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2
1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借贷2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的含义◆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32.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内容。■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应简明、适用。具体见P45表4-14二、会计账户1.会计账户的含义▲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格式;▲主要作用: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账户是一种以会计科目为名称的、具有一定格式的用于会计核算的专门工具。52.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1)相互联系▲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核算方法;会计账户则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2)相互区别▲外表形式不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6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图73.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8(2)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94.会计账户能够提供的金额指标105.会计账户的设置方法★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根据本企业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置。11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1.基本含义◆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122.基本特征——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对所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的反映。•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起码两个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依据会计等式的平衡性可以对一定时期会计账户的记录进行综合试算。13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即各种业务的发生,起码会引起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要素中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体现了如下规律:运用会计方法把这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14★复式记账法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本门课程仅介绍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产生——大约在12--13世纪起源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总结于14世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演进——“借、贷”二字最初只表示借贷资本家与贷款人与借贷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的丰富,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增减变化的记账符号。151、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会计等式,亦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比如,一个企业刚刚组成,有货币资金10万元,其中6万元有所有者投入,4万元从债权人出借入。就形成了账户上的对应关系和账户记录之间的平衡关系。1000004000060000银行存款短期借款实收资本162、记账符号借――debit贷――Credit在“T”账户中有其固定的位置;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即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在账户中的另一主要作用是与账户的余额的关系。账户借方贷方账户借方贷方余额余额173、账户结构◆基本含义: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1)资产、费用类账户结构★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费用类账户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费用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18(2)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结构★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收入类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收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19归纳表示如下:或者请记住P52表4-3203.记账规律(规则)●有借必有贷——账户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账户登记金额。经济业务影响要素登记账户登记方向登记金额举例说明21●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2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23●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资产类账户固定资产用银行存款200000元购入设备(2)100000(3)200000(3)20000024●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240000(2)100000资本公积将资本公积160000元转增资本期初余额500000(1)800000(4)160000(4)160000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25●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账款160000(2)100000(2)100000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160000期初余额160000签发商业汇票40000元抵付应付账款负债类账户应付票据(5)40000(2)100000(5)40000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264.会计分录的编制与账户对应关系(1)会计分录的含义●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经济业务◎应在哪些账户中登记?◎应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各账户中登记的金额是多少?对这些问题进行确认,并写出一定的记录形式,即会计分录。27(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例: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800000元存入银行。28(3)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800000800000举例如前面介绍的例题!●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分录都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29(4)会计分录的种类◆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复合(复杂)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例:公司购材料货款30000元。其中2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尚欠供货企业10000元。会计分录:借:原材料30000(购入材料总额)贷:银行存款20000(已支付货款)应付账款10000(尚未支付款)可分解如下:303000020000100002000020000100001000031(5)账户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复式记账时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系。【例】收到投资者投资存入银行这时,“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拉郎配”。◆对应账户:分录中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例】在上例中,“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325.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的含义◆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技术方法。12shichanshen33(2)试算平衡的基本方法①发生额平衡法发生额即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平衡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平衡公式:34◆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注意:必须是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发生额合计。35②余额平衡法◆平衡原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36◆平衡公式:◆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注意:必须是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余额的合计。37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381.会计科目的级次(1)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提供总括指标。◆一般由会计制度统一制定(如P45会计科目表)(2)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企业核算需要设置。第三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39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1)总分类账户◆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仅以货币计量单位登记,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除以货币计量单位登记外,必要时还要采用实物计量单位等。二者关系如下:40原材料购入62000原材料—甲材料购入12000(40吨)原材料—乙材料原材料—丙材料购入40000购入10000(100件)(20箱)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413.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总账对其所属明细账起统驭作用;明细账则对其所隶属的总账起辅助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核算内容相同,它们提供的核算资料相互补充。424、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1)平行登记的含义◆经济业务发生后,既在有关的总账账户进行登记,又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的做法。2)平行登记的要点◆登记内容相同◆登记方向相同◆登记金额相同举例说明:43银行存款原材料原材料—甲材料620006200012000原材料—乙材料原材料—丙材料4000010000复式记账平行登记经济业务:企业用银行存款62000元购入甲材料12000元,乙材料40000元,丙材料10000元。44☆平行登记举例:【例1】公司从利民材料厂购入甲、乙、丙三种材料,各为12000元(40吨)、40000元(100件)、10000元(20箱)。货款62000元尚未支付。借:原材料—甲材料12000原材料—乙材料40000原材料—丙材料10000贷:应付账款—利民材料厂62000★注意会计分录编制上的变化。在分录中既要写出总分类科目,又要写出明细分类科目,以便于分别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45【例2】生产领用甲、乙、丙三种材料,分别为18000元、60000元、4000元。假定生产M、N两种产品各消耗41000元。借:生产成本—M产品41000生产成本—N产品41000贷:原材料—甲材料18000原材料—乙材料60000原材料—丙材料4000※“生产成本”:成本类(资产类)账户,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46★★注意账户登记上的变化。账户的登记见教材P60。▲记账时,先将总分类和明细分类账的期初余额过入账户。▲根据平行登记的要点,既要登记有关的总账,又要登记有关的明细账,以便于详细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有些明细账(如“原材料”明细账)既要登记金额,又要登记数量(称为数量金额式账页)。474.总账与明细账试算平衡方法——编制试算表。48★★也可采用公式平衡。如“原材料”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总账期初余额95000=明细账期初余额合计95000(15000+80000)总账借方发生额62000=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合计62000(12000+40000+10000)总账贷方发生额82000=明细账贷方发生额合计82000(18000+60000+4000)总账期末余额75000=明细账期初余额合计75000(9000+60000+6000)
本文标题: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1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