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0版高职高专专业培养方案
1XXXXX学院关于修订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基本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特提出修订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一、指导思想(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遵循教育教学工作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三)明确以职业为导向,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2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全的体魄。二、基本原则(一)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注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岗位证书教育与课程教育的关系。(二)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培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修3订人才培养方案要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合理设置课程,实现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各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提出学生所必需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并在培养方案中落实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教学配合实训教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生产实践,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和创新时间,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五)体现办学特色要从我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办学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生源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努力办出特色。三、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修养,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为公共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训练课程、选修课程。4(一)公共文化素质课程公共文化素质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高职英语(日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礼仪、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必修课程。(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基础性和职业性原则设置,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铺垫作用,只求够用。专业课程是为学生掌握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所设置的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当考虑为学生取得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专业课程要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使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和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校的服务功能。(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安排,主要包括见习、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考证、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作品)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军训等。本环节的具体学时和教学进程由各分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行制定,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要以学生操作训练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四)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和职业方向课程两部分。公共选修课程重在学生人文素养个性发展培养;职业方向课程主要是为培养从事某个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而设置的课程,应努力按5工作过程的导向,开发项目课程。职业方向是专业分流的依据,职业方向课程是针对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的课程,一般开设3-4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职业意向选择方向课程,组成方向班级。五、总学时安排(一)时间分配高职高专三年在校总时间为114周,每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按19周安排。第一学期:除考试,法定假、入学教育和军训,实际教学13周。第二、三、四、五学期:除考试、法定假与机动、社会实践、技能培训、职业考证,实际教学周数为17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与验收。(二)学时分配1、总学时控制在2400—2500之间,课内总学时控制在1600—1800之间。2、基本要求(1)公共文化素质课程:共计432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7%左右。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英语(日语):共112学时。周4学时,开设两学期。体育:共56学时,周2学时,开设两学期。建议恢复早操6(晨练),同时充分利用七、八节课余时间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活跃校园气氛。计算机应用基础:共64学时,周4学时,开设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48学时,开设一学期,其中12学时为学生利用寒假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64学时,开设一学期,其中12学时为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共16学时,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学期进行3次,每次计4学时,4学时为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成绩计入总成绩。形势与政策:共16学时,采用名家讲座、网络课堂等形式教学。一学期进行3次,每次计4学时,4学时为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成绩计入总成绩。现代礼仪:共12学时,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学期进行3次,每次计4学时。就业指导:共36学时,开设两学期,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学期进行3次,每次计4学时,12学时为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成绩计入总成绩。(3)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各分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7专业特点进行制定,约占总学时的38%左右。(4)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各分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行制定,约占总学时的30%左右。(5)选修课程:各分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行制定,约占总学时的15%左右。六、周学时安排周学时应控制在24-26学时。七、其他具体要求(一)各专业列入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的40%。(二)课程名称的表述尽可能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能体现技能性。(三)高职高专专业与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有明显区分。8表1教学时间周分配表学年学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军训机动合计一12二34三56总计表2实践教学设置及安排表序号课程名称教学时数学期123456合计9表3专业(三年制)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类)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计划教学时数考核形式学期分配周课时共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二三四五六13+4公共文化素质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408考试4×1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5212考试4×13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16124考查※4形势与政策16124考查※5高职英语112112考试446体育56452达标22达标达标7现代礼仪1212考查※8就业指导362412考查※※9大学生心理健康88考查※10计算机应用基础643232过关4小计432308124实践性环节占学时数比例:28.70%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综合技能训练课入学教育及军训603624达标2w职业基本功、技能训练与考核过关毕业设计(作品)验收实训与顶岗实习达标选修课小计10统计周学时实践性教学时数总学时数实践性环节占总学时数比例%※表示此课程以讲座形式授课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课时数,实习实训每天折算6课时,每周折算30课时(摘自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标题:2010版高职高专专业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9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