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世界文明史--三大宗教教义知识
宗教特征了解宗教的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对待伊斯兰教忌食猪肉,印度教忌食牛肉,佛教忌食荤腥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了解、尊重各个宗教的宗教禁忌。一、佛教1、典籍——《大藏经》–内容构成:三藏(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佛陀的教导•律——规矩•论——教义的阐述•大乘佛教–经藏主要有《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维》五大部–律藏主要有《菩萨地持经》、《梵网经》等–论藏主要有《大智度论》等•小乘佛教–经藏主要是《四阿含》,包括《长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长部》相对应)、《中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中部》相对应)、《杂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相应部》相对应)和《增一阿含经》(大体与巴利文的《增支部》相对应);还有一些散经,如《佛本生经》等(在巴利文经藏中归入《小部》,但汉译经藏中无此部)–律藏主要有《僧祗律》–论藏主要有《六足》一、佛教–基本教义•四谛–“谛”是“真实不虚”和“真理”的意思。佛经说佛成道后,至野鹿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是为佛转法轮之初,故称“初法轮”•因缘和合–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因缘和合而生万物。–在印度一带佛塔的塔基和佛像里,多安置一谒“重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相傳佛陀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成道苦谛,讲人世间充满痛苦。有“三苦”和“八苦”之说。三苦指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名行苦。八苦,即生苦(诞生时的痛苦),老苦(老年时的痛苦),病苦(生病时的痛苦),死苦,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怨憎会苦(不由自主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碰在一起的痛苦),爱别离苦(不由自主不得不与自己相爱的人或事离别的痛苦),五阴盛苦(佛教认为众生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成,生灭变化无常,盛满种种身心痛苦)。可见,前四苦从生理现象的角度讲,后四苦从社会现象的角度讲,说明人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痛苦过程,一言以蔽之曰:“苦海无边。”集谛,又名尽谛,探讨造成痛苦的各种原因,把苦的根源最终归结为人的渴求(也作“贪爱”)。佛教认为,“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此灭则彼灭,若灭此则灭彼”(《中阿含经》卷20),因此生出“十二因缘”之说:“无明”(愚昧无知,“痴”)为缘引起“行”(善恶行业),“行”为缘引起“识”(心识),“识”为缘引起“名色”(身心),“名色”为缘引起“六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六处”为缘引起“触”(和外早事物的接触),“触”为缘引起“受”(感受苦乐),“受”为缘引起“爱”(妄执),“爱”为缘引起“取”(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取”为缘引起“有”(存在的环境),“有”为缘引起“生”,“生”为缘引起“(老)死”。灭谛,讲述断灭世俗诸苦的根本,就是消除欲望(渴求),达到无苦的境界,即摆脱轮回,进入欲爱遍尽、烦恼尽灭、不生不死的涅槃之境。道谛,阐明进人涅槃境界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总有七科,其中之一叫八正道,即正见(正确理解佛教教义)、正思维(去除世俗观念,深入思考四谛说);正语(保持语言纯净)、正业(处世行为正确,摈弃一切恶行)、正命(不从事不正当的职业):正精进(集中精力修行)、正念(正确亿念四谛)和正定(正确修持禅定)。八正道表明佛教重视信仰和修心,既反对苦行和杀牲献祭,又贬斥对世俗生活的贫恋,而且还排除了别的宗教中教士的中介作用以及烦琐的仪式。因缘和合佛教说的“缘”有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合称为四缘。因缘为四缘之首,因中之因。乃一切有造作事物所借以生起的四类条件,概括了一切因缘,“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以是四缘,万物得生。”佛教的因果论主要是着重于心理活动的分类,侧重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特别注意业和业报。作恶业必引起不断流转,即生死轮回;作善业则引向还灭,即归于涅磐。这就是所谓缘起流转和缘起还灭两大因果律。“十善业”在修身养性方面,佛教概括为“十善业”,分为身三善业:不杀生(直接或间接戕其生命或分其肢体)、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善业:不妄言(欺诳胡说)、不两言(挑拨离间)、不恶口(粗言恶语)、不绮语(淫词艳说);意三善业:不悭贪(自己所有不肯与人叫“悭”,别人所有要想归己叫“贪”)、不瞋恚(怒眼怨毒)、不愚痴(颠倒邪见)。教义的核心内容:三法印即诸行无常(世界万有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涅槃寂静(修行者超脱生轮回,进人涅槃寂静的境界)。它可以被视为佛教的三大纲领,意义在于以“无我”反对婆罗门教的“梵我同一”论,以“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系胸部的吉祥标志,为释伽牟尼三十二相之一。该符号在古印度、波斯乃至古希腊都有,是太阳或火的象征,汉语古译“吉祥海云相”。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为“万”音。“南无”(namo),梵文Namas的音译,在汉语中也写作“那谟”,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名或经典名之前,表示尊敬和虔信。“阿弥陀佛”系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有13个名号,例如“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等。佛塔2、组织——僧团组织制度–方丈——寺院最高负责人–监院——寺院内部事务–知客——对外联系–纠察——执行清规戒律–维那——组织寺内宗教活动佛教徒分类•“四众”——出家–未成年的男子:沙弥–已成年的男子:比丘–未成年女子:沙弥尼–已成年女子:比丘尼•居士——居家–男:优婆塞–女:优婆夷3、礼仪–僧团内部——清规戒律–世俗信徒•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禁用香油涂身,不听歌,不睡高大的床,过中午不进食,不蓄金银财宝•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离贪欲、离嗔恚、离邪见二、基督教1、经典—《圣经》(《新旧约全书》)–《旧约全书》•《旧约圣约》是从犹太教继承下来的。犹太教认为《旧约》是上帝与犹太民族在西奈山订的盟约,故称《约书》–《新约全书》•基督以他的流血受死而在上帝与人之间建立了“新约”。于是就把从犹太教继承下来的《圣经》称为《旧约》或《旧约全书》;把新订立的《圣经》称为《新约》或《新约全书》《新约》原文为希腊文。共27卷,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福音书”,它是四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总称,主经记述耶酥生平,包括替人医病、降魔、死后又复活升天的种种奇迹,以及耶酥的教诲、言行等等。第二部分为“使徒行传”,写耶酥门徒的传教活动。第三部分是“使徒书信”。最后一部分是“启示录”。用各种隐喻方式描绘了“世界末日”和“基督再现”的景象。《新约》行文大都采用韵律的诗歌体,这也许是为了便于不识字的人们歌唱、背诵与记忆。基督教宣称,《圣经》是他们信仰的基础,是“上帝启示的记录”,是“绝对真理”,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事实上,《圣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由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根据不同需要编写的,并且是经过多次修订的。《圣经》的内容庞杂,风格不一,并且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圣经》的价值也不可低估。基督教因其传播之广、信徒之众、影响之大而居世界三大宗教之首位。《圣经》已有301种文字的版本,其中《新约全书》曾被译成1848种语言和方言,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组织——教阶制–天主教:教皇→枢机(红衣)主教→都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修士/修女–东正教:牧首→都主教→大主教→大祭司→主教→神甫→修士/修女–新教:牧师→传道员(传教士)→长老→执事3、教规:–基督教以《旧约》摩西十诫为教规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4、礼仪–天主教和东正教——七件圣事•圣洗(也称洗礼)。为天主教教徒入教仪式。按教会习惯,教徒的小孩生下八天内就得领洗。分注水洗礼和浸礼两种。•坚振。是坚定教徒信念的礼仪。•告解(也叫忏悔)是一种赦罪仪式。•圣体(圣餐)。把面饼和葡萄酒由主礼者在弥撒中祝圣即为耶稣的肉体和血。教徒向神甫办过告解(忏悔)后,或自己认为没有大罪在身才能去领圣体。据说教徒领了圣体后,就吸收了耶稣的血和肉和耶稣相结合,就能得到天主的宠光。•终傅,主礼者为垂危病人施行的礼仪。由神甫在病人身上抹圣油,念经文,要病人忏悔帮助他灵魂得救。•神品,也称圣职,就是修道生升为神职人员的礼仪。神品分七级,神甫级为七品。主教级为完满的七品。•婚配。即由神甫为证人的结婚礼,基督教徒须在教堂举行婚礼。由神甫主礼。宣布“天主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新教——主礼拜日5、主要节日–圣诞节:即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复活节:是纪念所谓耶酥复活的日子,定于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圣灵降临节:是纪念所谓耶酥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复活节后第五十天。–在所有的节日中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和宗教仪式活动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基督教的教义基督教的教义存在于《圣经》之中,各家说法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创世说”。与其它宗教相比,基督教最完整地叙述了神创造世界万物的经过。《旧约·创世记》说:神用五天时间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六天造人,第七天歇息。神创论是基督教的核心。正是因为神创造一切,它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神是创造者,是能动的,而人则是被创造者、是被动的。这就必然得出肯定神、而否定人的结论。在至高无上的上帝面前,人越是谦卑,就越能得到上帝的恩宠。这就是神学家安瑟伦所说的:“轻视自己的人,在上帝那里就受到尊重。不顺从自己的人,便顺从了上帝。可见,你应当把自己看得很微小,这样,在上帝眼中,你就是大的;因为,你越是为人间所蔑视,你就越得到上帝的珍视。”二、原罪说。基督教宣扬,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由于受蛇的诱惑,吃了“智慧之果”,懂得了情欲,因而违犯了上帝的禁令,被逐出伊甸园,“下放”到地上。从此,人类世世代代都有了罪。人一生下来甚至在母腹中就有了罪。原罪论是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根据,在基督教看来,人的本性就是有罪的,所以,人在尘世的最高职责就是向上帝赎罪,赎罪的重要内容就是禁欲。神学家认为,人的罪孽的根源就在肉体的欲望。既然罪恶是从肉体中长起来的,那么就必须用灵魂战胜肉体、牺牲肉体。三、救赎说基督教认为,整个人类都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原罪”是无法自救的。人既然犯了“罪”,就需要付出“赎价”来补偿,而人又无力自己补偿,所以上帝便差遣其独生子耶酥基督为人类代受死亡,流出他的血以赎信教者的罪。耶酥基督虽然被钉死于十字架上,但不久又复活升天,他将再一次降临人世,拯救信仰基督教的人。四、天堂地狱说基督教宣称世间充满了罪恶,将来基督要从天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信教者将进入天国得永生,不信教者将被抛入地狱受永罚。他们描绘的天堂是“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音乐,口尝美味,每一官能都有相称的福乐。”地狱则到处是不灭之火,蛇蝎遍地,可怕到了极点。三、伊斯兰教1、经典——《古兰经》–“麦加章”–“麦地那章”2、组
本文标题:世界文明史--三大宗教教义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9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