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城不倒却在消失•2015年9月27日,山西大同市新荣区胜堡村,一处长城古城楼孤零零竖立着。得胜堡曾有4座古城楼,由北向南依次为神武阁、玉皇阁、菩萨阁、城阁,现在只能看到2处倒塌后的城楼遗址。长城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光荏苒,如今的长城被列为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山西省有不同时代的长城,是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其境内各时代长城的总长度达3500多公里。山西朔州市新广武村,一辆拉煤车从明长城脚下经过。摄影师在走访中观察,山西的很多古长城被新修的公路切断,现存的长城也有许多是破败不堪,古老的城池更是早已损毁不存。山西阳高县的守口堡长城重修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全长约46公里。有关隘4处,由东至西为正门堡、守口堡、正宏堡、正边堡。各堡间共有墩台138座,2015年9月30日,一群山羊在守口堡长城脚下吃草,如果不是若隐若现的烽火台,很难看出这里是一段长城。山西阳高县守口堡村古长城。由于风沙侵蚀和人为拆卸,这里的长城多以黄色土夯示人。长城沿着山顶延伸,虽毁损严重但风骨犹存。长城分布在我国15个省404个县,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山西阳高县十九梁村,长城脚下的村民在收割莜麦。如今,这条宏伟的古长城已经变成了“田埂”,残缺的烽火台下,一垄一垄绿油油的莜麦涨势喜人。在附近劳作的农民说:“这段古长城是文物,但就没人管”。山西省左云县东北部的管家堡乡,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曹碾乡接壤。一群来自管家堡乡的孩子在攀爬当地古长城。山西阳高县长城乡镇宏堡村,这里的古长城状况堪忧,相较于置身于居民区的文物古迹,古长城一般立于荒郊野外,人迹罕至,长年风吹日晒,风化严重,不少地段的古长城淹没在杂草、废渣之中,独自在天地间凋零。2015年9月30日,山西阳高县长城乡,几位村民在无人看管的野长城上挖取的夯土。除去地震、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人为破坏仍是野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我国于2006年制订了《长城保护条例》,然而,针对古长城的破坏和失护,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山西大同市得胜堡村民李七十家中有两间小屋,都是用长城砖砌的。60岁的李七十告诉摄影师,他家的院墙、羊圈,都是用从长城上扒下的砖建的。类似的情况在得胜堡村极为普遍。一村民表示,砖上刻字的长城砖叫文字砖,市场价是50块钱一块,没有刻字的砖,家家户户都有用来盖房子。从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村的塔楼向村里望,几个孩子们正在村口玩耍。得胜堡内的格局为“三大街、六小巷”,得胜堡整齐的大街小巷配合四面厚重的城墙共同防御,形成了进退自如、易守难攻的形势。与得胜堡村不同,山西阳高县镇宏堡村虽然在长城乡境内,但从这里到达长城的镇宏堡,一路非常难行。虽然长城乡境内有长城约12公里,但糟糕的交通环境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同市新荣区胜堡村人烟稀少,偶尔来个生人,村民都会驻足观看。一位胜堡村的村民站在路中间,他身后院子里的狗听到陌生人的脚步声,也疯狂乱叫。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至今这里的村民都有很高的警惕性。胜堡村内一处用长城砖盖起的羊圈。在长城脚下很多小村庄极为贫困,村民把长城视为村里的公家财产,在普通村民的眼里,保护长城并没有保护家里的羊重要。山西朔州市新广武村,一名留守儿童站在门帘后向外张望。山西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村,80岁留守老人聂秀莲望着窗外。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中秋节也没能回来看她。平日里忙完地里的活,聂秀莲最常做的事就是在邻居家看人打麻将。山西阳高县长城乡十九梁村,60岁的村民任成(右一)带着孙子和老伴,站在自家院子里。任成说:“孩子们都住在城里,节假日才进山来看他。”十九梁村全村不足100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全部为旱地,没有一亩水田,人均年收入1100元。山西阳高县长城乡十九梁村,60岁的村民任美站在莜麦地里。他的麦田就在长城脚下,这是父亲留给他的。因为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地里只能种莜麦。阳高县多为旱地,地里主要生产玉米、小米、高粱、胡麻、马铃薯、豆类等特产。9月30日,山西阳高县长城乡守口堡村,村民杨汉军在长城脚下放羊。杨汉军说,前些年,一头羊能卖1000多块钱,现在只卖400-500元。山西朔州市新广武村,文物管理员尹成武在巡护古长城。从事34年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尹成武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长城上修碉堡;文化大革命后期,为响应“备战备荒”的号召,农民们从长城上拆墙砖修地道,盖房子……遗憾太多。”山西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森林公园,16岁的王妙在二道边古长城上自拍。王妙今年上高一,她说,自己从小生活这这里,经常来后山上玩,却不知道这就是明长城。王妙说:“我心中的长城应该是北京的八达岭。”山西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森林公园的早晨。新荣区古长城森林公园位于该区北部,2008年开始筹建,是经山西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全省56个县级(城郊)森林公园之一,园区总面积约5万亩。古长城森林公园园内绿化面积将占80.7%,这是将生态美景与历史遗存完美结合的一个保存案例。2015年10月3日,山西朔州市新广武村,明长城的遗迹上挤满了游客。这是一段未经修复的野长城,不收门票。长城脚下,除了道路和停车场,并没有餐饮、商业等旅游配套设施,但每天登长城的游客都有好几百人。黄昏下,二道边古长城遗址独自屹立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上。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数据,在明长城6千多公里的人工墙体中,保存较好仅有513.5公里,“自然环境对长城的破坏更是不可抗拒。目前,政府投资力度还不大,再不加大力度,这一点点古长城也要消失了。”长城保护员尹成武说。
本文标题:长城不倒 却在消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8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