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2010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裂肛(肛裂)优化诊疗方案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的炎症性疾病。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是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肛门齿线下前后正中(截石位6点和12点),侧方极少见。男性多发于后正中(6点)位,女性多发于前正中线(12点)位。中医经典文献中无肛裂病名记载,将肛裂归属于“痔”的范畴,肛裂中医又称“钩肠痔”、“裂肛”。西医也叫肛裂。病因病机:过食辛辣、炙博之品,实热内生,热结肠腑或久病体弱,阴血亏虚,津液不足,肠失濡润,粪便秘结粗硬,排便努挣,擦破肛门皮肤,复染邪毒,长久不愈,形成慢性溃疡。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钩肠痔、裂肛、肛裂西医病名:肛裂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OO1.7—94)。(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2)主要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期肛裂。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诊断依据:(1)症状: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①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肛门疼痛,便后数分钟疼痛可缓解(减轻或消失),称疼痛间歇期,随后又因括约肌痉挛而再次发生剧烈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每次排便时这一疼痛过程称周期性疼痛。疼痛特点为,疼痛发生与排便有直接关系,可放射至骶尾部,大便干结时更甚,典型疼痛者,便时痛轻,便后痛重,先轻后重,中有间歇,呈一特殊的疼痛周期。②便血时有时无,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手纸染血或便后滴血,色鲜红。③瘙痒,由于肛裂溃疡的分泌物或因并发的肛窦炎、肛乳头炎等所产生的分泌物刺激所致。④便秘既是肛裂的病因之一,肛裂反过来又可引起便秘,因排便时剧烈疼痛,患者常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人为地控制排便,致使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份吸收过多而更加干燥,排便愈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体征:肛裂检查取适宜体位以视诊为主,检查者用双手拇指将肛缘皮肤轻轻向两侧分开,可见肛管皮肤梭形裂开、溃疡(潜行瘘道),如用探针轻触溃疡面,可引起明显疼痛。陈旧性肛裂溃疡面颜色灰白,底深、边缘增厚,下端可形成裂痔(哨兵痔)与溃疡上端肥大的肛乳头合称肛裂三联征,指诊可发现肛门紧缩。(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早期肛裂):病程短,裂创新鲜,色红,底浅,边缘整齐有弹性,创面无硬结,尚未形成慢性溃疡,无肥大乳头和裂痔,疼痛剧烈。(2)慢性期(陈旧性肛裂):病程长,反复发作,裂创底深,边缘不整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裂创底部栉膜变厚变硬,形成栉膜带。裂口、栉膜带、赘皮性外痔(哨兵痔)、肛乳头肥大、单口内瘘、肛窦炎、肛乳头炎7种病理改变,为陈旧性肛裂的病理特征。(三)症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或涩。三、综合治疗方案肛裂早期经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服用滑润剂或缓泻剂。排便前溃疡局部涂以表面麻醉剂或用含麻醉剂的坐药等非手术疗法,有可能痊愈。如肛裂久不愈合或短暂愈合后又反覆发作者需手术治疗。肛裂的治疗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保守疗法目的是促进裂口修复,减轻便秘等发病诱因,适用于急性期肛裂或拒绝手术者。手术治疗是根治方法,特别适用于慢性期肛裂。1一般治疗:(1)饮食调摄:合理饮食,多进含纤维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忌嗜食辛辣煎炸之品,防饮酒过度,防止大便干燥,避免粗硬粪便擦伤肛门。(2)起居调整:生活规律,起居有时。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时间是早晨起床或饭后。晨起和饭后排便,可以不增加腹压,顺利地将粪便排出,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时治疗便秘。保持肛门清洁,可于便后及睡前温水坐浴,清洗肛门,以减少对肛门的刺激。(3)治疗它病:患有肛隐窝炎、肛门湿疹、皮炎者,应及时治疗,避免诱发肛裂。积极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肛管上皮损伤,防止其继发感染,形成溃疡。2中医辨证论治选择中药口服内治法:适应于各期肛裂。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病变轻重,可采用相应的内治方法。单纯的内治法,仅适用于不愿意手术,而且便秘较重的病人,睡前口服通过中药口服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的目的,促进新鲜肛裂愈合。适合门诊病人。(1)血热肠燥证:治法:清热泻火,增液润肠通便。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2)阴虚津亏证治法:凉血养血,养阴增液通便。方药:增液汤加减(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润肠通便。方药:方用秦艽苍术汤、止痛如神汤3手术疗法:适应症:除没有括约肌痉挛的I期肛裂外,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早期肛裂可考虑手术治疗,慢性陈旧性肛裂保守疗法难以根治主要靠手术治疗。注意事项(1)伴有恶性肿瘤病人应以治疗肿瘤为主、避免遗误病情。(2)妇女妊娠或临产期应慎重治疗。(3)伴有严重肺结核或高血压、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应慎重治疗。(4)疼痛较重者,对症止痛治疗。(5)有并发症者应积极治疗并发症。(6)术后应积极治疗便秘,避免因便秘引起肛裂切口愈合欠佳或病情复发。(7)应慎重治疗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术前准备(1)实验室和理化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凝血、全肝功、血糖、心电图、胸部照片(2)药物皮试(3)肠道准备:术前2小时温等渗盐水500-1000毫升灌肠或医嘱患者解净大便。(4)肛周皮肤剃毛及清洁肛门。术后处理(1)术后每日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用硝矾洗剂或温盐水熏洗坐浴1--2次。(2)创面每日换药1—2次。(3)术后酌情使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一)肛裂切除术:①适应症:溃疡性肛裂伴有各种并发症者,如哨兵痔、肥大乳头、潜行瘘管及隐窝感染。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创面宽大,引流通畅,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伤口愈合缓慢。②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消毒、麻醉,以组织钳将裂口远端包括哨兵痔在内一并提起,剪刀切除裂口至齿线平面,以肛裂裂口为中心作一梭形切口,切除肛裂创面疤痕组织及栉膜带、哨兵痔、肥大的肛乳头及感染隐窝,弯钳夹住基底部,丝线结扎,剪去残端,修剪皮缘,使之呈外大里小的形状。必要时再垂直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彻底止血,指法扩肛。切口向外适当延长,使切口成一底小口大的V字形创口,凡士林油纱条压迫切口,纱布加压包扎固定。术后每日坐浴、换药,保持引流通畅至切口愈合。(二)内括约肌松解术:内括约肌具有消化道不随意环形肌的特性,易发生痉挛及收缩,这是造成肛裂疼痛的主要原因,一般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很少引起便失禁。故可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①适应症:慢性期肛裂伴有各种并发症者,如哨兵痔、肥大肛乳头、潜行瘘管及隐窝感染。②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简化骶管麻醉或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后,在距肛缘约1.5cm的6点或5、8点处做一长1cm小梭型切口,深达皮下,食指伸入肛内触到括约肌间沟部位,持弯钳自切口进入,沿皮下进到括约肌间沟部肛管皮下,在食指引导下,向肛门方向挑出部分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皮下部并剪断,再稍用力扩张肛门(使括约肌回缩),指诊肛门松弛,括约肌间沟上方可及明显裂隙即可。肛裂部分行病灶切除暴露新鲜创面,切口一般不缝合,创口长效麻药点状注射,外涂软膏后,盖敷料加压包扎术毕。③注意事项:手术医师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统一操作规程。术中损伤范围不宜过大,陈旧性肛裂采用肛裂切除术、肛管正中松解、侧方松解术、小切口皮下松解术、纵切横缝术。从齿线上探出时位置不要过高,不能超过肛直线,以免引进肛门收缩不良或失禁。术后嘱患者禁食辛辣,饮食易清淡、多饮白开水,调节情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治便秘,感染。4.基础治疗:术后按肛门开放伤口换药。若出现术后感染、发热、疼痛、便秘等合并症,同其他肛肠科术后合并症处理。5.中医适宜技术特色外治疗法(1)熏洗坐浴:适宜于各种原因所致肛裂,目的在于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口,排便前用坐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减轻粪便对肛裂溃疡的刺激,排便后坐浴,可使肛裂溃疡内的粪便残渣洗净,减少异物刺激,减轻肛门疼痛和痉挛。方选金玄洗剂,痔疾洗液,祛毒汤,苦参汤等中药,于便后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可促进肛裂愈合。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我院硝矾洗剂组方如下:朴硝25g明矾10g硼砂15g用法:排便后换药前取50克开水冲化坐浴熏洗。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收敛止血。(2)栓剂纳肛:适用于缓解症状,可选用美新唑酮红古豆醇酯栓,九华栓,马应龙麝香痔栓。(3)敷药法:适用于缓解症状,用于各种肛裂,常用药如四黄膏、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红霉素软膏、肛泰软膏等,将药膏涂于病灶处,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作用。6护理:辩证施护⑴术后护理:指导患者便后中药熏洗坐浴、涂药,理疗,促进创面愈合。⑵饮食护理①血热肠燥证多吃蔬菜,水果。②阴虚津亏证宜多进滋阴增液之品。③气滞血瘀证给与理气活血之品四、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3有效:症状好转,积分较治疗前降低≥1/3无效:症状无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不足1/3评价方法:症状评价指标: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便血0级:正常0分1级:轻度2分带血2级:中度4分滴血3级:重度6分射血疼痛0级:正常0分1级:轻度2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2级:中度4分明显疼痛,用药缓解3级:重度6分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大便干燥或秘结0级:无0分1级:有1分症候评价指标: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舌红,苔黄0级:无1级:有脉数或滑脉0级:无1级:有五.难点分析:(1)肛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肛周克罗恩病和肛管部梅毒等疾病同样会有溃疡的存在,怎么与肛裂区别。对于肛裂防患于未然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体现,如何使便秘患者增加肛裂病防治意识,也是临床上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住院期间除中药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推广不够,如特定电磁波等中医诊疗设备。(2)肛裂手术适应征的把握问题,因为患者年龄,体质,症状,病情,配合程度等方面不同,医师水平及特色治疗方法应用欠佳,肛裂术后容易造成疼痛,尿储留,排便困难便秘,出血,肛缘水肿,瘀斑,狭窄,肛门溢液,大便失禁,肛门瘙痒,续发肛痈-漏,创口愈合缓慢,锁眼畸形,复发等并发症。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我科不断总结经验,充分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疗法,与2009年度对比,明显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部分并发症缺乏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六.解决思路:(1)细化肛裂诊断分期分类,收集鉴别诊断相关资料,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部分医师诊疗方案落实不到位,今后加大中医特色治疗项目,绩效考核力度。加强医师业务学习,掌握手术方案及适应症,保守有度,手术适时,术中操作应稳,准,细,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中医重在整体调节,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肛裂主要因阴虚津亏,热结肠燥,大便干结,努挣排便致肛管撕伤,因此在治疗上应重在润肠软便,活血化瘀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淋巴回流及营养代谢,解除内括约肌痉挛,达到治愈目的。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运动量的减少,使便秘病人增多,从而导致肛裂病人较前增加。因患者饮食、便秘、排便习惯等问题,使早期肛裂,中医药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疗效,中医药运用有效手段达到治愈目的,早期肛裂应避免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包括饮食调节、软化大便、培养良好排便习惯等方面,以减轻症状,防止
本文标题: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20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2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