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模块二--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模块二航海天气系统与天气特征WeatherSystemAndFeatures学习与训练总目标★掌握气团形成的条件,分类以及变性★掌握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的结构以及所伴随的天气特征★掌握冷高压以及副热带高压所伴随的天气特征★了解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特征子模块一气团和锋AirMassandFront学习与训练子目标•掌握气团的定义、形成、源地及变性•掌握气团的地理分类及主要天气特征•掌握冷暖气团的定义及主要特征•掌握锋的概念、分类和锋的一般特征•掌握锋面的典型天气特征及锋的移动规律重要知识一、气团(一)气团的概念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1.范围:水平范围:几百---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几公里---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2.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均匀:气温:水平方向1~2℃/100KM湿度:相对湿度大体相同。在同一气团内,各地大气的稳定度几乎相同,天气特点大致相同,变化不太剧烈。(二)气团的形成气团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如:广阔的海洋、冰雪覆盖的大陆、沙漠等。要有使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的环流条件。(三)气团的变性(AirMassTransformation)气团形成的地区,称为气团源地。气团在源地形成以后,如果环流条件发生变化,就会离开源地移动到新的地区。随着下垫面性质的改变,通过上述物理过程,气团的属性也必将逐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气团的变性。冷气团移到暖的地区变性较快,暖气团移到冷的地区则变性较慢。(四)气团的分类与特征1.地理分类(1)冰洋大陆气团:源地在极地附近冰雪覆盖的大陆表面上(大致位于纬度65°以上),特点是温度低、气压高、湿度小、气层稳定,在低层常有强逆温层。当它侵入一个地区时,就形成寒潮。我国境内看不到它的活动。(2)冰洋海洋气团:源地在极地海洋,多在高纬度地区活动(大致位于纬度65°以上)。天气特点与冰洋大陆气团相近,但它比前者温度稍高,湿度较大,因为夏季可以从海洋中获得一定的热量和水汽。(3)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中、高纬度大陆的气团(大致位于纬度40°~70°)。冬季,这种气团形成于强烈冷却的、积雪复盖的大陆表面上。低层温度很低,有强烈逆温现象,空气层结稳定;夏季,受大陆热力状况的影响,空气层不稳定。冬季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北部、新疆北部和内蒙地区。影响我国的多是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维持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是我国冷空气活动的主要来源。(4)极地海洋气团:形成于中、高纬度海洋的气团(大致位于纬度40°~70°),源于温带洋面,冬夏情况有显著不同。冬季低层接触洋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常不稳定,易形成对流云,有时产生降水;夏季与温带大陆气团性质差不多,只是湿度明显增大,对我国影响不大。(5)热带大陆气团:大致位于10°~40°纬度带的大陆,主要源于副热带沙漠地区。如中亚、西南亚、北非撤哈拉沙漠等地。特征是炎热、干燥、晴朗少云,低层不稳定。夏季常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为最干热的气团。(6)热带海洋气团:大致位于10°~40°纬度带的海洋,主要源地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和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区域。特征是温度高,湿度大,在海上因空气下沉,天气晴朗,影响我国的是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夏季,它是控制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之一,在它控制下,可以出现干旱、晴热的天气,当它的北缘与变性温带气团相遇时,可出现降水天气。(7)赤道气团:形成于南北纬10°以内的赤道地区。那里大陆面积小,而海洋面积广,划分大陆与海洋两类意义不大。赤道带终年气温高,蒸发量大,水汽来源充沛。因此,赤道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水汽含量丰富,气层不稳定。它控制下的天气闷热、多雷阵雨。在盛夏季节,赤道气团可侵入到我国南方地区,并带来一定的降水。2.热力分类(1)暖气团(WarmAirMass):如果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称为暖气团。天气特点:通常具有稳定的天气特点。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多,常形成层云、层积云,并下毛毛雨、小雨(雪),有时会形成平流雾。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天气则比较好。(2)冷气团(ColdAirMass):如果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称为冷气团。天气特点:冷气团具有不稳定的天气特点。冬季,冷气团水汽含量少,只出现一些淡积云甚至无云。气温、风等要素一般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由于低层辐射冷却,冬季大陆上可形成辐射雾。夏季,水汽含量多,常形成积云和积雨云,出现阵雨和雷暴天气。二、锋(一)锋的概念1.定义锋是指冷、暖气团之间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其下方为冷气团,上方为暖气团。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随着地球自转,过渡带向冷区倾斜。锋与空中某一平面或垂直剖面相交的区域称为锋区。2.形成锋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形成,其水平范围与气团水平尺度相当,长达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水平宽度在近地面层一般为几十千米,窄的只有几千米,宽者也不过几百千米,到高空增宽,可达200~400km,甚至更宽些。由于锋区的宽度同气团宽度相比显得很狭窄,因而常把锋区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锋。(二)锋的类型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一般把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四种类型。1.冷锋冷锋是冷气团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冷锋又因移动速度快慢不同,分为一型(慢速)冷锋和二型(快速)冷锋。2.暖锋暖锋是暖气团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3.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又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4.锢囚锋锢囚锋是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相接触形成的锋。(1)暖式锢囚锋:暖锋前部的冷气团比暖锋后的冷气团更冷时,称为暖式锢囚锋;当冷锋后部的冷气团比暖锋钱的冷气团更冷时,称为冷式锢囚锋;(2)中性锢囚锋:当锋前后的两个冷气团势力相当时,称为中性锢囚锋。冷式锢囚锋暖式锢囚锋中性锢囚锋(三)锋的特征1.锋面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2.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度递减的。然而锋区附近,由于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3.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槽中,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4.变压场所谓变压是指某一点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大小。气压变化的空间分布即变压场。变压的大小和分布与该地的辐合、辐散、温度平流等有关。锋面附近变压的特征和分布与锋面附近的温度平流、锋面坡度及锋面移动有关。在天气分析中,一般分析3小时变压。当一冷锋移到某地时,在该地的上空,冷锋后密度大的冷空气柱的厚度变长,气压上升,出现正3小时变压,而冷锋前处在暖气团中,空气密度变化不大,相应气压变化也不大。所以,一般来说冷锋在锋后有3小时的正变压,而冷锋前的气压变化不大(图a)。相反在暖锋的锋前有3小时的负变压,而暖锋锋后的气压变化不大(图b)。对于锢囚锋来说,一般是由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所以锢囚锋前多为3小时的负变压,而锢囚锋后多为3小时的正变压(图c、d)。对于暖式锢囚锋,由于冷锋位于暖锋的上方,故正变压线常出现在锋前(图c);而冷式锢囚锋,由于暖锋位于冷锋的上方,故负变压线常出现在地面锋线的后面(图d)。对于准静止锋,由于其移动性较小,所以它附近的气压变化较小。5.风场由于地面锋位于气压槽中,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而地面摩擦作用可使这种气旋性切变更加明显。同时,地面摩擦导致锋线附近强的风场辐合。锋面附近气压场和风场分布(四)锋面天气锋面天气主要指锋附近的云系、雾、降水、风、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和演变状况。1.暖锋天气暖锋特点:(1)暖空气缓慢沿锋面爬升;(2)坡度较小:tg≈1/100~1/200;(3)走向:北半球NW-SE;南半球NE-SW。北半球南半球天气模式:(1)云和降水云系:云系在锋前:Ci----Cs----As----Ns;与锋线距离:1000km-800km-600km-400m。降水:大多集中于Ns下面,宽度在锋线前200--400公里,属连续性降水。(2)风风力:暖锋前常大于暖锋后,一般锋前6-7级;锋后2-3级。(3)能见度暖锋前的降水区,当空气湿度比较大时,可形成锋面雾或很低的云,能见度很差。(4)气压气压计自动记录曲线大体为:锋前稳定下降,过境时停止,锋后缓慢下降。(5)气温锋前缓慢上升,过境时上升但不剧烈,锋后维持较高温度少变。2.冷锋天气冷锋根据移动速度的快慢分为两种类型,一型冷锋和二型冷锋。(1)一型冷锋(缓行冷锋)特点:①冷锋移速较慢,冷气团势力较弱②暖空气缓慢沿冷锋爬升③坡度不大,tg≈1/100④走向(北半球)NE-SW,(南半球)NW-SE。天气模式:(1)云和降水云系与暖锋顺序相反:锋后Ns-As-Cs-Ci。降水:出现在锋后,宽度比暖锋窄些,平均150-200km,属连续性降水。(2)风风力:冷锋后风力时常大于冷锋前风力,锋后一般风力7-8级。(3)能见度冷锋前后的能见度均不良。锋前是稳定的暖湿气团,因烟、尘、水汽易聚于底层,使能见度变坏。冬春季节,气团湿度小,冷锋后的大风带来风沙天气,能见度恶劣。(4)气压气压计自动记录曲线大体为:锋前气压略降,过境时突然上升,锋后继续上升。(5)气温锋前稳定少变,过境时突然下降,锋后继续下降。(2)二型冷锋(急行冷锋)特点:①锋面移速很快,冷气团势力很强②锋面坡度较大,tg=1/50~1/70③锋附近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由于锋面坡度较大,运动速度快,冲击前方的暖空气使之产生激烈的上升运动。天气模式夏半年(1)云和降水云系:在地面锋线附近形成强烈的积雨云降水:出现雷暴和阵性降水天气,云雨区很窄,一般只有几十公里。这种冷锋过境时,往往出现暴雨,雷电交加,但时间很短,锋线过后不久,天气转晴。(2)风冷锋过境降水同时伴有狂风,锋后风力减弱,趋于稳定。(3)能见度冷锋前、冷锋过境降水时能见度不良,锋后降水停止后能见度好。(4)气压气压计自动记录曲线大体为:锋前气压略降,过境时突然上升,锋后上升迅速。(5)气温锋前稳定少变,过境时突然下降,锋后继续下降。冷锋线在北半球多为东北-西南走向,锋前吹S-SW风,锋后吹N-NW风。锋过境时,风向作顺时针变化;在南半球,冷锋线多为东南-西北走向,锋前吹N-NW风,锋后吹S-SW风。锋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北半球南半球冬半年(1)云和降水云系:锋前出现Ci-Cs-As-Ns,在地面锋线附近有很薄很低的云层,锋后云很快消失。降水:锋前有不宽的连续性降水,锋后天气转晴。3.准静止锋天气特点:(1)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南北摆动或很少移动。(2)暖空气沿锋面缓慢爬升。(3)锋面坡度很小,tg≈1/150~1/300。(4)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天气模式(1)云和降水云系:在锋线高纬一侧,由高纬到低纬依次为:Ci-Cs-As-Ns。降水:降水区很宽,有时在某一地区来回摆动,造成该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2)风北半球:准静止锋北侧E-NE风,风力时常3-4级;南侧SW风,风力时常1-2级。南半球:准静止锋南侧E-SE风,风力时常3-4级;北侧NW风,风力时常1-2级。(3)能见度很差,影响航海。4.锢囚锋天气锢囚锋主要是由冷锋追上暖锋两者合并而成的。(1)暖式锢囚锋。常由具有层状云系的两条锋合并而成,锢囚锋上的云系是层状云系,分布在锢囚点两侧。若暖空气湿度大,则锢囚点上形成厚密的雨层云。锢囚点下,一般出现层状云。(2)冷式锢囚锋。后部锋上积状云,前部
本文标题:模块二--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7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