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成都市成华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成华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成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以增强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建设“生态城区、现代成华”,形成“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基本框架的关键时期;也是成华区卫生系统抓住重要机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全区大局的关键时期。根据《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结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1.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末,我区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0;婴儿死亡率从4.12‰下降到3.58‰。2.卫生资源总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卫生资源均有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5月,我区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共计538个,其中:医院37所(含三级乙等医院1所及二甲医院3所),社—2—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门诊部22个,诊所、医务室共440个。卫生行业现有各类从业人员71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135人,执业(助理)医师2735人,注册护士2123人,其他(含见习)619人,执业药师374人,执业检验技术人员284人,其他技术人员140人,工勤管理人员884人。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528张。与2005年相比各项指标均增长明显。3.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增强2009年,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年接诊4165879人次,其中门急诊诊疗4113613人次,出院80648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4天,床位使用率为82.25%。与2005年相比,除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项指标增长率分别为187.61%、189.56%、68.54%、32.47%。4.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重大疾病及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我区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和疫情规范处置为重点,全面有效地开展了传染病防控工作,巩固了传染病发病率平稳下降的良好趋势。中英、中法艾滋病项目运转良好。重大疾病得到进一步遏制。现代结核控制策略得到全面推行,结核病防治“五率”均达指标要求。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98%,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数9.61万人。—3—(2)长效稳固的疾控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三级防保网络不断加强。通过能力建设与硬件设施建设,全区14个街道100个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全覆盖,疾控工作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成功应对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全面推广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儿童免疫建卡率达100%,“五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3)妇幼卫生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妇幼保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58‰;宫颈癌普查率为57.5%,比2005年增加8个百分点。(4)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得到强化,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和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化妆品、饮用水、职业病防治等监督工作得到加强,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五年间抽检食品的总合格率达91%。(5)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2009年我区继续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为全区城乡常住人口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含流动人口)均能享受到健康管理等9大类公共卫生服务。5.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4—“十一五”期间,我区以卫生项目建设为龙头,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了建区历史上规模最大一轮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利用国家发改委拉动内需资金和区政府配套经费,共计投入5000余万元,启动了青龙、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和保和、圣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争取到贵州省红十字会160万元援建资金,对龙潭同乐、桂林等9个村卫生站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改造。建设、保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被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示范机构。6.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发展辖区内有1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9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区共有中医职业医师681名,占全区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为29.7%。不断拓展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和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推广应用,圣灯、龙潭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市卫生局授予“成都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机构处方中中医药所占比例达20%。7.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区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截止2009年,参保人数达到16.7万,受益面、基金使用率、住院实际补偿比均逐步提高。参保居民住院费用报销封顶线为6万元,三级—5—医院报销比例为6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85%。辖区内广大城镇非从业居民反映的“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群众看病有了保障,就医率有所提高。表1成华区卫生事业“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序号指标名称2005年2009年2009年比2005年1人均期望寿命(岁)75.4977上升1.512孕产妇死亡率(1/10万)0.000.00无3婴儿死亡率(‰)4.123.58下降13.1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04.65下降7.00%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35100提高0.65%6人均卫生事业费(元)16.0635.66提高122.04%7每千人床位数(床)5.185.7提高10.04%8农村累计改水受益人口比例(%)100100无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598.98提高2.57%(二)“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市区两级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对全区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我市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通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融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协同发展于一体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都会;我区也确定了“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总体定位,并依据发展成熟度、产业发展导向及重大项目布局等,将全区划分为“一—6—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的覆盖全域、功能各异、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适应市区两级战略规划及总体定位的需要,我区应加快引进国际国内医疗保健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所占比重,从总体上提升医学水平。这是因为,虽然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他中心城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横向比较,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就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来看,五城区中,我区医疗机构床位数、卫技人数位居第四,仅略高于锦江区,但是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及注册护士数均位于全市五城区末位,仅略高于成都市的平均水平,与现代化国际大都会中心城区的地位不相适应(表2);就医院级别来看,目前仅有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医疗机构3所,是五城区中唯一无三甲医院的城区,也尚未形成区域性医疗中心;就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来看,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次略高于锦江区,但是手术人次和实际占用总床位等反映服务能力的指标均排名五城区末位(表3)。上述数据说明,我区医疗服务能力现状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卫生需求,尤其是随着功能布局的重新定位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多层次、多样化、延伸性的医疗和保健服务需求矛盾将日益凸现,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市和区两级的战略规划布局为我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任务。—7—2.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相继公布。新医改方案把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表2成都市及五城区卫生资源配置比较表区域医疗机构总数其中床位数(张)每千人口床位数(张)卫技人员数其中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其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生护士小计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成都市40531675795619665.448116432456293377.122.852.57锦江区325134029287.1246392035190511.284.954青羊区3232377779214.07107034062385119.327.338.04金牛区551376857728.1182223282304211.554.614.56武侯区65464751223814.19161275951564918.76.97.97成华区535137335285.586135273524889.714.333.36表3成都市及五城区卫生资源及利用情况区域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成都市63578682204412720065617449437锦江区354666760494106754421600—8—青羊区7327139193260260381895153金牛区6167733117000199139831207武侯区112285603307494186189134819成华区416587980648104665318695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为近期需要着力抓好的五项重点任务。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区委区政府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我区医改工作,使我区卫生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必将打破阻碍我区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健康保障、服务可及性、健康状况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我区城乡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3.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目标(1)卫生资源人口分布不均衡。平均每千人服务机构数为0.11个,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0.16个/千人),其中千人口服务机构最少的是双桥子街道(0.04个/千人),最多的为府青街道(0.26个/千人)。(2)卫生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从医疗机构覆盖面积(1.64平方公里/机构)来看,远低于成都市的平均水平(17.22平方公里/机构),且各街道差距巨大,单位机构覆盖面积猛追湾最小为0.28平方公里/机构,龙潭最大达到18.81平方公里/机构。—9—(3)卫生资源分布与功能区发展规划不协调。我区卫生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二环路周边区域是我区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地,而作为成都总部经济基地的龙潭区域和作为成都市新客站及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聚集地的保和区域,其居住人口将不断增加,但卫生资源配置却明显不足,没有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医院,与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极不适应,急需重新调整。(见表4)表4成华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辖区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区人口(人)医疗机构总数(个)其中平方公里/每机构服务机构数/每千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医务室龙潭37.62559653511113118.810.04圣灯7.62366211111083.80.08青龙22.5154965954134833.220.13保和10.431324331122272.60.13万年5.235928391121341.30.11双水2.521301561113500.830.14跳蹬3.321314302113230.830.19二仙4.242860294120220.70.14新鸿1.652971251111210.530.06双桥1.571413332100300.50.04建3.75409
本文标题:成都市成华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6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