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家界野外实习报告--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姓名:谢雅芳班级:地科10102班学号:28时间:2012/6/8-2--3-目录一、实习目的·················································4一、实习时间·················································4二、实习地点·················································4三、实习路线·················································4四、实习内容·················································4五、报告正文·········································41、张家界概况…………………………………………42、家界地质地貌……………………………………53、张家界气象水文……………………………………84、张家界植被土壤……………………………………95、张家界人文地理概况………………………………106、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2六、实习总结与收获……………………………………………14-4-一、实习目的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深对课堂上有关地质学与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2.观测、分析张家界:地质条件与特征;地貌类型、特征、成因;植物、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成因;等等。3.探讨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的SWOT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二、实习时间2012/6/3——2010/6/6三、实习地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四、实习路线1、武林大酒店——黄龙洞2、标志门——十里画廊——天子山——贺龙公园——袁家界——百龙电梯(晚上:在张家界大剧院观看魅力湘西民族风情表演)3、标志门——水绕四门——森林公园——金鞭溪——黄石寨4、武林大酒店——漂游——听报告会——宝峰湖五、实习内容1、以张家界地质博物馆为考查点,对考察区的岩石、矿物加以描述;2、分析武陵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3、利用地质图了解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4、分析武陵源地貌类型、特征、成因和对旅游发展的影响;5、识别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地理意义的植物;6、掌握植物分类的方法;7、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能对木本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8、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划分剖面发生层次,对土壤颜色、质地等测定。六、报告正文1、张家界概况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5-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2008年总人口163.95万人,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市府设永定区,距省会长沙390公里,距长江三峡300公里。张家界,相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本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在张家界建国营林场。70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1982年9月25日,国家计委行文,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市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杨家界等景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外,市境主要自然、人文景观还有“武陵之魂”天门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江南名刹”普光禅寺、“楚南盛景”五雷山,以及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农故居等。全市已开发景区景点12处,开辟游览线30多条,可供观光游览的主要景点景观300余处张家界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这里生活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的这些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和习惯,包括生产生活习俗、婚嫁丧葬习俗、信仰习俗、岁日节令、歌舞曲艺等。其中,以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接龙舞,融合多民族的九子鞭,傩愿戏、花灯,以及大庸阳戏等最具代表性。游客进入张家界市境,随处可见土家苗寨、吊脚木楼、石磨水碾、笕槽筒车、小桥清溪。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成为张家界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界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八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市境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其中一级保护的6种,二级保护的20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1种。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处,总面积3.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即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32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即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0.87万公顷。已建立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63.66%,活立木蓄积量1024.1万立方米。2、张家界的地质、地貌概况张家界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6-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4个主要阶段。平台、方山: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的平台方山地貌。峰墙:随着侵蚀作用的加剧,沿岩石共轭节惠中发育规模较大的一组世理形成溪沟,两侧岩石陡峭,形成峰墙。如百丈峡即属此类型。峰丛、峰林:流水继续侵蚀溪沟两侧的节理、裂隙、形成峰丛,当切割至一定深度时,则形成由无数挺拔峻峭的峰柱构成的峰林地貌。如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的地貌特征。残林: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下切,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形成残林地貌。随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将倒塌贻尽,直至消亡,最终形成新的剥蚀地貌。在武陵源泥盆系砂岩分布区的外围地带则为此类地貌类型。砂岩峰林地貌形成演化历史:(a)孕育期4亿年前沉积石英砂岩,2.5亿年前沉积形成石灰岩。至2亿年前的中三叠世晚期,本区地壳全面上升成为陆地。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区内海拔1000-1200m(天子山一期)及海拔800m(天子山二期)两级剥夷面。(b)幼年期由于地壳间歇抬升,石英砂岩的盖层岩石被剥蚀掉。流水沿几组节理下切,形成以索溪为轴的水网,将古剥夷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初始方山及条状山脊,其边缘沿节理切削成岩柱的雏形。代表性地貌有天子山、袁家界、腰子寨及黄狮寨等方山台寨。(c)壮年期区域性掀斜抬升作用导致侵蚀基准面进一步下降,河流深切及向源侵蚀交替进行,水网密度增大,使初始方山台寨,岩柱进一步增高,并且由于沿垂直节理出现边坡式重力崩塌,进而塑造出各种分离兀突的砂岩峰林地貌。代表性地貌有:峡谷、岩柱、峰林、峰墙、天生桥、天门等。(d)晚年期壮年期后,地壳处于稳定状态,砂岩峰林使地区继续出现崩塌,河谷更加开阔。由于侵蚀基准面较稳定,河流以侧蚀作用及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岩峰、岩柱高度逐渐被剥低,体积变小,个体数量变稀。本区索溪峪一带及河流下游地段的一些地貌景观,就属于晚年期。它们有:骆驼峰(孤峰)、仙女献花(峰林)、采药老人(石柱)、猛虎啸天(孤峰)、索溪峪(开宽河谷)。公园内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岩溶洞穴地貌。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黄龙洞为典型,洞内景观引人-7-入胜,洞穴迷宫、卷曲状钟乳石、鹅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帘、石花等。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是张家界地貌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约占全市面积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种类,不论地表、地干,其堆积物均发育齐全,是我国湘西北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桑植县、慈利县大部,武陵源区、永定区东南部是这一地形发育的地区。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积物。在张家界更是堪称一绝。岩溶洞穴地貌的形成条件:㈠、二迭系和三迭系厚层灰层,是溶洞形成的物质基础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中最典型的黄龙洞与九天洞,均发育于二迭系-三迭系石灰岩中,该套地层连续沉积,厚度巨大,产状平缓,其间夹有若干层抗化学侵蚀能力较强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粉砂岩等,有利于岩溶洞穴多层结构的形成。㈡、地台型共轭垂直节理,为洞穴的形成开辟了道路由于共轭垂直节理发育,渗入地下的酸性水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将裂隙、节理两侧的灰岩缓慢溶蚀。正是这种“蚂蚁啃骨头”的作用,顽强地在灰岩中开凿出迂回曲折的洞穴地貌。㈢、地壳的间歇性抬升,形成了溶洞的多层式结构无论是黄龙洞还是观音洞,都呈现多层式结构。黄龙洞的“四层”特点,标志着自晚第三纪以来,至今经历了四次明显的地壳间歇性上升运动。3、张家界气象水文气候:武陵源处于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是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属山原型湿润气候。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气温垂直递减。同时,因山谷幽深和盆地开阔受到阳光辐射差别大,局部地区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原季风气候。云雾多、湿度大、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16.3~16.8℃,1月平均气温4.8~5.1℃;7月平均气温22.5~23.7℃,极端高温41.6℃,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5208.4℃~5353.6℃,无霜期267~275天,年降水量1382.1~1427.3毫米,主要集中在4~8月,5~7月多暴雨,占全年降水量的30%以上,年蒸发量1140.6~1285.5毫米,相对湿度平均为77%~79%,5~6月为79%~81%。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土壤的形成和动植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条件。武陵源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季为每年3月到6月,到了6月下旬,武陵源开始进入夏季,直到9月上旬。武陵源夏季的平均气温在22至26摄氏度之间,最高时也不过32℃左右。此时,许多地区酷热难当,而这里-8-却一派清凉,是避暑消夏的理想处所之一。张家界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因此,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6℃左右。夏季8月极端气温在37.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以1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4.5℃)。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合动物的繁衍与植物的生长,更适合观光旅游。水文:张家界市境内溪河纵横,武陵源区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澧水干流在桑植县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东麓;南源出永顺县龙家寨,三源在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最后流入洞庭湖,干流流贯全市的长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积8135平方公里。境内修建了储水库多个,为当地用水,用电提供足够的来源。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湖北鹤峰,向东南流经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干流全长250公里,在全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与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基岩裸露,坡陡流急,全河80%属峡谷区。总落差400多米,是湖南省水流面积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此外境内还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积1428平方公里
本文标题:张家界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7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