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含三个要素:事物、数字、法则。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二、测量要素(一)参照点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二)单位好的单位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三、测量量表(一)命名量表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二)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三)等距量表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例如:温度的零点是人定的,0摄氏度不意味着没有温度。(四)等比量表数值可做加减乘除运算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其实就是测验化的标准问题。量具必须标准化,这是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心理测量标准化包括如下内容: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一)智力测验;(二)特殊能力分类(三)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一)文字测验(二)操作测验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一)个别测验(二)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最高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这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行为测验。(二)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各种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一)测验万能论(二)测验无用论(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二、正确的测验观(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目前我过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大致有3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比内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我国心理学家正致力于心理测验的本土化,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智力测验,适应行为量表等。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确定常模群体时,先确定一般总体,再确定目标,最后确定样本。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的大小要合适实际工作中,应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样本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三、取样的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例如随机号码表法。(二)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等级结构存在和无序可排。(三)分组抽样(四)分层抽样确定常模时,最常用的是分层抽样的方法。先将目标总体按某种变量(如年龄)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受测者,最后把各层的受测者组合成常模样本。四、常模与常模分数(一)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二)常模分数又称导出分数。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一、发展常模:又称年龄量表在年龄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一)发展顺序量表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告诉人们儿童发育的正常、超前、滞后。最早的一个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婴儿感觉运动发展是4周控制眼睛运动,16周保持头平衡,28周用手抓握玩弄东西,40周控制躯干坐立或爬行,52周控制腿脚运动站立行走。皮亚杰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5岁理解质量守恒,6岁掌握重量守恒,7岁才有容量守恒概念。(二)智力年龄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每个年龄都有6道测题,答对每题得智龄2个月。例如某儿童6岁组题目全部通过,7岁组通过4题,8岁组通过3题,9岁组通过2题,其智商为6(岁)+(4*2+3*2+2*2)=6岁18个月=7岁6个月。(三)年级当量二、百分位常模(一)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8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85%的人比这个分数要低。(二)百分点(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四分位数相当于百分位数等级的25%,50%,75%。十分位数就是1-10%为第一段,91-100%为最后一段。三、标准分常模标准分数可以通过线性转换,也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时,叫T分数。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叫标准九分。以5.5为平均数,以1.5为标准差,叫标准10分。以10为平均数,以3为标准差,叫标准二十分。以100为平均数,以15为标准差,叫离差智商。离差智商使用最广。(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使之常态化。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标准分数。四、智商及其意义(一)比率智商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公式:IQ=MA/CA*100由于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并不同步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受测者。(二)离差智商依据测验分数常态分布来确定。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为15。离差智商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从不同的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一、转换表法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是转换表,也叫常模表。测验的使用者利用转换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二、剖面图法第三节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一、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同一受测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不受系统误差的影响。二、信度指标(一)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信度指数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数。是一种相关系数。(二)测量标准误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反之越大。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一、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适宜的时距一般是2-4周为宜,最好不要超过六个月。二、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如果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称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与等值系数。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三、内部一致性信度(一)分半信度:反映的只是两半测验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二)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四、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0.90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第三单元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一、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总的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实分数的方差决定的,也就是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当然,知道了真分数变异所占的比例,误差方差也就知道了。二、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一个测验的信度多高才合适,一句话没有定论,根据测验性质而改变。三、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从信度可以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这就是测量标准误的应用。有两个作用:一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二是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四、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一、样本特征(一)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会高估测验的信度,相反则会低谷测验的信度。(二)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因测验而异,因为题目的难度会影响被试的能力水平。难度影响信度系数。让小学的学生去做大学的数学题,或让大学生去做小学的作业,都会影响其信度。二、测验长度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测验越长,受测者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应遵循报酬递减率的原则,测验过长是得不偿失的,有时反而会引起受测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三、测验难度四、时间间隔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再次测验相隔时间短,其信度系数越大,时间间隔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大,信度系数便越低。第四节测验的效度第一单元效度的概念一、效度的定义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测量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的影响。二、效度的性质(一)相对性在评鉴测验效度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与功能,只有所测的结果符合该测验的目的,才能认为它是有效的测量工具。(二)连续性第二单元效度评估的方法一、内容效度(一)什么是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即该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二)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1、专家判断法为使得内容效度确定过程更为乐观,弥补不同专家对同一测验的判断可能出现的不一致,采用如下三个步骤:(1)定义好测试内容的总体范围(2)编制双向细目表(3)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个效度2、统计分析法除了描述性语言外,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采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例如:(1)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2)克伦巴赫提出,内容效度可由一组受测者再独立取自同样内容范围的两个测验复本上得分之相关来作估计。(3)再测法也可用于内容效度的评估。3、经验推测法(三)内容效度的特性1、不是普遍适用的2、具有时间上的特定性3、表面效度二、构想效度(一)什么是构想效度1954年提出,又称构思效度或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二)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通过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构想,从而为构想效度提供证据。(1)测试的内容效度;(2)测试的内部一致性指标;(3)分析被试者对题目反应特点。2、测验间的相互比较两种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称为相容效度,是构想效度证据之一。区分效度是又一证据,因素分析法是建立构想效度常用方法,也是证据之一。3、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4、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三、效标效度(一)什么是效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统计效度、效标关联效度。(二)效标效度的评估方法1、相关法是评估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2、区分法是检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3、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一、预测误差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决定性系数是效度系数的平方,它表示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比如,测验的效度是0.8,决定性系数是0.64,则测验分数正确预测效标的比例是64%,其余36%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二、预测效标分数三、预测效率指数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三、样本团体的性质(一)样本团体的异质性与信度系数一样,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低;样本团体越异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大,测验效度就越高。(二)干涉变量对于不同性质的团体,统一测验的效度会有很大不同。这些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其他有关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干涉变量。四、效度的性质第五节项目分析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一、定义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在能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如人格测验)中,类似的指标是“通俗性”。其计算方法与难度相同。公式:P=R/N*100%以通过
本文标题:心理测量学知识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3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