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病菌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机理和致病检验与防治葡萄球菌1形态(G+,圆球状,堆积成葡萄状),2培养: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强),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3抵抗性:强4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与IgGFc段结合,阻碍免疫调理,抗吞噬;促进T,B细胞分裂;多糖抗原;荚膜抗原。*1毒性产物:a内毒素样物质——肽聚糖;b抗吞噬类物质——SPA,荚膜多糖;c毒性酶——血浆凝固酶(游离和结合两种,激活血浆、纤维蛋白凝固,局限性化脓灶)、耐热核酸酶、葡萄酶、透明脂酸酶、脂酶;d毒素——溶血素(损害细胞膜,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杀白细胞素(攻击中性白和巨噬细胞,抗吞噬)、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超抗原可引发炎症)、脱皮毒素(表皮细胞溶解素)、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激活(一)侵袭性疾病1,皮肤软组织感染;炎症化脓,疖,痈,毛囊甲沟淋巴节炎,脓肿和伤口化脓。2,脏器感染;呼吸道,脑膜,心包,尿路感染。3,全身感染:败血症。炎症特点;脓汁粘稠,病灶局限,正常组织间明显界限。(二)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剧烈呕吐腹泻,发病急,潜伏短,恢复快。2假膜性肠炎:肠黏膜有假膜覆盖,呕泻,水样便。3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免疫功能低下者,皮肤红斑,亮泡,表皮脱落。4TSS:高热,低血压,红斑,肌痛,多系统损害。致病性葡萄菌特点;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金黄色色素,溶血性,发酵甘露醇防止医务人员与病人交叉感染链球菌1形态:G+球形,链状排列,由透明脂酸形成的微荚膜。2培养分类:甲类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弱机会致病,乙类(溶血性)强,丙类(非溶性)无。3根据链球菌胞壁中的多糖抗原不同分类,A族,化脓性链球菌。(一)毒性产物1,黏附因子:脂磷壁酸(LTA)a通过脂肪酸部分黏附宿主细胞,b免疫刺激2,M蛋白:胞壁蛋白抗原a抗吞噬,b介导黏附c抗原性3,F蛋白:功能性表面蛋白。抗吞噬。(二)毒素1溶血素:SLO对氧敏感的溶血素;SLS不敏感:溶解红,白细胞,血小板,损害心肌。机制:结合位点-结合于胞膜胆固醇-溶血位点-嵌入胞膜-漏隙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由A群产生,超抗原:a致热,b增强对内毒素的敏感,休克,c局部炎症。机制:超抗原激活大量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三)酶1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2链激酶(SK)激活血浆蛋白酶,溶解血块3链道酶(SD)分解脓汁中高黏度的DNA1炎性化脓性疾病;皮肤下组织炎症感染(特点炎症容易扩散,脓汁较稀薄,略带血色)其他系统感染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红疹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皮肤发生红疹和全身中毒症状和心肾损害。3链球菌变态反映疾病:风湿热和肾小球炎。免疫性:型间无交叉免疫力,可反复感染。血清学检查:1,抗O实验:风湿热的辅助诊断。2,Dick实验;确定猩红热。一般防治类似葡萄球菌;猩红热隔离治疗。肺炎球菌1、G+,成双排列,瓜子仁,宽端相对,有肥厚的荚膜2、培养:要求很高,血清,CO2,溶血,草绿色溶血环,脐窝状,能被胆汁溶解,分解菊糖3、抗原:M抗原蛋白但无抗吞噬作用。4、抵抗力弱致病物质1、荚膜:侵袭力,保护细菌,肺内增殖2、黏附素3、溶血素:红细胞(a溶血),4、神经氨酸酶:增强黏附和侵袭5、紫癜形成因子:内脏皮肤出血主要引起炎症化脓:大叶性肺炎、中毒性肺炎、鼻窦炎等免疫性产生荚膜抗原,调理吞噬,短暂易再发。此菌有自溶酶,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检验。防治预防多糖质多价疫苗,黏附素疫苗脑膜炎球菌G-,双肾形,凹面相对,多1.存在于多形核白细胞中。2.培养巧克力平板,易自溶,无溶血3.抵抗力;弱致病性密切接触而传染,门户是鼻咽腔。致病因子:荚膜(抗吞噬),菌毛(黏附),内毒素(血栓)免疫性体液免疫,抗荚膜和内毒素抗体。胎儿出生后短期有免疫力。病程三阶段。上呼吸道炎症:轻微,传染性强菌血症:发热,血斑疹。DIC,华佛氏综合症脑膜炎:儿童,化脓性炎症,痉挛,死亡。预防:荚膜多糖疫苗多糖-蛋白偶联疫苗,B群外膜蛋白疫苗。治疗:磺胺,抗生素。淋病奈瑟菌G-肾形双球菌,存在于白细胞中分型;T1-T5,前两个菌落小,有菌毛,致病力。培养需在含血中培养。主要成分:菌毛,IgA蛋白酶,促进黏附内毒素外膜蛋白。致病过程:密切接触,尿生殖道,菌毛、外膜蛋白吸附,黏膜下增殖,内毒素引起炎症。免疫力;病后无免疫力,再感染。检查:治疗:耐药,联合治疗第七章肠道杆菌1.G-短小杆菌,有菌毛、鞭毛。性菌毛可以传递质粒2.乳糖发酵实验可以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3.抵抗力:无芽孢,不强抗原构造;O抗原;脂多糖分子最外层。H抗原;细菌鞭毛的蛋白质成分K抗原:荚膜或微荚膜中多糖质致病因子:LPS;外毒素:肠毒素,志贺毒素;黏附因子。微生物诊断原则:常采用粪便。埃希菌属escherichia致病性大肠杆菌1.G-杆菌;鞭毛;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致病相关菌毛。2.遗传物质:染色体、噬菌体、质粒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特殊菌毛CFA,黏附于肠壁2肠毒素:a不耐热肠毒素LT:与霍乱弧菌外毒素CT有80%同源。A为毒性部分,B为结合部位。b耐热肠毒素;分ab两个活性成分,使cGMP升高。3志贺样毒素(SLT):免疫性:非特异防御,正常菌群平衡所致疾病:1腹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LT、ST——水泻——婴成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志贺样毒素——水泻——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志贺毒素——血便——婴成人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侵袭肠黏膜—菌痢性——成婴肠外感染:多是内源性感染。尿路腹腔感染,败血病,脑膜炎。大肠菌值:能检验出大肠杆菌最小样品量。大肠菌指数:1000ml样品中检出大肠菌数。饮水卫生指标:大肠菌值大于333;大肠菌指数小于3细菌总指数小于100。沙门菌属salmonellaG-,周鞭毛;鉴别培养基,如SS抗原构造: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1侵袭力侵袭素:穿透黏膜屏障;O、Vi抗原抗吞噬。内毒素:强,发热,白细胞,休克肠毒素:类似ST,引起腹泻。溶细胞素:抗涂吞噬。免疫性:免疫牢固,细胞免疫为主。1伤寒与副伤寒:肠热症。病程:口—小肠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门静脉胸导管—血(初次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繁殖—1-3周入血(二次菌血症)。典型症状:体温上升,脾肝大,玫瑰疹,病后2-3周,病菌随胆汁排入肠道;伤寒溃疡。2急性胃肠炎;鼠伤寒,猪霍乱和肠炎沙门氏菌,内毒素。败血症:猪霍乱。化脓性病灶,内脏脓肿。测定抗体—肥达试验widal-test:用伤寒菌的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诊断菌液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实验。诊断原则;抗O:1:80;抗H:1:160。抗体随病程逐渐升高达4倍,抗Vi抗体:1:20。特异防治:抗伤寒菌体疫苗;口服减毒活菌苗;伤寒Vi多糖菌苗志贺菌属shigella痢疾杆菌1.G-杆菌,有鞭毛、菌毛、无荚膜2.培养;SS、中国兰培养基3.分型:A组痢疾志贺菌-病情重B组福氏志贺菌—慢性C鲍氏~D组宋内氏~4.抵抗力;弱,对酸敏感1侵袭力:菌毛黏附回肠和结肠上;侵袭质粒蛋白Ipa;LPS-O多糖。2内毒素:强,作用于肠壁。A提高通透性,促进内毒素吸收。B破坏黏膜,溃疡,排脓血便。C干扰神经,引起腹痛。3志贺毒素:ab亚单位,受体为结肠上皮,血管内皮,作用于核糖体。免疫力:1肠道内正常菌群2肠道内分泌型IgA抗体急性菌痢:口—肠黏膜—黏膜下层—内毒素毒害导致上皮脱落—溃疡出血—神经刺激—里急后重慢性菌痢:重要传染源中毒性菌痢:小儿,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神经检验:尽早取脓血便,应在服药前。特意防治:病丛口入,口服志贺菌活菌苗:FS双价菌苗。治疗:磺胺药、氨卡青霉素、痢特灵。霍乱弧菌1G-,弯曲弓型,形似逗点,一端有一根长鞭毛,活泼运动,没有荚膜和芽孢。2培养:要求简单,怕酸嗜碱(8.8-9)生长迅速6-8h3抵抗力不强,1%石炭酸5分钟全部杀灭。致病物质1鞭毛和菌毛:鞭毛穿透肠壁黏液层;菌毛黏附肠上皮微绒毛2内毒素3霍乱肠毒素CT:A1片段为活性中心,A2协助进入细胞;B亚单位与膜受体结合。霍乱弧菌—胃—小肠—硷性肠液中大量繁殖(不入血)—产生大量霍乱毒素、黏液素酶和内毒素—肠毒素使ATP—cAMP—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剧烈呕吐。发病特征:严重吐泻,米泔水样,脱水,水电失衡,代酸,循环障碍,休克,死亡。免疫性抗菌性抗体IgM;抗毒性抗体IgG,肠道分泌型IgA抗体镜检:鱼群样排列,活泼运动。制动试验:加入抗血清—3min内运动抑制防治:隔离,口服灭活菌苗,减毒菌苗。治疗: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抗毒素。破伤风梭菌G+,杆菌,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呈鼓锤,周鞭毛培养:专性厌氧,周边形似羽毛状,肉渣培养基:变黑,臭。牛乳培养基:不产酸、气。抵抗力:强大,芽孢。外毒素:1痉挛毒素:两条肽链:轻链L、a链组成,毒性中心;重链H、β链,结合和穿越作用。非痉挛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麻痹作用溶血毒素:溶解红细胞作用:神经中毒,使肌肉强直、痉挛。痉挛毒素—脊髓前脚、脑干组织受体—封闭抑制性突触—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禁闭、苦笑面容、角工反张、衰竭、窒息—死亡免疫性—不易获得明显的免疫力,类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人工免疫:类毒素、DPT(白百破三联疫苗)人工被动免疫:紧急预防:精致破伤风抗毒素TAT+类毒素。治疗:抗毒素、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抗生素:青霉素产气荚膜菌.G+短粗杆菌,芽孢卵圆,不膨大,位于菌体次级端,体内可形成荚膜培养:严格厌氧,生长迅速;血平板:双层溶血圈(内环完全,θ毒素;外环不完全,α毒素)肉渣培养:产气,不变黑;高糖琼脂:产酸产气—裂缝、断层;牛乳培养:产酸产气—汹涌发酵,风暴现象。1气性坏疽:α毒素:卵磷脂酶,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溶血、组织坏死;β神经毒素—坏死性肠炎;θ毒素:溶血素—溶血破坏白细胞、心肌毒性;ν毒素:DNA酶;κ毒素:胶原酶—组织崩解;μ毒素:透明脂酸酶;多糖酶:分解肌糖—产酸产气,气肿。细菌—创伤部位繁殖—产毒素、侵袭酶—局部:细菌四周扩散—组织产气,形成气肿—压迫血管—组织水肿,坏死(捻发感)。全身:毒素、毒性产物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死亡。2食物中毒: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腺苷酸环化酶—cAMP增高—分泌增加3出血坏死性肠炎:β毒素—肠黏膜出血坏死—剧烈疼痛便血免疫性抗毒免疫:病后可产生抗毒素,各菌种无交叉反应动物试验:家兔,小白鼠泡沫肝防治原则:无特异性预防制剂,破坏伤口厌氧环境:早期扩创,清创,双氧水冲洗,高压氧。多效价抗毒素血清;抗生素:青霉素棒状杆属菌G+棒状,一端或两端膨大,染色不均—异染颗粒三无:无鞭毛、荚膜、芽孢。含a分支β羟基的分支菌酸、阿拉伯糖、半乳糖。白喉杆菌G+、细长弯曲,一或两端膨大浓染—双头火柴棒状;阑珊状排列培养:吕氏血清培养基:灰白色光滑小菌落;亚碲酸钾琼脂:黑色菌落,是棒状杆菌的鉴别培养基。抵抗力:对热、抗生素(红、青)敏感1白喉毒素:产生: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菌株基因(tox+)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结构:由A、B片段组成,分开后有活性,A毒性酶使EF-2失活。B结合在细胞膜作用:细胞毒,阻断敏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应用:靶向性药物2白喉索状因子:细菌表面的毒性糖脂,破坏线粒体。传播:呼吸道致病过程:鼻咽部增殖,产生外毒素。局部:咽鼻喉、皮肤、眼结膜。渗出性炎症、坏死—白色假膜—脱落—阻塞呼吸道—致死;全身:毒素入血—脏器细胞坏死、出血,神经麻痹—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血压下降。免疫性:1抗毒免疫,持久(lgg,lga)抗B抗体有保护作用阻断毒素与细胞结合;抗A抗体无保护作用。抗毒素测定(免疫毒力测定)Schicktest锡克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特异防治:白喉类毒素、DPT三联针;白喉抗毒素;抗生素(红、青鼠疫杆菌G-,球杆菌,别针样,两端有明显的极体培养:肉汤中生成絮状沉淀及颗粒黏附管壁,可生成菌膜。变异性:R—S;有毒—无毒。抵抗力;强,对热石炭酸敏感抗原及毒素1荚膜F1抗原:能抗御白细胞吞噬,属保护抗原—抗感染免疫。2V/W毒力抗原:V抗原为蛋白质;W抗原脂蛋白,同时存在抵抗吞噬。3鼠疫外毒素(鼠毒素)
本文标题:《细菌学总结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5021 .html