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1956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还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得到很大提高。国务院于1994年10月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到2007年底,中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31个(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面积15188万公顷,陆地保护区的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9365.6万公顷。中国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影响日益扩大,全国已有达赉湖、长白山、五大连池、卧龙、亚丁、鼎湖山、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博格达峰、锡林郭勒、赛罕乌拉、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丰林、九寨沟、南麂列岛、山口、黄龙、高黎贡山、白水江、宝天曼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鄂尔多斯遗鸥、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三江、兴凯湖、洪河、江苏盐城、大丰麋鹿、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广东惠东港口海龟、湛江红树林、广西山口红树林、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米埔等30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张家界、九寨沟、黄龙和高丽贡山等20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种类型:类别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及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表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年份自然保护区数量(个)面积(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例(%)195610.119651964.90.07197834126.50.131982119408.20.4019853331933.02.1019874812370.02.4719895732706.32.8219906064000.04.0019917085606.75.5419937636618.46.8019957997185.07.2019979267697.97.64199911468815.248.8200012279820.89.85200115511298912.9200217571329513.2200319991439814.372004219414822.614.82005234914994.914.99200623951575415.16200725311518815.2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印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的标准之一。通过保护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对有12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基础地位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在近40年的时间内,特别是80年代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很快,在全国初步建成一个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这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和管理现状同我国拥有的生物多样性及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相比,是远不相适应的,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必须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积极扶持。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并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必要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经过各级政府和各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1.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共建立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99个,总面积718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4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6个,面积1719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37个,面积5140万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82个,面积40万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274个,面积286万公顷。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浙江天目山、贵州茂兰等12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除了自然保护区以外,我国还建立了风景名胜区512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9处),总面积96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1%;建立森林公园755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66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在保护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按照1993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已建立的以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551个,总面积1766.8万公顷,约占森林面积的13.2%,几乎分布于全国所有的林区和生物地理区域,代表着各种森林植被类型;——已建立的以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134.3万公顷,约占草原面积的0.8%;——已建立的以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3574.9万公顷,约占荒漠面积的18.6%;——已建立的以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及湿地珍禽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80个,总面积766.9万公顷,约占内陆湿地和水域面积的20.2%;——已建立的以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及海洋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59个,总面积132万公顷,约占近海海域和海岸带面积的0.28%;——物种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257个野生动物种和类群以及《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354个植物种中的绝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了保护;——已建立的以自然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11.3万公顷,使一大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遗迹得到了保护。(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初步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近10多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公布施行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4年1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条例》),农业、地矿、海洋等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行政规章,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2、初步形成了环保部门综合管理和林业、农业、海洋、地矿、水利、建设等部门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和政策,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有力促进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3、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人员配备逐步得到加强。1995年底,已建立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有536个建立了管理机构,占67%,有570个自然保护区配备了管理人员,占71.3%。(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有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能适应自然保护工作的需要。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危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不能满足保护的需要。2.自然保护区建设未能得到普遍重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一直未能很好地列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些地区和部门不理解自然保护的意义或仅从眼前和局部经济利益出发,不重视自然保护工作。目前,全国尚有9个省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到1%。少数地区甚至在已建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高强度开发活动,使一些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部门经费中解决。由于经费所限,投入缺口很大。4.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加快,使1990年编制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与物种保护‘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和类型更加科学合理,把一些急需保护的地区尽快保护起来,及早制定我国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5.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落后于建设速度。由于经费、人才、法制建设、土地使用权属等因素的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于建设的速度。目前,全国尚有37.9%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31.5%的自然保护区未配备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比例也较底。这些都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四)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以减缓和控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的;根据国情和国力,近期从抢救保护角度出发,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划定保护区域;到规划期末,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管理科学、执法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根据自然地带的递变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全面合理地规划自然保护区。——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2000年前,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放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并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确定不同生物地理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抢救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出发,把该保护的关键地区尽可能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对因开发时间较长原生态环境消失,但其次生环境有代表性,或经人工恢复,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自然恢复为有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也应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三、规划目标(六)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目标建立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建设和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七)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分为二个阶段近期1996—2000年、中期2001—2010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一致。分阶段目标是:1996—2000年: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000个(其中国家级140—15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9%左右,加上风景名胜区,合计约占国土面积的10%;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法规体系,80%左右的自然保护区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和配备必要管理人员,50%左右自然保护区具备基本的保护管理设施。2001—2010年: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200个左右(其中国家级160—17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10%,加上风景名胜区,合计约占国土面积的12%;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90%左右自然保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7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四、规划方案(八)自然资源的分布及丰富程度存在着地域分异规律尤以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更为明显。为此,应根据不同自然区域来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九)分区规
本文标题: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8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