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西方哲学史复习卷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泰勒斯D.巴门尼德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提出的人是()A.泰勒斯B.赫拉克利特C.洛克D.毕达哥拉斯3.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A.实践的过程B.总结的过程C.回忆的过程D.讨论的过程4.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则是()A.观念的集合B.我思故我在C.身心二元论D.存在就是被感知5.认为“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家是()A.贝克莱B.洛克C.康德D.霍布斯6.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A.自在之物B.绝对观念C.哥白尼革命D.批判哲学7.卢梭认为文明的基础是()A.道德建设B.公有制C.私有制D.对神的信仰8.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A.良心B.修养C.知识D.哲学9.为了反对“天赋观念”,洛克提出了()A.反省说B.“白板”说C.经验说D.回忆说10.“清楚明白的观念”是哪位哲学家关于真理的标准()A.康德B.黑格尔C.普多提诺D.笛卡尔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是指()A.真理之路B.生长之路C.探索之路D.成长之路E.意见之路2.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组成A.理性B.欲望C.理念D.激情E.智慧3.霍布斯认为哲学的方法是()A.判断B.推理C.分析D.综合E.归纳F.演绎4.培根的四假相是指()A.经验假相B.市场假相C.种族假相D.剧场假相E.洞穴假相5.康德认为有三种形式的判断,它们是()A.先天综合判断B.感性分析判断C.先天分析判断D.理性综合判断E。后天综合判断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2.怎样理解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3.怎样理解“唯其不可能,我才相信”?4.托马斯.阿奎那是怎样证明上帝存在的?四.辨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就是我感知它,它就存在,我没感知它,它就不存在。2.“光照说”是对柏拉图的“太阳”比喻的承袭。五.论述题(22分)试论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2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A.原子B.真理C.无定D.数2.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A.中道B.幸福C.灵魂D.知识3.“清楚明白的观念”是哪位哲学家关于真理的标准()A.康德B.黑格尔C.普多提诺D.笛卡尔4.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则是()A.观念的集合B.我思故我在C.身心二元论D.存在就是被感知5.把具有无所不包的统一性称作“太一”的哲学家是()A.德尔图良B.普多提诺C.奥康D.培根6.认为哲学的方法是分析和综合的哲学家是()A.托马斯B.霍布斯C.莱布尼茨D.斯宾诺莎7.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A.自在之物B.绝对观念C.哥白尼革命D.批判哲学8.认为“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家是()A.贝克莱B.洛克C.康德D.霍布斯9.休谟提出了休谟的法则,认为在()作出区分A.认识与意见B.真理与价值C.事实与价值D.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10.“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哪位哲学家的基本哲学命题()A.亚里士多德B.休谟C.贝克莱D.斯宾诺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作出的三点重要修正是()A.原子形状有限B.原子有偏斜运动C.原子有重量D.原子有相互碰撞运动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对哲学的贡献在于其()A.超验性B.内在性C.自由问题D.超自然主义3.从思想内容上说,人文主义的实质就是强调()A.人的尊严B.人的价值C.人的地位D.人的权利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中的“批判”含义是()A.批评B.驳斥C.分析D.考察5.与近代哲学的其他形态相比,德国哲学家具有()A.客观性B.辩证性C.体系性D.思辨性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柏拉图“理念的基本含义与特征。”2.怎样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3.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4.简要回答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四.辨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自在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2.巴门尼德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从此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五.论述题(22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一命题。3一.单选1.C2.B3.C4.B5.B6.C.7.C.8.C9.B10.D二.多选1.AE2.ABD3.CD4.BCDE10.ACE三.简答题1.答:如果“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世间万物相对的人类,那么这句话表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如果“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其他人相对立的个人,那么这句话表达的是唯我主义的观点。“尺度”也有不同的理解:人究竟是按照自己的欲望,还是依据自己的认识来衡量事物?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因为每个人的欲望和认识都不一样,不一样的东西怎能成为尺度呢?2.答:“人为自然立法”是康德的“哥白尼革命”达到的重要结论。康德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即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或规律不是自然界所固有的,而是人类先天的认识形式所具有的,就是说客观事物的规律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人所赋予的。康德也承认范畴不能被超验地使用,只能在现象界使用。他并不认为人能够先天地认识到所有的自然界的具体规律,人为自然界规定的法则不是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的定律,这些定律必须经过经验才能被发现和验证,而先验范畴规定的一般的自然法则只是一些最一般的自然规律,它们的真理不依赖于经验,并且能够反过来赋予经验以普遍必然性。从以上,康德的先验哲学与自然哲学的分歧已见端倪。3.答:第一个拉丁教父德尔图良以激烈的言辞表达了反哲学倾向。例如,他说:“上帝之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不感到羞耻,因为人必须为之羞耻。上帝之子死了,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这是荒谬的。他被埋葬又复活了,这一事实是确定的,因为它是不可能的。”这句话被后人归纳成“唯其不可能,我才相信”。这句话体现了极端的信仰主义的立场,这种立场反对通过理性的方法来理解《圣经》,甚至不允许对《圣经》进行理解和解释。4.答: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必须从经验事实出发,必须是“后天证明”,他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简称“五路”)第一、依据事物的运动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二、依据事物的动力因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三、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证明上帝的存在。第四、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五、依据自然的目的性证明上帝的存在。四.辨析题1.答:正确。因为贝克莱的出发点是洛克的“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的观点。而这些观念只有当它们被知觉时才存在。贝克莱又认为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因而事物不可能独立于我们的心灵,它们就是对我们呈现的那样。所以,我感知事物的观念,它就存在,反之则不存在。2.答:正确。因为柏拉图的理念是“心灵的眼睛”看见的对象,善是视觉活动所需的光源,被比喻为“太阳”。同样“光照说”把上帝比作真理之光,人的心灵比作眼睛,理性比作视觉。正如只有在光照之下,眼睛才能有所见,心灵只有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才能有所认识,离开了光线的视觉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不受光照的理性不能进行认识活动。理性依其本性自然地趋向光照,正如视觉自然地趋向光线一样。因此,一切有理的人或多或少地拥有真理,只有那些信仰上帝、热爱上帝的人才能自觉地、充分地接受真理,把这真理集中起来,最后认识作为真理之源的上帝。总之,“光照说”既是对人类知识先决条件的哲学说明,又是关系人如何认识上帝的神学理论。它同柏拉图的“太阳”比喻一脉相承。五.答:(要点)1、这场革命的任务:是为解决哲学危机。2、何谓哥白尼革命:从“地心说”到“日心说”。3、康德关于如何获得知识,较之过去,应像哥白尼一样来一个根本转变:把从主观到客观的思想路线转变为从主观到客观。44、对康德的哥白尼革命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试卷2一.单选1.D.2.A3.D4.B5.B6.B7.D8.B9.C10.C二.多选1.BCD2.AC3.ABC4.CD5.BC三.简答题1.答:“理念“的基本含义是:是事物的共相;是事物存在的依据;是事物摹仿的模型;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的特征有9个:一是本源性;二是超感性;三是不变性和永恒性;四是绝对性;五是客观性;六是真实性;七是完善性和目的性;八是单一性和多数性;九是等级性。2.答:“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理。他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事物,包括我是否有一个身体。但是只要我在思维的过程中,我就存在。这里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笛卡尔认为思想的活动必须要有一个主体,因此,这个命题是确实的、不容置疑的。3.答: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表现出了民主主义思想的特点。卢梭明确地指出,国家只能是“自由人民自由协定”的产物,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乃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并不是自由地转让自己的权利,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平等、生命和财产。他认为,社会契约不是在上者与下者之间的一种月定,而是共同体与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实际上是人民同自己订立契约。卢梭不但指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自由、平等的而且强调在按照契约缔结的国家中,人们仍然是自由、平等的,不过是丧失了自然的自由,获得了社会自由。4.当康德登上了哲学舞台的时候,正是近代哲学陷入困境之时。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康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观念:当然哥白尼可以把地球与太阳的关系颠倒过来,我们为什么能按照这个思路来考察知识问题呢?就是说,如果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不妨像哥白尼一样换一个角度,把知识与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即让对象符合知识。这就被人们称之为“哥白尼革命”。四、辨析题1.答:不对。“自在之物”是贯穿于整个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不仅仅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具体说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它是作为我们的感觉经验的来源而存在的客观事物;二是指它“只能思之,不能知之”的思维存在体,是理性的先验理念;三是指它是作为实践理性的主体在实践上永远力求实现而又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2.答:对。巴门尼德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使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所谓“本体论”按其本义是关于“存在”的理论,亦即“存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门尼德追问的问题与自然哲学家追问的问题是不同的:自然哲学家追问的是时间K在先的最古老的开端和主宰,也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元素(材料),而巴门尼德所追问的则是逻辑上在先的本质,他称之为“存在”。巴门尼德关于两条道路的划分,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本质与现象,只不过还没有那么明确。至于巴门尼德为什么将哲学的最高对象称为“存在”,应该有语言学上的原因。五、论述题答:黑格尔主张“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按照他的观点,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当然就是合理的。因此,对黑格尔来说,合理性等于现实性,只不过从合理性到现实性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围绕着合理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合理性与现实性的“和解”。显然,人们将黑格尔这个命题看作是为当时的专制制度作论证,实在是对他的误解。这个命题的“革命性”昭然若揭,用不着作深入的解释。.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史复习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3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