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诗古体诗近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绝句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律诗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五言律诗:杜甫《春望》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二、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关于“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朗读zhǒngdòuzhìkuíchōnggēngyí理解字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始:才归:回家道逢:在路上遇到阿:语气词,无意义冢:坟墓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狗窦:狗洞雉:野鸡旅:野生葵:葵菜羹:糊状食物贻:送,赠送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疏通诗意•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整体感知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1.诗歌开头就告诉我们“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十五岁就去当兵: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人遇上了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出封建兵役制度极不合理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家是怎样的?松柏冢累累表现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3.家人死亡让老人深受打击,可让他悲伤的还有什么呢?家凄凉从哪里可以看出家的凄凉?兔从狗窦入遥望到近看,映入眼帘的是更凄楚景象4.打击重重,悲上加悲,老人还悲什么?舂谷持作饭——舂谷做饭,采葵做汤,这些东西吃起来会是什么滋味儿啊?无依靠哪个诗句写出写出了他悲伤的心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沾满沙尘征衣上。大地啊,苍天啊!亲人啊!我已经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嚎啕大哭,我已经看惯了烽火狼烟,但我心中的痛苦谁能理解?怎叫我不悲从中来?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主旨: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十五从军征从军之久:回乡所见:行动:回乡心情:远望:近看狗窦:梁上:中庭:井上: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兔入雉飞生旅谷生旅葵舂谷、作饭、采葵、作羹泪沾我衣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作者介绍岑参,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作者简介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zhésànqīnzhuópípaqiāngqiúchèlá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指西域的天气狐皮袍子锦缎做的被子用兽角装饰的硬弓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穿大沙漠纵横的样子这里指主帅的营帐营门chè牵引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这里形容雪花阴云阴暗无光用丝织成的帐幕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主要内容:深层情感:天气:雪天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咏雪——瀚海雪景图此诗的内容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咏雪;一部分是写送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别——风雪送客图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思考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明确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地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思考明确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他们描写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的。明确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思考依依惜别明确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思考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情深义厚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中送别依依不舍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明确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漫天大雪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1.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问自答自问喻答自问无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北固山图北固山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盛赞。雄居山巅的甘露寺,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思想内容︰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风格︰豪放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坟墓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江。②神州:指中原地区,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④悠悠:长远悠久。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⑥休:停止。⑦坐断:占据、割据。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赏析词作•何处望神州?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自问喻答。自问无答。自问自答。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千古兴亡多少事?
本文标题:诗词曲五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0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