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三历史备考王冬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一进入初三历史复习,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历史考什么,如何考高分,而我们初三历史老师也在苦思冥想,如何能出色完成本学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取得2011年的优异成绩。今天我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心情很激动也很紧张,下面我就结合这些年的初三历史教学,和大家谈谈我的初三历史备考情况。那我们如何备考的指南针就是《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历史内容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在陈述内容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为识记层次,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词,为理解层次;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词,为运用层次,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以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标为例(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从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趋势2、开始注重考查学生用史实论证的能力。同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也提出来了明确的要求那这就需要我们初三备考要以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狠抓基础知识,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一、研读目录掌握纲领每册教科书前面都有“目录”,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目录,这不好。目录是全书的纲领。有个成语说提纲振领。意思是说,抓住纲领,就能掌握、控制全局。所以,对“目录”要研读。就能够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北师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一课“三国鼎立”,是政权分立的突出表现。随后西晋统一全国,但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很快灭亡。皇族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出现南北对峙局面。在此期间,南方突出的成就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突出的成就是民族大融合,所以第二课讲“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三课讲“北方民族大融合”。第四五两课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从目录上可以看出,一个单元介绍一个历史时代,单元的标题都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征;单元下面的每一课都选取一个侧面去讲述这个历史时代的具体内容,将它们合起来,就是这个历史时代的全貌。所以,熟悉目录就能了解全书的脉络。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所以要想决战中考必须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复习思路为:逐节、逐章、逐册依次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死记,还得记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复习的时候学生能够得心应手,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应对中考。以课为单位的复习方法:①教师提出本课线索,理清思路,必要的话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问题重新进行解释,加深理解和认识,②组织学生看书。要学生做到“六看三抓”,六看:看目录、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在这六看中,重点看正文、插图、资料。三抓:抓线索、抓知识网络、抓重点。对课文的重点知识要加强记忆。但是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特别是对初三的学生,以前历史只是考一本书的内容,现在,初三要把前两年的内容都得记住,学生容易忘记,这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的普遍反应。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现在历史课的学习学校老师学生都存在误区,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记理论性的知识时,更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这样有助于使干瘪的理论的种子在大脑中萌发出芽。如: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4页:《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权利法案》的理解,就是“国王统而不治”。对于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我们就联系西方一位法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如果英国议会把一份国王的死刑判决书放在女王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通过这句话我们就能想到“虚君”这一特点。能真正的理解了国王统而不治”。所以真正理解了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同时要注意学生这次课本的回扣论从史出。以章为单位的复习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每一章都是一个小专题。对章节的复习采用如下办法:①认识本章节所体现的主题是什么。梳理章节的内在线索。指出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认识高度有一定的提升②通过列举、对比等方式,比较和归纳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培养比较、归纳的能力。(以近代化艰难起步为切入点)以一册书为单位的复习方法:我们的每一册书所记载的都是一段分期的历史。如世界近代史中,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特征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事件的特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及其推动的第2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第二、三股潮流: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三单元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第一股潮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经历了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在复习的第二阶段我们进入三、专题复习,纵横联系。专题复习能够打破教材的顺序,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分散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专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是一脉相承的,是单元复习的深化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框架结构,这样有助于弥补单元复习的不足,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脉络感,而且还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按时间顺序,将同一个问题串联起来,这就是纵。把同一时期的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在我们历史复习中要纵横交错,知识网络才能形成。下面我们就列举一下专题,为大家复习时做参考。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都是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其中,侵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抗争与探索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而列强侵华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其中五四运动是一战的最大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所以五四运动也是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第四单元中国的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二战做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解放战争是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在中国的反应中国现代史部分:第一单元过渡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单元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三单元文革时期和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前期,都是冷战时期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新时期是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后的中国史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进行的。由此可见,中外史可概括在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四、综合复习史政融合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思维,构建宏观框架。从生产力角度,可分为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是手工工场时代;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电子信息时代。史政综合方面: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联系中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与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初三历史经过基础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后,进入倒计时的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复习方法,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深化。五、关注热点,提高能力中考以能力立意,鼓励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周年问题。如本次我们菏泽中考19题就是涉及了周年问题。我把周年问题全部整理出来给学生印发。同时在考试前拿出两节课到三节课上历史感悟课,如战争类,例如鸦片战争的教训启示。近代史被侵略的感想一战二战近代化探索史等,。我们本次18题(4)结合所学知识及身边的变化,就政府应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4)感想:制定任何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19(3)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到今天温总理“绝不会延续仇恨”的讲话,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2分)(3)(把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意在警示世人牢记纳粹暴行。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记取历史教训,防止战争和屠杀惨剧再次发生。(1分)“不延续仇恨”强调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更应该面向未来,全世界共同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1分)(答案包含两层意思:不忘历史;面向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体现了对我们课标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六、正确处理历史复习中的三大关系1.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复习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点面把握,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须做到下列两个方面:①注意复习的广度。对教科书上的每一知识点应逐一学习,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忽视的所谓“非重点内容”。在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②注意对重点的复习和难点的突破。为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应在照顾全面的同时,必须克服事无巨细平均用力的做法,高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突出重点,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剖析某个重点,不遗余力地讲深挖透,直至揭示其内核和本质。而达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必然突破、包围重点难点,这也是历史学科特点本身所决定的。2.教与学的关系中考复习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也要有学生的积极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调控职能,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①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的本质,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行为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采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法。了解复习对象。我们的复习对象自然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层次各不相同,大体可分好、中、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总的原则是:鼓励优等生,帮助下等生,提拔中等生。我们的学科不能等同于数学、语文和外语等学科,初一、初二的历史底子即使薄也不会太影响我们的考生,只要用劲就可以有收获,所以中等人只要跳一跳脚,就有可能进入优等生的行列,所以,我们历史学科的老师,一定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
本文标题:初三历史备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2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