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海云庵
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1页共13页海云庵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2页共13页青岛海云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研报告——保护与发展1历史文化街区简介1.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即法定保护的区域。1.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原则与意义历史街区保护有三条原则:一是保护历史的真实性,要尽可能多地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对历史建筑积极维护整修,不要因其破旧就认为没有使用价值并拆毁。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的角度重点保护。二是保护风貌的完整性,要保存整体的环境风貌,不但包括建筑物,还包括道路、街景、古树、小桥、院墙、河道、驳岸等构成环境风貌的各个因素;在实施保护改造前对沿街立面和沿河立面进行一个一个细致分析,尊重它们的历史痕迹,统一整体风貌。三是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这里的居民要继续生产和生活,要维持原有的社会功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得到完整性保护的例子不多。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受到很多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青岛市路四方区的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2历史沿革2.1海云庵的历史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3页共13页兴建海云庵,与当时青岛市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时这一带只有东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庄和湖岛村,人们以下海捕鱼和耕种农田为生,建庙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与丰收。海云庵初建时北庙屋3间为正殿,称“大士庵”,供奉观世音菩萨铜像(当地民众称“老姆”);南庙屋2间,称“关帝庙”,供奉关羽、周仓、关平神像。自此,海雾像云一样经常飘落在庙屋上空和附近。人们根据“海为鱼天地,云是鹤故乡”的诗句,给这座庙起名为“海云庵”。海云庵建成后,香火兴旺,有众多的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磕头,祈福求子。庙外海云街上,买卖逐渐兴隆,其盛况一直延续了数百年。1923年,有王涨诚等人2次化缘集资,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对海云庵进行了两次大修。2.2海云庵糖球会的历史海云庵庙会究竟始自何年无法考证。根据当地民众每年在正月十五日之后才开始劳动的习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4页共13页俗,在下地劳动和出诲捕鱼之前,为祈求丰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进庙烧香磕头。又根据正月十六日为每年第一个大潮日,特定此日为海云庵庙会。庙会那天,东镇、东吴家村、西吴家村、小村庄、水清沟,湖岛村以及东、西四方村的民众,一路上打着锣鼓、放着鞭炮,赶来进香磕头,热闹非凡。中国人素以“红”为大吉大利的象征。出海之前,吃一串大红糖球,认为是一年吉样如意的象征。所以,在庙会期间,尤以糖球为最多。1926年海云庵大翻修后,赶庙会的人有时多达上万人,成为当时青岛市区最大的传统庙会之一。由于买糖球成为海云庵庙会的主要特色,民众逐渐将海云庵庙会称为“海云庵糖球会”。3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现状及问题3.1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的现状青岛海云民俗文化街是四方区政府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民俗经济,塑造文化品牌,而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5页共13页重点打造一条具有浓郁民俗特色和城市商业价值的特色街。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街总占地面积约为3.2公顷,范围包括杭州路以西、兴隆路以东和兴元路以南三条道路围合区域。海云庵又名大土庵,始建于明朝,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文革时遭破坏。1982年十二月该庵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民族文化,四方区人民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将海云庵由原来的1112平方米扩建为现在的1620平方米。于1990年7月动工,1991年9月竣工,1994年9月正式成为宗教活动场所。海云庵是四方民俗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为青岛著名的明代建筑,占地800平方米。一进院落,外以灰垣相围,内有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和钟楼、鼓楼。庵内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枝繁叶茂,环境十分清静。庵内大殿供奉观音大士,左右配殿分别供奉龙王、关公、比干、老君、鲁班等。1923年重修时,增建钟、鼓楼各一座,近年又在庵前辟建广场,是青岛市区唯一一座开展宗教活动的道教庙庵。海云庵自建成以来,香火一直旺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六庙会期间,四乡八邻赶庙进香,热闹非常。庙会上尤以乡亲们用山楂、红枣、山药、桔子制作的各式糖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6页共13页球为最多,遂逐渐形成了以糖球为特色的传统庙会,人称海云庵糖球会。海云庵道观和海云庵糖球会是街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的象征。海云庵道观和海云庵糖球会所共同经历的500多年历史,为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的发展植入了深厚持久的生命力。同时,海云庵糖球会所代表的传统民俗成为了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与人民群众实现紧密联系的纽带。海云庵糖球会现在已经成为在全国和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它先后被评为“全国百项重点旅游节庆”和“中国十大民俗节”,并入选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糖球会期间,全国各地名优小吃聚集、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都会让市民和游客印象深刻,年会也因此成为了青岛这座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中最鲜明的民俗符号之一。4.1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的问题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街区的发展一直徘徊于开发与保护之间。导致引发了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以街区建设以开发为主导;二是一些单位长期占用文保建筑,大量临时建筑、违章搭建在此见缝插针,陆续形成棚房包围古建的现象,使该地区出现了衰退问题(表1)。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7页共13页表1:海云庵文化街区衰退问题衰退类型主要表现物质性衰退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建筑老化、历史风貌消亡和基础设施支撑差等现象现有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不能适应新的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企业停产倒闭等居住功能异化、混居杂居较多和起居私密性差等现象三种情况长期交织,形成现在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用地性质混杂干扰、建筑破旧、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挤不畅、历史特色消退、街区整体环境面临威胁的局面。5风貌区保护与发展的动因5.1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特色建设的需要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风貌破坏、历史断层等问题逐渐引起当地各界注意,本地的传统文化、历史特色日益受到了决策者的重视,海云庵街区作为四方城区区块,是城市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它的有效保护和适度发展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这些意识和观念上的转变给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8页共13页5.2城市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向产业化的全方位发展,开拓地方文化为特点的城市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向纵深延伸的必由之路。传统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形态与特色,对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城市中心区的传统街区地处商业发展的黄金地段,将成为第三产业集中地区和城市中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这将构成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强大动力。5.3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城市间的综合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城市城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建设海云庵民俗历史文化风貌区,是青岛市建设四方中心城市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5.4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该地区的用地功能混乱、管网老化、基础设施缺乏、交通拥挤不畅,难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街区内的传统居民区中许多居住建筑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已经相当破旧。城市环境质量亟待改善6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发展的背景条件6.1服务经济已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当前,青岛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要占当年GDP50%以上,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近年来,青岛市立足优势,加大措施,突出发展旅游、金融、物流等九大服务产业,服务经济已经呈现出增速明显加快、总量日趋壮大、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9页共13页投资快速增长、贡献日益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符合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宏观方向,并已被列入《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2009-2012年)》所规划的30个服务业集聚区。6.2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基础。海云庵道观和海云庵糖球会是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和未来发展繁荣的两大基石,它们的存在为街区的发展奠定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海云庵道观和海云庵糖球会所共同经历的500多年历史,为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的发展植入了深厚持久的生命力。同时,海云庵糖球会所代表的传统民俗成为了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与人民群众实现紧密联系的纽带。6.3“海云庵糖球会”民俗节庆品牌的影响力海云庵糖球会现在已经成为在全国和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它先后被评为“全国百项重点旅游节庆”和“中国十大民俗节”,并入选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糖球会期间,全国各地名优小吃聚集、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都会让市民和游客印象深刻,年会也因此成为了青岛这座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中最鲜明的民俗符号之一。作为节庆的举办地,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将从“海云庵糖球会”民俗节庆品牌中获得最为直接的发展推动力。6.4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后的空间优势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周边存在着众多的老工业企业。在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提出之后,该区域被列为两大老城区搬迁改造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10页共13页率先启动板块之一。目前,处于街区范围的部分旧厂房已经搬迁完毕,待全部搬迁改造项目完成后,将为街区的发展提供16公顷的发展空间。如此大的空间足以建设一条西接嘉禾路糖球广场,东连人民路商业街,以经营民间工艺品、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为主的民俗文化街。7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实施的保护措施7.1风貌协调、修旧如旧。做到门窗、墙等修缮按同屋结构格式或同等建筑格式,同时保证方式多样,风貌协调;与风格协调的门窗保留,不协调的门窗一律换下;旧墙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少拆,保持现状为主;对残损的进行修补,粉刷采用纸筋灰或保留旧的墙面;山墙维修采用灰砖,立面维修采用旧灰砖;外墙处理不一定要直,尽量保持原状。屋脊形式简朴,形式多样,对局部损坏有价值的屋脊保持原状。7.2重点体现文化内涵。对一些重点台门、建筑在修缮中按原样要求修复,再现历史文化底蕴。如针对海云庵应采取的修缮原则为:保留原有的建筑平面布局,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屋面按原样翻盖,新添瓦尽量用旧瓦,墙面、地面、楼面按原样整修,门窗及细部按原样修复,用旧材。庵堂陈设布置尽量恢复青岛地方传统。7.3完善基础设施。如何改善历史街区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保护的积极性,而且势必导致街区的窒息和进一步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完善基础设施,这是历史街区保护修缮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保护、发展第11页共13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街区居民的积极性,提高街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内在需要。由于历史街区内道路狭窄,路幅一般在3米左右,最小处仅2米,管线辅设只有采取变通办法。构筑了一个管线共同沟,将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线等合建在共同沟内。通过对管网实施改造,把历史街区内的污水并入城市排污网,对实在不能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住户,采用几户合建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解决抽水马桶污水处理问题,通过改造,两个历史街区内共建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38只。把架空线统一改造入地,改变杆线林立,架空线乱拉、乱接的现象;对住户自来水、电表统一按一表一户要求安装;统一安装卫生设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7.4激活商贸旅游。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周边存在着众多的老工业企业。在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提出之后,该区域被列为两大老城区搬迁改造率先启动板块之一。目前,处于街区范围的部分旧厂房已经
本文标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海云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3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