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郭应曾局长——《教育质量评价能力建设暨管理机制构建》-幻
教育质量评价能力建设暨管理机制构建项目介绍项目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成为发展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重要任务。教育质量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结果,学校工作是实现这一结果的过程。因此,侧重教育结果评价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侧重教育过程评价的学校督导评估是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但是,无论是教育质量监测,还是学校督导评估,在理念、方式、方法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评价的要求。项目研究背景教育部于2007年建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已经开始了评价工具的研发和监测试点工作;同时基本完成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的研制。部分省市也开始陆续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测中心,但普遍存在着质量监测和评估能力缺乏的矛盾。项目研究背景因此,加强省、市、县各级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使之在本区域内有效实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市、县范围内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推进区域内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项目研究背景本项目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14个样本单位,以及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项目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督导评估范式一、建构学校督导评估科学发展理念提高办学水平的主体是谁?——学校办学校为了什么?——学生的发展督导评估为了什么?——学校的发展首先要坚持全面质量观,督导评估的重心转移到基础教育质量上来,由评估学校客观条件转向评估教师教学服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即转移到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性评估上来。其次要坚持均衡发展观,督导评估要面向全体,使所有学校、教师、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督导评估,朝着自我发展目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坚持个性发展观,尊重被评估主体,要保护学校的办学特色,保护学校的改革探索,保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评比选拔性的“一刀切”评估,其结果促进了少数发展,“打击”了大多数,挫伤了被评估主体发展的积极性性。)二、实现向促进主体过程性发展的功能转型在新的背景下,督导评估功能要由目前的判断、鉴别,向促进主体过程性发展转型,即由检查、监督、评比向评价、指导、服务、帮助转型。积极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促进学校新课程的稳步推进。评估是一个过程、一个周期,要更加重视评估后的“反馈与帮助”,在评估周期内,通过督导评估双方的不断交往和互助,逐步提高认识,改进不足,不断向既定目标发展。(目前的教育督导评估功能,是按照代表社会取向的价值标准给予一种价值判断、优劣鉴别,其功能体现为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和工具。这种功能性评估在实践中表现为重视横向比较,忽视主体间的纵向比较;重视群体间共性的比较,忽视个体内部的个性比较)三、探索督导评估方法的改进提倡以质性评估方法为主,以质性评估统整量化评估方法。只有掌握丰富、翔实的信息才能作出客观、准确的质性评价。不能满足于抄资料、摘数据。要“走进教室、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要动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督导与评价;要“走进教学、走进学习”,作深层次的教学评价、学习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传统的量化评估是与评估的判断、鉴别功能一致的。重量化的评价导致督导评估双方重视结果,不重视问题的分析与反馈;重视终结性的评价,不重视过程性的变化的描述;重视相互应对,不重视相互合作,谋求改进和发展。)四、调整评估双方的关系要改变单纯的“查”与“被查”的关系。督导评估者既代表政府行使检查和问责的权利,又要履行政府的服务义务。督导不是“教育警察”,是学校改进和发展的参与者,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因此,他与被评估者之间是平等、合作、协商的伙伴关系。督学的责任应是帮助学校诊断、督促学校改进、推进学校发展。(传统的督学评估双方是“查”与“被查”的关系,这种对立的关系是导致产生矛盾以及督导评估低效益的重要原因)五、增强督导评估的操作性在遵循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要点应力求少而精,程序要避免繁杂,要建立学校正常的自我评估、自我改进制度,逐步做到在常态下评估,尽量减少学校负担。可以通过开发统一、适用的工具,避免评估的随意性,增强操作性。(除了督导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适应以外,督导评估工作操作性不强也是督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全面性、权威性的重要原因)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质量监测和统考统测的区别传统的统考统测教育质量监测功能甄别、评比、选拔(裁判员)诊断、指导、提高(医生)质量监测和统考统测的区别传统的统考统测教育质量监测功能甄别、评比、选拔(裁判员)诊断、指导、提高(医生)目的选拔“尖子生”加以重点培养;对教师、学校分等评级、奖优罚劣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质量监测和统考统测的区别传统的统考统测教育质量监测功能甄别、评比、选拔(裁判员)诊断、指导、提高(医生)目的选拔“尖子生”加以重点培养;对教师、学校分等评级、奖优罚劣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内容主要考察学生“主课”成绩全面监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影响因素质量监测和统考统测的区别传统的统考统测教育质量监测功能甄别、评比、选拔(裁判员)诊断、指导、提高(医生)目的选拔“尖子生”加以重点培养;对教师、学校分等评级、奖优罚劣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内容主要考察学生“主课”成绩全面监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影响因素测试工具教师或教研员根据自己对课程与教材的理解自行命题学科测试卷由课程专家、测量专家、教师和教研员根据《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化程序研发;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背景和影响因素质量监测和统考统测的区别传统的统考统测教育质量监测功能甄别、评比、选拔(裁判员)诊断、指导、提高(医生)目的选拔“尖子生”加以重点培养;对教师、学校分等评级、奖优罚劣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内容主要考察学生“主课”成绩全面监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影响因素测试工具教师或教研员根据自己对课程与教材的理解自行命题学科测试卷由课程专家、测量专家、教师和教研员根据《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化程序研发;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背景和影响因素组织方式所有学生参加,采用一份试卷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选取部分学生参加多题本测试(与之相关的教师、校长也同时参加)质量监测和统考统测的区别传统的统考统测教育质量监测功能甄别、评比、选拔(裁判员)诊断、指导、提高(医生)目的选拔“尖子生”加以重点培养;对教师、学校分等评级、奖优罚劣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内容主要考察学生“主课”成绩全面监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影响因素测试工具教师或教研员根据自己对课程与教材的理解自行命题学科测试卷由课程专家、测量专家、教师和教研员根据《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化程序研发;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背景和影响因素组织方式所有学生参加,采用一份试卷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选取部分学生参加多题本测试(与之相关的教师、校长也同时参加)结果运用以单一的分数形式呈现,根据分数进行大排队着眼总体情况,为教育决策服务;不公布分数、不排队、不排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能力建设研究目标以课程标准的达成状况为质量监测核心,以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分析重点,以学校自我评估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实施改进与干预,形成在区域范围内,在行为、管理、政策层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项目实施过程(30个月)首轮培训:课程模块师资通识课程国内外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专家我国教育监测评估的理念和模式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专家教育监测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专家专业课程监测工具论证如何论证工具框架教育评价专家学科监测工具的开发学科教育专家监测相关问卷的开发教育管理专家评分工具的制定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专家抽样方法统计与测量专家监测的实施信息报送、抽样、监测工具的印制和运送、测试点布置和正式测试预演教育评价专家监测分析报告的撰写数据录入和清理统计与测量专家量尺化及项目分析教育评价专家问卷的分析教育评价专家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与测量专家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督导评估工具的开发和使用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项目实施过程(30个月)工具开发:各样本单位选择发开2个学科(一个年级)的监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监测实施:各样本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实施。二轮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培训及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的形成。学校督导评估培训.学校督导评估培训同通识培训教育督导评估的地位和功能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的学校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使用评估工具评估结果的形成与反馈能力培训指标体系和工具的二次开发督学专业能力建设参与实践对部分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实践项目实施过程(30个月)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与评审。区域教育质量评价项目实施平台欢迎浏览谢谢!
本文标题:郭应曾局长——《教育质量评价能力建设暨管理机制构建》-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