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为,摆脱粮食困难的出路在于尽快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1、形成背景①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②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2、确立过程:①确立途径:工业化、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③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确立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1936年)“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由国家所有制形式和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形式构成。”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①单一的公有制②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补充了解】政治方面: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美国罗斯福新政当资本主义世界被经济危机所震撼时,苏联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苏联经济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一份骄人的答卷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334555钢343466煤23471015电力121244机器制造业122355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欧洲世界世界世界1937年1932年1928年1913年334555钢343466煤23471015电力121244机器制造业122355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欧洲世界世界世界1937年1932年1928年1913年1913年与1937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42%58%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1913年77%23%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1937年积极性: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4、评价①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②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两个冰冷的回应回应1:大卫·科兹,莫斯科,1991年6月•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大约9.6%;•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12.3%;•应当实行资本主义的79.7%。——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回应2: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2000年•14.6%: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13.2%: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2/3: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吴恩远《苏联史论》材料: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产业部门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片面发展的经济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这就是鲜明的对比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这是前苏联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高呼:“斯大林万岁!”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29年7月到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材料: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纳税,还得低价出售农产品并高价买进工业品,这样,资金便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就是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材料: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了苏联党政大权,背离了列宁开创的方向,建立起“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逐步僵化局限性:⑤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逐步僵化。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4、评价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苏俄生产力水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体制(确立)思考:结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史实,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启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发展经济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
本文标题: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6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